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56例——智能减退半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黑龙江农民,因“智能减退半年”于200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无诱因隐匿出现记忆力减退,近2个月来更著,远近记忆均差,有时反应迟钝,答不切题,计算能力下降,影响工作。自觉头部发沉,但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6岁,农民。主因失眠、头晕一月余,情绪异常、记忆力减退20天入院。一个多月前因村里分地闹矛盾后出现失眠,伴间断头晕,并且变得沉默,不愿与他人交流。入院20天前逐渐出现精神烦躁、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及记忆力减退,主要为近事记忆力差,在外院诊断“病毒性脑炎”,住院治疗12天.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39岁,智力下降30年,精神行为异常10年,走路不稳4年,言语不清2年收入会诊中心病房. 30年前(9岁)发现患者学习差,反应迟钝.10年前发现患者脾气暴躁、爱摔东西、情绪差,于当地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未服药.10年前到医院查B超发现肝脾增大、胆囊结石、肾结石.7年前有发作性双下肢抽动,每次持续数秒,4~5 min发作1次,共5~6次,无意识不清.4年前逐渐出现走路不稳,骑车摔倒2次,走路向左偏,记忆力减退,双跟腱处明显增粗,并出现无痛性包块.2年前逐渐出现说话含糊不清,下颌颤动,紧张时明显,行走不稳加重,饮水呛咳,吃饭时掉饭,双手震颤,动作协调性差,记忆力减退明显.  相似文献   

4.
第2例--头痛、行为异常、反应迟钝半个月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43岁,主因“头痛、行为异常、反应迟钝半个月”于2002年3月6口入宣武医院神经科治疗。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凼出现头痛,以左颞部为主,旱搏动性,能忍受,无呕吐及发热.1d后自行缓解。发病后第3天曾于上班途中出现辨不清方向,不认识熟人 很快恢复正常,未予注意。10d前出现反应迟钝,行为异常.表现为不认识熟人.听不懂别人说话,答非所问.有时胡言乱语,伴寒战、发热.体温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女性,42岁。因“精神行为异常半天”急诊入院。入院前半天,家属发现患者起床后出现胡言乱语,说话缺乏逻辑性,重复言语,行为异常。部分言语不清,反复问“今天周几”?把自己的丈夫当作妹妹,反复要求外出上班,自己戴着眼镜却反复寻找眼镜,人物定向力减退,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伴精神萎靡、全身乏力,行走不稳,需家属搀扶行走。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无发热、畏寒;无复视、视物模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无肢体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失禁。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急诊科考虑:脑血管意外?精神障碍?遂转入我科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2/71 mmHg。神志恍惚,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躁动不安,言语不清。颅神经检查未见确切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心、肺、腹检查未见确切异常。急查血糖:2.3 mmol/L;急查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氨、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考虑低血糖症。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 ml,然后继续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液体500 ml 静脉滴注,30 min 后复查血糖5.0 mmol/L。患者精神症状逐渐好转,言语正常,对答切题,自主进食,当天未再发作上述症状。次日完善肿瘤标记物、糖化血红蛋白、粪便常规、尿液分析、血脂等均未见异常。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2.71 mmol/L,余未见异常。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头颅MRI以及内分泌科会诊寻找低血糖的病因,但患者和家属拒绝并自行出院。1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未再出现以上症状。  相似文献   

6.
癫痫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全世界有广泛的发病人群,其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左乙拉西坦作为第二代抗癫痫药物,因其相对高安全性、药代动力学简单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率低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虽然左乙拉西坦在控制癫痫发作方面疗效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头晕、共济失调,以及包括抑郁、焦虑、情绪不安甚至自杀等精神行为异常。该文主要就左乙拉西坦导致精神行为异常的可能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为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并伴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且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各种精神行为异常表现,包括性格行为改变、言语异常、认知功能下降、幻觉、妄想等。有些是帕金森氏病本身疾病所致,有些与其他多种因素有关,故临床诊治过程中应仔细识别,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9.
<正>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遗传异质性疾病,以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液中棘红细胞增多为特征,包括: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McLeod综合征、亨廷顿病样2型等。该病较少见,估计发病率低于5/1 000 000[1]。McLeod综合征(McLeod syndrome, MLS)更罕见,除上述表现外,还伴有肌肉病变、溶血、肝脾肿大及特殊的血型表型,表现为红细胞表面Kx抗原缺失和Kell抗原的弱抗原性。截至目前,全世界共报道250多例,  相似文献   

10.
第51例--头晕反复发作、偏瘫、智能减退、家族史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头晕,有天旋地转感,伴随恶心、呕吐,查体发现血压偏高.左侧肢体力弱.治疗1周后头晕缓解.血压恢复正常,遗留左下肢力弱.此后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2年前和1年前又出现2次头晕发作,治疗几天后症状缓解。6d前再次出现头晕,向右转头时症状加重,伴耳鸣、恶心、呕吐。查体发现血压140/  相似文献   

11.
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麻痹性痴呆需要与相关精神疾病鉴别。本文报告1例女性青年患者,以间断性精神行为异常合并癫痫发作的麻痹性痴呆临床资料及其诊疗过程,供临床医生参考。患者女,29岁因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病情反复,后因合并癫痫发作,就诊于神经内科,行血液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查、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检查、头部MRI等相关检查,诊断为麻痹性痴呆,予青霉素治疗,症状有所好转。本病例发病年龄轻,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早,提示临床医生要注意年轻患者梅毒的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一种有机酸代谢异常的疾病,其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遗传性多为维生素B_(12)缺乏所致,两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复杂多样常常引起多个系统或器官的病变。现报告1例我科诊断的由于维生素B_(12)严重缺乏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表现的继发性MM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探讨评价疗效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5-01—2020-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70例以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神经梅毒患者,记录血TRUST滴度、脑脊液TRUST滴度、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质定量及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评定的基线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经过青霉素规范驱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年龄(50.54±11.30)岁。共计66例完成了第一次随访,53例完成了第二次随访,34例完成了第三次随访,14例完成了第4次随访。对各种指标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截点的构成比进行比较,脑脊液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2,P<0.001),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05,P=0.072),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3,P<0.001),梅毒脑脊液检验指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7,P<0.001)。对血TRUST、脑脊液TRUST、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右利手,因发作性意识丧失伴肢体抽动7个月,智能减退5个月余,视力下降、听力减退3个月.2005年9月25 日入神经内科会诊中心病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治、预后。方法 分析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16岁起病,起病时表现为自语、自笑、发呆,未引起家人重视,直至22岁方首次诊治,头部MRI示脑萎缩和双侧丘脑、脑干、小脑、桥臂、壳核T2高信号,裂隙灯下K-F环阳性,血铜蓝蛋白<3 mg/dl,基因检测示ATP7B基因变异。结论 精神、情感、认知障碍起病,伴颅内对称性病变,同时合并全身多系统受损时,应想到WD可能。K-F环及铜蓝蛋白、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遗传型克雅病是由朊蛋白基因(prion protein gene, PRNP)突变所致,在我国以T188K、E200K等突变相对多见,而E196K突变的病例数较少,且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E196K突变遗传型克雅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症状的非痴呆型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的精神行为特点和认知功能特征。
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2月广州市脑科医院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
症状就诊的VCIND18例、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16例和无认知功能
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评定精神行为和认知状态,并比较各组间精神行为及认
知状态的差异。
结果 VCIND组最多见的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易激惹/情绪不稳(66.7%),睡眠障碍(61.1%),其
次为激越/攻击行为(55.6%),幻觉/妄想(44.4%)。VaD组焦虑/抑郁症状与VCIND组相比较多见,差
异具有显著性(75% vs 16.7%;P =0.001)。VCIND组各认知评分介于VaD组和NCI组之间,与NCI组
相比,在视空间/执行能力(2.78±0.73 vs 4.50±0.51)、注意(4.61±0.61 vs 5.33±0.48)、语言
(2.11±0.47 vs 2.67±0.49)、抽象[1(0,1)vs 2(1,2)]、延迟记忆[2(2,3)vs 4(4,4)]方面差异
均具有显著性(P <0.001)。
结论 VCIND可以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尤其是急起的易激惹/情绪不稳、睡眠障碍及激越/
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选取70例伴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喹硫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喹硫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9%,利培酮治疗组80%,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周后,2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喹硫平治疗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治疗组(P〈0.05).结论 喹硫平与利培酮均能显著改善AD患者BPSD,喹硫平安全性略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认知障碍人群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神经精神科问卷知情者版(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questionnaire,NPI-Q)量表对作者医院住院和记忆门诊收治的80岁以上有记忆力障碍主诉的高龄老年人群进行调查,比较认知功能正常者和痴呆患者间精神和行为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共纳入535例病例,其中认知功能正常组159例,痴呆组376例。NPI-Q检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个月内高达86.7%的痴呆患者出现过至少一种精神和行为症状,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72.3%,显著低于痴呆组(P0.01)。在痴呆组,情感淡漠/漠不关心(59.8%)、夜间行为与睡眠障碍(47.3%)和易激惹/情绪不稳(46.8%)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3种表现,其中情感淡漠/漠不关心和易激惹/情绪不稳症状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痴呆患者组NPI-Q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高龄老年痴呆人群中精神和行为异常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者,正确认识和治疗这些症状有利于提高高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特征、基础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传统观念中 ,痴呆的标志就是认知功能的全面减退 ,包括记忆和执行功能的逐步丧失 ,伴随以进行性加重的失语、失用。随着对痴呆研究的逐步深入 ,其非认知功能症状已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非认知症状包括抑郁、精神病性症状、行为紊乱、昼夜节律紊乱等 ,国际老年精神病协会称之为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behavioraland 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BPSD)。BPSD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是造成痴呆患者住院、照料者痛苦的主要原因。Schnaider等[1] 对 71例社区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 ,每年用于处理BPSD的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