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艳丽 《四川医学》2004,25(6):720-720
在20世纪末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术语——微侵袭神经外科,由于设备和技术的日益精细,使得神经外科医生能够通过微小的神经系统损伤来治疗某些神经外科疾病。我院从2001年5月开展经眉弓锁孔人路治疗鞍区肿瘤以来,已有28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在治疗鞍区肿瘤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眉弓上锁孔切口眶上额骨2cm直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垂体瘤24例,颅咽管瘤13例,病变切除或大部切除,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少。结论 经眉弓眶上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并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3.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4.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5例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经眉弓锁孔手术经验.其中,垂体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7例肿瘤病变全切除15例,18例动脉瘤均行夹闭.1例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鞍区肿瘤患者采用翼点锁孔入路结合神经内镜显微手术。结果:13例均获全切,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输血率低,术后恢复快。结论:翼点锁孔入路结合神经内镜切除鞍区肿瘤创伤小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王栋良 《中外医疗》2009,28(35):181-181
鞍区位置深、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手术入路有额下、翼点、前额纵裂、额外侧经侧裂入路等,目前以前额纵裂入路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良好的手术显露是切除该部位肿瘤的关键[1,2]。锁孔手术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因其切口小、损伤小,患者易于接受。近年来笔者根据微创理念,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郑攀  钱欢  王恩任 《四川医学》2017,38(8):921-924
目的探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领悟手术理念,总结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操作技巧等方面的经验教训。结果 56例(59个)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合并有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52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复查DSA显示夹闭良好。结论眉弓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颅微创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鹏  戴刚 《中原医刊》2007,34(24):63-64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经颅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2例鞍区肿瘤应用开颅经眉眶上锁孔入路切除。结果12例视力均有恢复,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结论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是切除鞍区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鞍区颅咽管瘤病人,均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8例达到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3例部分切除.术中垂体柄保留5例,术中断裂1例,术中未见垂体柄9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结构和功能,对降低术后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18.8岁)。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松果体区4例,其中1例累及第四脑室;鞍区6例。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上T1加权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等或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MR I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肩锁钩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国产肩锁钩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21±1.25)个月。术后3-4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6周后患者恢复工作和体力劳动;3个月后取出内固定。术后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和再脱位。按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17/18)。结论:国产肩锁钩板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可早期活动肩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卵巢勃勒纳(Brenner)瘤的临床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并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卵巢勃勒纳瘤进行临床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结果:交界性瘤中可见良性瘤形态,但细胞巢增大、大小不一、排列较紧密、无巢与巢融合、无间质浸润.恶性瘤中可见交界性瘤区域,但不一定有良性瘤区域,且巢大、融合、有"出芽"现象等,并伴坏死、出血,向周围浸润或转移.结论:上皮巢和致密的纤维间质共存是勃勒纳瘤的基本结构成份.上皮巢和巢中上皮细胞形态的差别是鉴别良恶性瘤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总结绝经后妇科仲瘤113例,占同期收治妇科肿瘤的17.15%。113例中,子宫肿瘤52例,卵巢肿瘤57例。良性肿瘤64例,恶性肿瘤49例。良、恶性肿瘤之比为1.31:1。同期妇科肿瘤546例中,良性500例,恶性46例,良、恶性之比为10.87:1。平均发病年龄为57.79岁。良性肿瘤的平均绝经年限为7.0年;恶性肿瘤为9.94年。绝经后出血、肿块是绝经后肿瘤的主要症状。手术治疗99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占15.15%。  相似文献   

16.
国人掌浅弓表面投影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确定以掌中线为掌浅弓表面投影的定位标志。在成弓形吻合的80侧成人掌浅弓上选取A、B、C三点(分别为第1.2.3指掌侧总动脉的始部)连同掌中线的两端点,用透明胶片原位描记,然后置于以掌中线中点为零点的坐标系中,各点的坐标值便可直接读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了出生后至12岁小儿恶性肿瘤616例。男361例,女255例,男女之比为1.42:1。出生后至2岁为发病高峰,不同发生部位或组织学类型均有年龄聚集现象。本组中,起源于眼眶和肾脏的最多,且以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最多见,与上海、山东相比,肾母细胞瘤、肝癌及恶性畸胎瘤发病率较高,而脑瘤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8.
19.
应用抗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角蛋白(cytokeratin,CK)等单克隆抗体对正常胎盘、葡萄胎、浸润性葡萄胎、胎盘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肿瘤(PSTT)和绒癌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 EMA和 CK在正常滋养细胞及其肿瘤中皆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4%和 91%,并且在合体滋养细胞(ST)、细胞滋养细胞(CT)和中间型滋养细胞(IT)中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EMA的阳性表达在ST中94%,IT中89·6%,CT中92.5%; CK的表达在ST中91%、IT中53.7%和CT中85.1%,EMA在IT的表达明显优于CK(P<0.01),提示EMA是IT的优良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与双孔钻颅闭式引流对老年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983年1月—1996年12月资料完整的61例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单孔(治疗组—A组)与双孔(对比组—B组)钻颅闭式引流法对老年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治疗,有效、安全。二种方法无显著差异。结论:对老年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宜首选单孔钻颅闭式引流法治疗。这样,减少了一个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负担。CT检查是目前的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