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高频超声检查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50例(89.3%)显示肿大淋巴结,其中39例(78.0%)位于右侧腹,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用高频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评价其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伴急性腹痛的患儿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及长短轴比值(L/S值)。结果统计发现有91%(89/98)显示了肿大淋巴结,以右下腹多见,占72%(64/89),皆为多发。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结,可作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估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141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患者,并与9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经抗炎治疗后定期复查。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多枚大小不等椭圆型低回声结节(肿大淋巴结),治疗后7~14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消失或小于5mm,淋巴结特殊征象多见于并发阑尾炎及肠套叠者。结论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诊断、鉴别诊断的影像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慢性腹痛患儿108例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腹部,观察有无肿大淋巴结,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部位、大小、回声、形态、血流及纵横比值。结果:102例(95%)显示有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多见,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血流信号增多,其中90例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频彩超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高频彩超探讨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4岁96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检查。结果超声观察96例患中94例右下腹回肠末端区见1~多枚淋巴结肿大,2例于脐周见数枚低回声结节。结论高频彩超对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120例4~7岁肠系膜淋巴结中上腹部、脐周、脐右侧及右下腹部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在脐周、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结论 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减少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盲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病例组)和9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的分布、形态、数量、大小及血流显示情况.结果 病例组的肠系膜淋巴结短轴径、长轴径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病例组绝大多数肠系膜淋巴结呈椭圆形低回声.界限清晰、规整,包膜完整、光滑,中央髓质呈稍高回声区,周围皮质呈低回声区,皮、髓质分界清晰.可清晰地显示肾形结构,多见数个至数十个,呈散在、串珠状及簇状堆积分布,偶有重叠,但少见融合现象.结论 正常儿童中可以出现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并非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特异性指标.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诊治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其高频超声表现特点. 结果高频超声筛检出肿大肠系膜淋巴结165例,单纯回盲部86例,单纯脐周35例,混合出现者13例,其他部位31例;肿大淋巴结长径1.0~2.5 cm,长径与宽径之比≥2.彩色多普勒于淋巴结内探及点、条状的稀疏或较丰富的树枝状分布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6;所有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复查肿大淋巴结减小或消失. 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30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均经临床诊疗或病理确诊。结果:80例淋巴结炎超声均可探及3枚以上肿大淋巴结,30例急性阑尾炎超声25例肿大阑尾,诊断符合率83.3%(25/30),漏误诊5例。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临床诊疗已确诊的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腹部进行高频超声的检查。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有典型声像图特征。结论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高频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高频超声检查,并选取同期段6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部位、数量及血流情况。结果 研究组60例患儿经高频彩超检测发现,淋巴结均呈肿大,患儿肠系膜淋巴结的长径、短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60例健康儿童,且长短径(2.2±1.8)要显著大于对照组(1.0±0.9)。另外,60例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明显血流增多。结论 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且可有效鉴别诊断肠系膜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40例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患者高频超声检查,其次给40名患者作血常规检查,待患者做完两种检查后,比较40例患者两种检查的检查效果,判断高频超声检查在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高频超声检查及治疗之后,4淋巴结明显肿大15例,纵横比均大于215例,伴丰富的血流信号且RI为0.53~0.639例,检出率为97.5%,40例患儿在接受血常规检查后,白细胞数增多的32人检出率为80%,40例患者高频超声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查,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诊断儿童是否患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类疾病时,可以采用高频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5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对照组,两组同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均给予高频彩超检查肠系膜淋巴结,对比两组儿童的临床检查情况。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影像可以看出,对照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为肾形和豆形,数量〉3个,皮髓质分界模糊;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明显肿大,多为串状排列且边界光滑,无融合,皮髓质分界清晰;对照组儿童肠系膜淋巴结没有血液流动,而观察组肠系膜淋巴结血流较多。采用高频彩超可以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春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5057-5058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使用5~7MHz高频彩超探头,对2~14岁64例不明原因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观察,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均为多发,以右下腹及脐周最多见,具有典型的声像表现,长径与横径比值(C/T)≥2,彩色多普勒血流量显像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多数为低阻力型频谱,治疗14d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多数缩小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196-319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13岁77例急性腹痛的小儿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和阑尾。结果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56例患儿,声像图均可见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1例患儿,超声显示肿大阑尾18例,诊断符合率85.7%。结论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是临床鉴别诊断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35例反复腹痛的患儿,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超声检查其肠系膜淋巴结情况.结果 超声诊断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良性肿大33例,检出率为94.29%;淋巴结短径10~17 mm,平均(11±0.9)mm.超声诊断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良性肿大4例,检出率为13.33%;淋巴结短径为4~7 mm,平均(4.7±0.8)mm.患儿淋巴结超声检出率、短径均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主要表现为儿童反复发作的腹痛,超声检出肠系膜淋巴结良性肿大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间门诊及住院患儿,主诉以腹痛为主就诊,高频超声于脐周及右下腹检查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观察其形态、分布区域、大小、内部回声、纵横径之比、血流情况。结果:本组48例患儿于脐周及右下腹探及不同程度肿大的淋巴结。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儿童淋巴结炎是最为敏感及特异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高频探头加压动态检查诊断15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10~15天超声复查。观察治疗前后淋巴结的超声表现。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是右侧中下腹部见数枚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治疗后10~15天复查肿大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缩小,t检验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东芝Aplio 500高频探头(5~12MHz)扫查患儿全腹部,仔细观察脐周及右下腹部,记录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同时,观察有无其他腹部异常.纵径>0.5 cm为淋巴结肿大.结果:病例组130例急性腹痛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显示率为100%.肿大淋巴结均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部,其中肿大淋巴结数目>5个124例(95.4%).50例经两周后超声复查,淋巴结无明显变化30例、减小20例.结论:高频探头可以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能够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 70 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组, 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 90 名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行高频超声检查,记录研究组患儿不同检测部位肿大淋巴结情况,并对比两组肠系膜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最大径、血流分级等声像图。 结果:研究组 70 例患儿中脐周部位肿大淋巴结有 55 例,占比 78.57% ;脐周至右上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 10 例,占比 14.29% ;右下腹部位肿 大 淋 巴 结 有 4 例 ,占 比 5.71% ;脐 周 至 左 上 腹 部 位 肿 大 淋 巴 结有 1 例,占比 1.43% ;左上腹部位肿大淋巴结有 0 例,占比 0.00% ;研究 组 血 流 分 级 0 级 占 比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而 I~III 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脐周、脐周至右下腹及右 下 腹 部 位 肠 系 膜 淋 巴 结 纵横径比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脐周、脐周至右下腹及 右 下 腹 部 位 肠 系 膜 淋 巴 结最大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