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0倒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惠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63名患者分别分为常规治疗+黛力新治疗组(Ⅰ组)、常规治疗+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组(Ⅱ组)以及单一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1例。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31.50%。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HAMD、HAMA、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Ⅱ组HAMD、HAMA、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病人单用黛力新治疗、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2.
毕家香  周利民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40-1141,1146
【目的】探讨脑卒中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神经心理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328例脑卒中患者,符合2005年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提出的标准者193例,从中筛检出31例脑卒中后合并MCl的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对其评估。根据头颅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脑卒中MCI的神经心理特点及影像学改变。【结果】193例脑卒中患者,MCI为31例,发生率16.06%。MCI患者临床表现为计算力下降,注意力受损,并以延迟记忆障碍和空间执行能力损害尤为明显,MCI与脑卒中的部位有关系。【结论】脑卒中患者MCI存在较高的发病率,且与病灶部位有一定的关系,脑叶卒中病灶更易引起M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记录所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情况,对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有无合并疾病、卒中类型、卒中次数、病变部位、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的脑卒中患者上述资料差异,分析影响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50例(47.16%),MMSE评分≥27分,有认知功能障碍56例(52.83%),MMSE评分27分。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SS、MMSE、BI评分情况优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5);年龄45岁、文化程度小学或以下、合并疾病、多发、复发卒中、存在脑白质疏松以及病变部位为额叶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45岁,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对于有合并疾病、多发性脑卒中、年龄在45岁以上,脑白质疏松、病灶位置在额叶的患者进行早期全面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首次发作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4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177;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177;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3.0&;#177;7.0)岁,(64.5&;#177;6.6)岁,t=2.626,P〈0.01]。≤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177;4.297]。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6.3&;#177;8.7)分,(23.4&;#177;4.2)分,t=3.352,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的认知损害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中文版简易智能量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和诺丁汉健康问卷(NHP)对3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对筛查有认知损害的93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认知行为护理组47例和常规护理组46例。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认知行为干预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29.3%,脑卒中后有认知障碍患者的NHP评分低,NFDS评分高,经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卒中患者的NHP评分较高。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有明显的影响,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调查评分,通过脑CT或MRI进行卒中病灶定位,并根据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对急性期进行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判定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8.8%,脑卒中后抑郁严重程度以轻、中度者居多,占86.9%,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及ADL受限者发生率更高。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有较高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与文化程度高、经济条件差、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ADL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抑郁程度的关系,以及抗抑郁治疗对认知障碍的影响. 方法选择 42例首发单一病灶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SDS抑郁自评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进行检测,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每日给予氟西汀 20 mg治疗,连续 4周,在第 2, 4周分别进行 SDS抑郁自评量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评定. 结果 42例首发单一病灶脑卒中患者,其中 18例于脑卒中 2周内出现抑郁表现,占 43% (18/42).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 MMSE(26.38± 2.26)分,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患者 (29.00± 1.91)分 (t=-3.366,P< 0.002),主要集中于时间空间、地点定向、注意计算、短程记忆、物体命名等能力的下降.且与 SDS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 r=-0.57,P< 0.01).氟西汀抗抑郁治疗 2周后认知损害无明显改善,治疗 4周后 MMSE评分显著升高.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更易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且与抑郁程度相关.随着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状的缓解,认知功能损害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影响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CRP、UA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工艺制作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作用。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B 2组各30例,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并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等治疗。A组增加刺绣、剪纸及贴画等手工艺制作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对患者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和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个月时2组MMSE和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HAMD评分明显下降。治疗6个月后A组MMSE及BI评分继续上升;HAMD除体重、日夜变化及睡眠障碍单项分与2个月时比较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单项分仍持续下降(均P〈0.05)。B组与治疗2个月时比较,仅BI有上升。结论:辅助手工艺制作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主动性,进而整体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娜  顾莹  刘敏 《中国康复》2013,28(5):330-332
目的:观察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药物、运动及认知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LOT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约1/3的脑损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语占功能受损或丧失,其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法缺失。目前,关于汉语语法加工究竟由左半球或右半球还是两半球共同参与完成的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与脑损害区域的关系,为脑卒中后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语言康复提供理论依据。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对象:收集2001—10/2002—08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经颅脑CT检查证实为左或右半球单发病灶:根据病灶所在侧分为左半球脑卒中组和右半球脑卒中组各30例。正常对照组为30名既往无脑器质性疾病史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健康志愿者。方法:先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检查语言,初步确定有无语法障碍;然后应用汉语语法量表(包括词类、语序、语用、句子-图画匹配、语言符号操作等)对3组被试者进行测试,利用统计学结果分析汉语语法缺失与CT所示脑损害区域的关系及意义。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20例汉语语法缺失患者的颅脑CT图像进行标准化处理,观察病变的集中趋势。主要观察指标: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汉语语法量表评估结果:左半球脑卒中组患者的词类、语序、语用、句图匹配和语言符号操作评分显著低于右半球卒中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右半球脑卒中组仅句-图匹配项低于正常对照组(79.73&;#177;13.67,1.76&;#177;7.78,P〈O.01),其他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CT图像标准化处理后,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左额叶和左颞叶。结论:左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损伤与汉语语法缺失密切相关,右额-颞叶神经网络系统参与句法辅助加工,完整的汉语语法认知需要大脑两半球的协同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余新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90-4291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中风部位、次数的关系.以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按CCMD-3抑郁症的标准,对70例老年人脑卒中患者分为抑郁组、非抑郁组,观察HAMD评分以及ADL评分。结果70例老年人脑卒中出现抑郁29例(41.43%),且以轻、中度抑郁为主。左侧半球病变PSD发生率高于右侧(P〈0.05)。多次卒中发病HAMD评分高于首次发病。PSD与ADL呈负相关(P〈0.05)。结论PSD与脑卒中发出的部位、反复卒中有关,同时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有关,PSI)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筛选31家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失访6例,最终对照组72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应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每日训练30 min,5 d/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以及蒙特利尔认知测验(MoCA)评估2组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 结果 ①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观察组(22.55±3.62)分;对照组(21.75±4.30)分]和MoCA评分[观察组(19.69±4.43)分;对照组(19.10±5.5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MMSE总分(19.34±3.08)和(19.74±3.11)分;MoCA总分(16.79±4.58)和(17.74±5.25)分]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总分及MoCA评分总分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量表中的即刻记忆、计算力和注意力、延迟记忆三个分项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改善其整体的认知功能,达到与常规认知训练相等的治疗效果;并在提高即刻记忆、计算能力以及延迟记忆三方面认知能力方面较卒中后常规认知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298例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97%;对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卒中部位、NDS和HAMD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性别、卒中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抑郁状态等因素相关。临床工作中应积极改善睡眠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Barthel指数(ADL)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前后无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记忆力、智力、思维能力、定向力等方面明显改善(P〈0.01),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结论早期积极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特点及相关交互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87例。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筛查评定,同时使用自制问卷、改良Barthel指数(MBI)、中文版日常家居及社区活动能力量表(IADL)、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分别以MMSE、ADL、SAS/SDS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38.0%的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高学历与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P<0.05),高龄、言语功能障碍、单侧忽略以及右侧大脑损伤与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均P<0.05);认知功能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无相关性,但延迟回忆和语言功能与抑郁相关(均P<0.05);ADL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P<0.05),定向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受损较常见,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疾病因素等多元因素相关,并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各亚类中定向能力状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73.0±7.0)岁,(64.5±6.6)岁,t=2.626,P<0.01犦。≤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4.297犦。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16.3±8.7)分,(23.4±4.2)分,t=3.352,P<0.001犦。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和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的康复效益。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为VD组(n=30例)和VCIND组(n=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认知训练、运动功能及ADL训练。在训练前后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BI)进行相应的评价,采用ADL能力的改善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VCIND组训练前在注意力、计算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力评分低于正常值,VD组认知功能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正常值,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VCIND组定向力、注意力、语言理解、结构组织、记忆、判断力等项目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定向力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和VCIND组训练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后上述分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CNID组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认知可能的改善比VD组明显,VCIND组的康复效益值比VD组高。结论:VCIND组的康复训练比VD组疗效好,康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 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 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3.0±7.0)岁,(64.5±6.6)岁,t=2.626,P<0.01].≤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4.297].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6.3±8.7)分,(23.4±4.2)分,t=3.352,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研究对 象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所有患者给予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10 mg,1 次/ 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认知功能系统训练,30 min/次,5 次/周,3 周/疗程,共2个疗程。于入组 第1天,第3周及第6周时比较2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 分、FIM功能独立性量表评分以及静脉血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水平。结果:2组MMSE评 分、MoCA评分、FIM评分及静脉血ACh和ACh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组第3周和第6周 时治疗组MMSE评分、MoCA评分、FIM评分和静脉血AC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ChE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2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FIM评分及静脉血ACh和AChE水平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组与 时间有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在二级预防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计算机 认知功能系统训练可提高总体认知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Ch和AChE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