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于有生育要求者予以溴隐亭,克罗米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合用,无生育要求者溴隐亭加人工周期法。结果 54例有生育要求者泌乳症状消失,月经恢复48例,妊娠46例。无生育要求者30例泌乳症状消失,月经恢复25例。总有效率87.42%。结论 对于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要针对治疗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好  王地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84-2985
高催乳索血症是一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所致的疾病,以血催乳素(PRL)升高和生殖功能异常等为主要特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现将笔者2004~06/2009—05诊治的由药物所致的高PRL血症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高催乳素血症的关系。高催乳素血症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抗精神病药物导致高催乳素血症主要与阻断下丘脑多巴胺受体有关。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过程中,如何在长期疗效和最小副反应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服用利培酮治疗后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的近期和远期的改变.方法:选择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首发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采用利培酮(维思通)治疗,起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耐受量在半个月内药物加至治疗量4~6 mg.分别于0周、2周、4周、6个月监测其血清PRL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周、4周血清泌乳素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同治疗第4周血清泌乳素水平之间差异也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时泌乳素水平低于4周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结论: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后近期的血清PRL水平有明显的升高,6个月后的血清PRL水平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疏肝回乳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高催乳素血症(HP)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升高(PRL>25ng/mL)、闭经、不孕、溢乳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指的是垂体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生前无任何临床表现,在常规尸检时发现垂体腺瘤的约占10%~20%,MRI随机检查垂体腺瘤可达10%或更多,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的第三位常见病[1]。垂体催乳素瘤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是最常见的疾病,约占垂体腺瘤的50%,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临床上催乳素瘤除以高催乳素血症为特征外,还可以出现腺瘤体积增大对鞍区的占位效应[2]。  相似文献   

7.
垂体微腺瘤的高分辨力CT表现王浩江,王永利,周时,张子清高分辨力冠状增强CT可见到正常的垂体和腺内微腺瘤,直接冠扫对诊断垂体微腺瘤很有价值。作者报道72例垂体微腺瘤,均经CT诊断,内分泌化验和手术病理证实。1材料和方法自1989年6月至1993年10...  相似文献   

8.
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检巨催乳素血症及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沉淀法筛测巨催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聚乙二醇沉淀法,对260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血清进行小分子催乳素的回收率及LH、E2浓度测定,区分巨催乳素血症和真高催乳素血症,回顾性分析两者的临床体征。结果真高催乳素血症及巨催乳素血症在聚乙二醇处理前两组催乳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后两组催乳素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高催乳素血症的LH、E2浓度低于巨催乳素血症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表现月经紊乱、闭经、溢乳,但前者发生的显著高于后者。结论真高催乳素血症及巨催乳素血症临床上难于区别,用聚乙二醇沉淀法能有效区分两者,减少对真高催乳素血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9.
傅登训 《临床荟萃》2000,15(2):80-81
1 病历摘要患者 ,女 ,13岁 ,因“头痛、颈粗、畏寒、水肿两年”为主诉 ,于1998年 2月 2 7日入院。患者为足月顺产 ,第 1胎 ,生后说话走路与同龄儿童无差别 ,智力正常 ,8岁时曾患“脑膜炎”已治愈 ,父母非近亲结婚 ,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 :T 3 6.8℃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 97.5 / 67.5mmHg( 1mmHg =0 .13 3kPa) ,意识清 ,皮肤干燥 ,面部微肿 ,声音低沉 ,眼耳鼻口未见异常 ,颈蹼、发际较低 ,甲状腺Ⅱ度肿大 ,质软 ,无结节 ,未闻及血管杂音 ;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 80次 /min ,律齐 ,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幕区出血CT特征及病理、临床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11例新生儿幕区出血的CT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均有幕切迹附近幕镰连接处的出血,部分并有幕区其它部位或颅内其他部位的出血,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征象。结论:新生儿幕区出血多为产伤所致。CT上均表现为小脑幕区高密度影,以幕切迹附近幕镰连接处的出血最常见。CT能提供幕区出血的早期诊断,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回顾复习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成人肠套叠CT表现。CT所见包括:(1)分层状靶块,靶块形态取决于其长轴与层面间的角度,当靶块长轴与层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倾斜相交或走行一致时,则表现为香蕉状、肾形或双肿块;(2)肿块内部的CT表现为分层状结构,肿块内有造影剂或气体,肿物一侧可见肠系膜结构。同时讨论了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及检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11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上颌窦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均见一侧上颌窦内不均软组织影伴不同程度积液。(2)102例软组织块内钙化。(3)7例局限性轻度骨质增生。8例见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4)1例增生扫描软组织块影轻度不均匀强化表现。结论:真菌上颌窦炎具有特征CT表现,CT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借助CT图像分析心脏斜位摄影体位的正确性,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方法 将80例胸部CT图像按胸厚分为〉20cm和〈20cm两组经数码相机输入计算机,CT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一组参考数值;并以此分析80例心脏斜位的摄影体位。结果 1.体形对测量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影响不大。右前斜位两组不同胸厚的平均值均为1.39~1.40,左前斜位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5,胸厚〈20mc组平均值为1.50~1.54;2.不符要求的斜位片中,右前斜位主要以角度偏大为主,共8例(10%);左前斜位以角度偏小为主,共11例(13.8%)。结论 通过测量心脏斜位片脊柱与前后胸壁比值。能评价心脏斜位片摄影体位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CT表现,探讨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活检确诊为问质瘤的17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17例间质瘤患者中,9例发生在胃,5例发生在小肠,2例发生在结肠,1例发生在腹膜后。良性病灶8例,潜在恶性6例,恶性3例,远处转移2例。多数肿块形态规则,肿块较小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部分病灶内可见异常强化的肿瘤血管。结论:CT在明确肿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有无转移或周围浸润,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CT重建功能在各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男31例,女15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行全颈椎螺旋扫描,所用CT机为GEHispeedFx?i,技术参数:层厚3~5mm,Pitch1.0~1.5,重建间隔1.5~2.5mm。所得二维图像全部传输到AdvantageWorkstation4.0进行MPR、SSD重建及对感兴趣区切割,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感兴趣区。结果:重建技术使相关影像信息更加清晰和直观,特别是对椎间孔和椎管内的显示更有价值。结论:重建增加了影像信息,为颈椎病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MRI对疲劳骨折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随访证实的疲劳骨折的X线平片、CT、MRI征象。结果:与传统X线比较,CT、MRI更容易发现疲劳骨折的骨折线,并且更容易显示其相对早期改变。结论:疲劳骨折通常根据临床和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但CT、MRI结合X线平片对疲劳骨折的影像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疲劳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评价结核结节和肺癌的CT影像特点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比分析直径3.0cm的结核结节60例和肺癌80例的CT影像。结果:结核结节以边缘光滑或清楚、无分叶而有小空洞、钙化、胸膜增厚粘连、卫星病灶或病灶周围炎多见、并在短期内动态形态改变。周围型肺癌以边缘毛糙、浅分叶、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典型胸膜凹陷征多见,短期动态形态不变。结论:薄层CT扫描可提供有价值的征象,短期内动态观察是二病重要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优势,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5人,B组30人,均采用预注射或智能跟踪法预测延迟时间,pitch值分别为0.562、1.75,对比剂用量为75~85 m1、35~38 ml.结果 A组3D-CTA图像上动静脉畸形和脑膜瘤明显强化,供血血管、与大血管空间毗邻甚至引流静脉均可清晰显示;B组3D-CTA图像受静脉干扰少,对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更高.结论精确延迟时间是CTA成功的关键,针对不同病情设置相应的扫描参数提高了MSCTA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涎腺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16例.包括涎腺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5例,涎腺外肿块4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结转移2例),另有慢性腮腺炎1例。结果 6例涎腺良性肿瘤中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多结节分叶,增强后均匀强化。6例肿物较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5例涎腺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 涎腺区肿块的部位、边界、包膜、密度及茎突移位情况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认为CT对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及涎腺内外肿瘤的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