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35例鞍区附近及前颅窝底病变的经眉弓锁孔手术经验.其中,垂体瘤12例,鞍结节脑膜瘤1例,颅咽管瘤2例,嗅沟脑膜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18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17例肿瘤病变全切除15例,18例动脉瘤均行夹闭.1例前...  相似文献   

2.
罗斌  黄楹  李冰  孙梅 《海南医学》2010,21(11):60-62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在治疗鞍区肿瘤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眉弓上锁孔切口眶上额骨2cm直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垂体瘤24例,颅咽管瘤13例,病变切除或大部切除,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少。结论 经眉弓眶上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并有效地切除病变。手术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鞍区颅咽管瘤病人,均行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8例达到肿瘤全切除,4例近全切,3例部分切除.术中垂体柄保留5例,术中断裂1例,术中未见垂体柄9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保护下丘脑结构和功能,对降低术后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技术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做3.0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窗;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和鞍区肿瘤28例.结果:28例肿瘤全切26例,2例垂体瘤行次全切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同时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前颅底和鞍区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额外侧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大型及巨大型垂体腺瘤30例,全切19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3例;鞍结节脑膜瘤10例,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颅咽管瘤8例,经终板入路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结论额外侧经侧裂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外侧裂及鞍区诸脑池,能充分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结构,适用于大部分鞍区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手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垂体腺瘤14例,全切11例,次全切3例;颅咽管瘤8例,全切4例,次全切4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全切4例,次全切1例。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8例,无明显变化2例;27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适用于切除鞍上、鞍后及向上突入三脑室的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这一微创方法,治疗鞍区大型颅咽管瘤,力求以最小创伤获得最佳疗效。方法:平行于眉毛在眉上切开皮肤,与眉毛长度一致,在一个直径2.5cm的圆形骨瓣内进行手术。结果:20例颅咽管瘤患实施手术,19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随访2个月--2年,除1例患术后8个月癫痫大发作死亡,其余患恢复正常。结论:眶上锁孔入路能提供足够的手术空间、全切累及三脑室内的大型颅咽管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切除的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电解质紊乱、尿崩症、内分泌功能紊乱、缄默、体温调节障碍、癫痫等。结论: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为切除三脑室内颅咽管瘤最佳入路之一;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围手术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颅咽管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肿瘤切除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显微外科切除程度。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1~2007年颅咽管瘤手术病例91例,全部为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外科学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统计各种入路下肿瘤全切、次全切、大部分切除的例数,分析研究不同入路下各种类型肿瘤切除程度。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51例(占56.00%),全切27例,次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14例。结论: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是颅咽管瘤纤维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可以经过鞍区的4个间隙达到肿瘤的全切除和次全切来达到减少术后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辅助γ刀治疗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阐明该方法对鞍区大型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34例鞍区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有残留的部位术后1个月行γ刀治疗,分析其肿瘤切除情况、并发症、症状缓解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7例,Ⅱ级12例)19例(55.9%)、次全切(Simpson Ⅲ级)14例(41.2%)和大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1例(2.9%);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颅神经损伤(动眼、滑车和外展)6例、对侧肢体轻瘫2例、术后出血1例、脑脊液漏伴感染3例和继发性癫痫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48个月,24例头痛消失(80%),6例减轻(20%);12例视力好转(80%),2例无明显变化(13.3%),1例加重(6.7%);5例嗅觉好转(62.5%),3例无变化(37.5%);5例眼球运动障碍恢复(71.4%),2例无变化(28.6%);7例一侧肢体无力患者术后肌力均恢复正常(100%)。全切患者中1例复发(5.2%),未全切患者均行γ刀治疗,2例复发(13.3%)。结论:显微手术辅助γ刀治疗对鞍区大型脑膜瘤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颅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经验,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2014年3月手术的鞍区肿瘤80例(脑膜瘤56例、垂体瘤12例、颅咽管瘤9例、皮样囊肿2例、神经内分泌源恶性肿瘤1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和额外侧入路,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采用翼点入路者50例,全切除率为66.0%;采用额下入路者16例,全切除率为75.0%;采用额外侧入路者14例,全切除率为71.4%。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区肿瘤的主要手段,选择手术入路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和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遵循最优化和个体化原则,结合手术者的经验来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鞍区5个间隙在巨大复杂颅咽管瘤全切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人路鞍区5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视神经、颈内动脉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7例(87.5%),大部切除1例,复发1例(12.5%)。结论翼点人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5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 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 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 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simpson Ⅰ级2例,simpsonⅡ级5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2只眼视力恶化.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易于处理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便于保护视神经与周围血管,是切除大、中型TS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眉弓锁孔入路治疗垂体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山东省三家医院2006年5月至2009年9月经颅手术治疗证实的127例垂体大腺瘤,其中53例经眉弓锁孔入路,74例经传统翼点或冠状切口额下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全切率,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视力、视野改善,术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垂体前叶机能减退、下丘脑损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孔入路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皮下积液率、额叶症状和局灶性脑缺血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结论 眉弓锁孔入路有微创、暴露充分、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少、额叶症状和皮下积液发生率低等优点,适于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垂体腺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重型颅面复合伤 4 2例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诊治重型颅面复合伤 4 2例 ,男 30例 ,女12例。开放性伤口手术 2 5例 ,闭合性伤经双眉弓至鼻根部联合整修 2例 ,行面中部掀翻术 1例 ,柯陆氏径路手术 13例 ,面中至颞侧双径路手术 1例。结果 :除 1例面瘫外 ,4 1例痊愈出院。结论 :受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系统损伤时 ,先确定有无颅脑损伤 ,喉、气管损伤 ,胸腹损伤及外伤性休克等 ,争分夺秒地急救处理。处理鼻额筛眶的原则是恢复鼻功能、视觉功能和咬牙合功能 ,兼顾外观疤痕和面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内侧型及外侧型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切除11例丘脑胶质瘤。在肿瘤一侧额叶开颅,经纵裂切开胼胝体体部,进入侧脑室,4例在脉络膜裂内侧纵形进入第三脑室,切除突出于第三脑室的丘脑肿瘤;7例在脉络膜裂的外侧切除丘脑肿瘤。结果:7例(63.6%)肿瘤次全切除,4例(36.4%)大部分切除。围手术期瘤腔出血1例。随访结果,1例术后4个月原位复发死亡,1例1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他9例随访6~12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脉络膜裂入路利用脑自然间隙到达并切除内外侧型丘脑胶质瘤,手术暴露好,丘脑毗邻结构损伤少,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