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良巩膜切口无缝合非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角膜散光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白内障手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超声乳化术的开展,使切口越来越小,术后角膜散光大大降低,但昂贵的设备限制了在基层单位普及.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淑萍 《眼科新进展》1999,19(4):284-284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大于10mm角巩膜阶梯状切口大、外切口靠前等因素造成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存在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虽然切口变小,位置后移可减少术后散光,但增加了娩核的难度也加重了角膜内皮的损伤,为了减少角膜散光及内皮的...  相似文献   

3.
巩膜阶梯状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阶梯状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43眼采用巩膜阶梯状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以角膜曲率计测量及验光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并随机与常规的角膜缘切口对照。结果:巩膜阶梯状切口,对于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提高视力优于常规的角膜缘切口。  相似文献   

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喜林 《眼科新进展》1999,19(4):240-24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规律与程度。方法随机对51例5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进行了术前、术后0.5mo及术后6mo的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规性角膜散光。结论多缝线的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在较低水平,且这种散光在6mo内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角膜形态和散光的变化。方法 通过3.2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50眼和6.0mm巩膜隧道切口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48眼,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莆图仪对这些病人的角膜形态进行检查。结果 角膜组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垂直于切口径线的角膜轻度变平,于术后1个月即可稳定。巩膜组有膜垂直轴上出殃蝴蝶结样改变,而后蝴蝶结逐渐变小,或向水平方向转变而减少,至3个月时基本稳定。两组在术后1天至1个月的角膜散光和手术性角膜散光巩膜组大于角膜组(P〈0.05)。结论 3.2mm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角膜形态改变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手术的切口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人们试图缩短手术切口长度 ,作远离角膜缘的巩膜隧道切口以期减少术后散光。作者在 1998年 12月~ 1999年 4月间于角膜缘后界作改良角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出术 35例 39眼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98年 12月~ 1999年 4月间住院老年性白内障 35例 39眼 ,手术均由作者完成。其中男 16例 ,女 19例 ;双眼 4例 ,单眼 31例。术前视力为光感~ 0 1,年龄最大 88岁 ,最小 5 3岁 ,平均年龄 71岁。晶状体核硬度Ⅱ~Ⅳ级 ,高度近视 3例 4眼。术前常规用苏州产YZ -38角膜曲率计测量垂直和水平径线角膜曲率 ,用S…  相似文献   

7.
采用经改良的巩膜瓣切口在37例(3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中进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峰值为3.60D,角膜散光回归为2.11D,与常规角膜缘切口比较,术后角膜散光显著减少.对改良巩膜瓣切口减少术后角膜散光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表麻下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以其切口小、术后组织反应轻、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普及。我们在表面麻醉下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术 ,植入硬质人工晶状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行该手术的873例 (10 0 0 )眼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8月在我院表麻下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晶状体乳化吸出术 873例 (10 0 0眼 )。其中男 3 66例 (4 13眼 ) ,女 5 0 7例 (5 87眼 )。年龄 2 8~ 96岁 ,平均 72岁。外伤性白内障 3 9例 ,并发性白内障 7例 ,老年性白内障 82 7…  相似文献   

9.
小瞳孔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瞳孔状态下经角膜缘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疗其疗效。方法 经比颞角膜缘隧道切口,进行虹膜后粘连分离, 瞳孔缘剪开扩张瞳孔及碎核技术,对26例(28眼)并发性、外伤性和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3者20眼(71.4%)。9眼应用非切开瞳孔扩张法,术后全部病例瞳孔恢复原状;19例行瞳孔缘切开扩大瞳孔,术后13眼基本恢复圆瞳孔,6眼瞳孔欠规整。结论 白内障全虹膜后粘连的小瞳孔,通过行虹膜后粘连分离瞳孔扩张成形术后,仍可经角膜缘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人工晶状体并基本恢复生理性圆瞳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角膜缘松解切口对散光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在角膜曲率大的轴向上行角膜缘松解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50例(58眼)。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46例(58眼)。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48眼(82.76%);术后3月视力≥0.5者55眼(94.83%),P<0.05,术后3月较术后1周视力显著提高;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术前(2.34±0.20)D、术后1周(2.24±0.04)D,术前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P<0.05);术后3月(1.19±0.12)D,统计学分析(t=7.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与术后1周、与术后3月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P>0.05)。结论角膜缘松解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可降低散光程度。  相似文献   

11.
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告76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49例(64.4%),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在1.0以上者57例(75%),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为角膜内皮混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44例 (4 6只眼 )老年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施行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0 .5者占 72 .4% ,3月后达 95 .7% ;术后 1周散光为 1.86± 0 .83D,术后 3月散光为 0 .89± 0 .6 1D,分别小于大切口 (10~ 12 m m) ECCE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評價超高度近視小切口透明晶體吸出及人工晶體植入術的療效.方法對15例(27眼)超高度近視,眼軸長26.54~33.05mm.屈光度-11.0D~-26.0D.通過3.2mm及5.5小切口植入折叠及硬性人工晶體.結果術后1個月裸眼視力≥0.5者占51.9%;≥1.0者占29.6%.結論小切口透明晶體吸出及人工晶體植入術,具有術后視力恢復快,屈光狀態穩定,術后并發症少等優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技术。方法40例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1月和3月时视力≥1.0者分别占70%、75%和77.5%。术后1周、1月时平均散光为0.98±0.92D和0.75±0.74D。与同期随机进行的超声乳化组42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两种方法同样具有早期恢复视力和稳定眼屈光状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手法切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 3 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 ,手术结果与同期 5 0只眼 10~ 12 mm大切口手术相比较。结果 小切口组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占 78.9% ,1月矫正视力≥ 0 .5者占 86.8%。术后1周角膜散光为 1.67± 1.0 3 D,术后 1月角膜散光 0 .75± 0 .86D,均小于大切口组 ( P <0 .0 5 )。小切口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能显著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迅速恢复视力。适用于中等硬度核的白内障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优点。方法 对656例(679眼)施行小切口手术,做右上象限(9点钟与12点钟之间)沿角膜缘切开球结膜,做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10点钟与11点钟之间紧靠角膜缘的巩膜上,做一直线形半切开,切口两端各距角膜缘1-1.5mm,切口宽5.5-6.0mm。术中根据核硬度适当延长切口。结果 术后3天视力达0.5以上者516眼(76%),术后1月视力0.5以上者627眼(92%),术后散光轻,伤口愈合快,视力提高快,并发症少,结论 此手术由于切口小,无需缝线,设备简单,易于掌握,便于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小切口无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对近4年来所收治的413例(467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无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PMMA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337眼(72.16%),其中79眼视力≥1.0(16.92%),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为后囊破裂(17眼、3.64%)、悬韧带断裂(4眼、0.86%)和误伤虹膜(5眼、1.07%),术后为角膜水肿(129眼、27.62%)、人工晶体前膜(35眼、7.49%)。结论 该术 式规范快捷、组织损伤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而稳定,且价格低廉,为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理想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援非工作过程中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作者在援非期间对年龄45 ~ 86岁的摩洛哥患者538人(580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情况作了观察.结果 术后1周视力1.0以上者25眼,占4.31%,0.6~1.0者148眼占25.52%,0.3 ~0.5者328眼,占56.55%,0.05~0.25者74眼占12.76%,<0.05者5眼占0.86%.本组患者脱盲率为99.14%,脱残率86.38%.术中并发症:虹膜脱出23眼占3.97%,经处理后复位;后囊破裂33眼占5.69%,其中28眼仍然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眼Ⅱ期植入,3眼放弃植入.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水肿浑浊21眼占3.62%,无角膜大泡或角膜失代偿病例发生.前房炎性反应51眼占8.79%,其中迟发性葡萄膜炎11眼,9眼与糖尿病有关;瞳孔欠圆21眼占3.62%.所有患者经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状体脱位或眼内炎.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损伤小、恢复快、易于操作、费用较低,适合基层医院、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和人群,使当地的贫困百姓白内障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37例46眼施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视力、并发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血糖控制在10.80mmol/L以下施行手术较为安全,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4-43月,视力恢复较满意。术后视力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程度和黄斑是否受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渗出、色素播散等。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0.80mmol/L以下施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12例(138眼)糖尿病患者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以114例(139眼)非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作对照组。术后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42眼中的36眼于术后1—2个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10.3者,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8眼,占42.86%;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85眼,占88.54%。非糖尿病组视力≥0.3者129眼,占92.81%。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5,P〈0.01);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为便于术后观察眼底,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