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是一种T淋巴细胞特异的趋化因子,主要趋化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引导炎性细胞浸润到肾脏并产生损伤因子,在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RANTES在LN肾组织的表达增高^[1-2],由此推测RANTES在LN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LN患者血清RANTES的水平,探讨其与不同肾脏病理类型、SLEDAI、尿蛋白量以及RAI、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免疫细胞(T细胞与B细胞、其他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在炎症、创伤和免疫应答中分泌的激素样介质称细胞因子(Cytokines),或称肽类调节因子,为分子量小于80,000道尔顿的糖蛋白。从50年代发现第一个细胞因子干扰素以后,至今已逾百余种。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与肾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噬细胞在炎症的控制中占有主导作用。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单核巨噬细胞能分化并表达不同功能,最终引起组织损伤或修复,各种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肾炎)或肾小管间质炎症均伴有巨噬细胞的明显浸润,研究巨噬细胞在肾损伤中的作用及相关调节因子显得尤其重要,阐明其相互关系有望能探索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里攻下法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大承气汤是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在急腹症中应用范围很广,已取得明显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于体外观察了大承气汤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承气汤能激活正常人单核细胞(mon)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及6(IL-1,IL-6),同时还能抑制由内毒素诱导的上述因子的过量分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大承气汤抗炎及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激活以及巨噬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分泌的增加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这些细胞因子的拮抗物(如TNF单抗,消炎痛等)以及用小剂量内毒素诱导内毒素耐受性均能降低巨噬细胞因子分泌反应并提高脓毒症动物的生存率。本文对有关进展作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3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IL-13的主要作用为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IL-1Ⅱ型受体表达及IL-1ra的合成、抑制细胞免疫反应。IL-13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细胞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3及其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b2细胞分泌。IL-13的主要作用为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性细胞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IL-1Ⅱ型受体表达及IL-1ra的合成、抑制细胞免疫反应。IL-13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细胞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神经根炎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等于1977年首次提出腰椎化学性神经根炎(chemical radiculitis)这一概念。它是指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液漏至椎间盘外并沿着神经根扩散引起神经根炎症的一种状态。近年研究发现,神经根炎症反应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非常复杂的过程。参与炎症反应的因子主要包括促炎或抗炎因子、炎症介质。目前发现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一仅(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其中最重要的促炎因子是TNF-α和IL-1。1975年,Carswell等给接种过卡介菌(BCG)的小鼠注射脂多糖(LPS)后,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或诱导体内肿瘤组织发生出血坏死的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1985年Shalaby把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TNF命名为TNF-α,把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命名为TNF—β。TNF—α主要由活化了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受刺激后也能产生。TNF-α单体是一条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的肽链。近年来,关于TNF-α与神经根炎症的研究较多,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肾炎中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系膜细胞占有重要位置。体外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是一代谢活性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肾小球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本文综述了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炎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病中参与的证据。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对肾小球肾炎中系膜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系膜细胞占有重要位置。体外研究表明系膜细胞是一代谢活性细胞,能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也可由肾小球内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所分泌。本文综述了这些细胞因子在肾炎动物模型和人类肾脏病中参与的证据。这些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转化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和白介素-6。  相似文献   

11.
目前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较多的有淋巴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s)及树突状细胞(Des)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本研究旨在比较了上述3种杀伤细胞对神经胶质瘤的体外杀伤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肾炎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中药对其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肾小球肾炎是人类的多发性、常见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许多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细胞因子网络相互作用,参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与发展。近年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 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宽,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及病理类型的转变中起重要作用。许多中药可以通过阻断这些炎症细胞因子或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纠正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引起的免疫损伤来治疗肾小球肾炎。本文就炎症细胞因子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及中药对其产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热力损伤可引起明显的生理学反应,包括由细胞因子、白介素和生长因子介导的急性炎症、急性相反应以及细胞修补和生长。其中白介素一2(IL-2)是一种多肽,也称T细胞生长因子,导致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杀伤(LAK)细胞的生成;IL—6是一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B细胞分化、急性相反应、促活IL—2、T细胞增殖和分化,也是自身  相似文献   

14.
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机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治疗表清性膀胱肿瘤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机理尚不清楚,卡介苗治疗中包括局部细胞免疫,卡介苗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因子的细胞杀伤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参与、与此同时,卡介苗有效地克服肿瘤免疫逃逸,其中,细胞免疫是最重要的抗肿瘤成分,主要有CD8T细胞,γδ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和卡介苗激活的杀伤细胞(BAK)的参与。细胞信号传导中,穿孔素/粒酶途径和Fas/FasL途径构成了重要的细胞免疫杀伤分子机制,对于治疗的免疫网络,树突状细胞(DC)也是不可或缺的,总之,这些发现有助于对卡介苗的治疗机理认识的提高,以及改善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透析技术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细胞因子是一类分子量10000~45000的多肽,正常人体单核细胞在受到感染、炎症或损伤等因素作用时被激活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征(SIRS)中,细胞因子在炎症调控网络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尿毒症患者接受肾脏替代疗法时,也常因生物不相容性而导致单核细胞的过度激活。我们通过观察不同透析技术透析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对细胞因子的清除作用,以初步探讨各种透析方法对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情况。一、对象及方法1.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PBMCs)表面Tb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CD14表达变化。方法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病人36例,采集入院当日及第3、第7日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核细胞表面TLR4、CD14表达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胰腺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发病后表达上调,在轻症病人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TNF-α的变化一致。结论人急性胰腺炎早期可能通过先天性免疫门户蛋白TLR4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导致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8与免疫性肾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 1 8是一种Th1类细胞因子 ,它主要由活化的单核 巨噬细胞产生 ,与白细胞介素 1 β有相似的结构 ,而与白细胞介素 1 2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特别是具有极强的诱生γ 干扰素和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能力。可能在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研究IL 1 8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对进一步明确免疫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治疗该类疾病的新途径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认为,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的发病机制与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或循环中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激活补体而引起的肾脏损伤等有关.近年研究发现,GN的发病机制,不仅与T、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有关,而且与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免疫细胞介导的固有免疫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旨在对免疫失衡及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创伤疼痛和麻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随着细胞因子不断被发现,他们的生物学行为及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在创伤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地被阐明。本文介绍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在创伤和疼痛反应中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对细胞因子的影响。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细胞因子是由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及肥大细胞)和非免疫细胞(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组小分子多肽,都具有如下特点。1.理化特点 绝大多数细胞因子为分子量<80kda的分泌型糖蛋白,不同的细胞因子之间无明显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2.分泌特点 大多数的…  相似文献   

20.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涉及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失控性释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脓毒症中一种重要的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