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宋·王执中明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中药和针灸为传统中医治疗的两大疗法,虽然二者治疗方式不同,但均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为指导,针药并用能显著增强疗效,因此倍受古代医家推崇。这一方法至今仍被医家广泛而大量地应用于临床各科。为了进一步认识针药并用的治疗范围和协同作用的机理,现将近年来针药并用治疗各科疾病的报道,综述如下:1 针药并用治疗内科疾病 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症状复杂,单纯使用针或药对某些疾病疗效不佳,针药并用能显著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于氏[1]治疗中风病急性期,分为A、B、C三组,分别为 3…  相似文献   

2.
<正>针灸和中药作为中医看病的两个主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运用得当常常事半功倍。纵观古代名医治病大都集针药之大成,然而现代中医临床看病,大多是或有善用药者,或有善用针者,能针药并用者鲜而。笔者作为一名针灸临床医师,研究生阶段跟随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学习,常侍诊左右,在临床工作中养成了针药并用的习惯,现就针灸临床工作中针药并用的点滴体会分享如下。1 关于针药并用的临床价值历代医家关于针药并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临床实践可以发现,临床医生对针药并用的临床价值和理论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在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从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的角度对中医针药并用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提出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针药并用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通过针药并用提高临床疗效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分别将患者、疾病、证候、症状及疾病的不同时程作为临床的“干预对象”时针药并用的方式,以期为理性地了解针灸和中药治病的特点与优势,进一步拓展中医针药并用临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药结合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体系,古代文献研究还很局限;临床运用较为广泛,但研究的针对性不强;实验研究还不够深入.应加强针药结合的理论研究,尤其要重视从古籍中挖掘前人的宝贵经验,临床运用应针对不同病种,总结针药结合的临床病谱,优化临床运用方案;深入针药结合的作用机制研究,借助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寻求针药结合的科学基础;总结针药结合的运用规律及作用原理,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快速科学地转化到临床运用中来.  相似文献   

5.
李俊萍  刘素香 《中草药》2006,37(3):471-472
鲜药的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对鲜药的临床运用有着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所用鲜药品种日益增多,所适应的病症日趋广泛,对鲜药特殊  相似文献   

6.
陈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陈师守正创新、勤于临床,临证时重视针术取穴、腧穴配伍、针灸并用、针药结合,每每针拂疾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教无穷,现总结其针灸学术经验如下。1勤习经典传承守正对于针灸专业人才培养,陈师一向遵崇"读经典,跟名师,勤实践"的法则和路径,尤其重视经典学习。陈师反复研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古籍,对《黄帝内经》穴性的认识、腧穴配伍理论与形式,《针灸大成》的病症分析、用穴处方配伍[1]、灸法临床经验等均有深入研究,对俞震、王国瑞等古代医家的针灸疗法、"穴法相应"等技术特色深为谙熟。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古代医家的经验,结合作者的临床体会,探讨了活血化淤药在眼科的应用,归纳和总结了眼科运用活血化淤药的10种配伍形式及其适应症,列举了常用方药和临床案例,并认为活血化淤药可用于所有眼病,可与眼科各治法方药配伍。  相似文献   

8.
虫类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医家记载了大量临证运用虫类药的治疗经验。段亚亭名老中医继承前人理论,临床根据病情灵活使用虫类药,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遂总结段老使用虫类药治疗临床疾病的经验,段老善用虫类药,辨治思路灵活巧妙,用药独具匠心,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提倡针灸药物并用的医家众多.针药结合已成为临床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疗效显著,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其实验研究也日益成为科研工作者的新宠,笔者仅就针药结合的古今研究来探讨一下针药结合研究的未来突破点.  相似文献   

10.
浅谈鲜药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临床应用鲜品药物治疗多种常见病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鲜药的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全过程。从大量古代本草及方书文献中可以发现,历代医家对鲜药有别于干药的特殊作用都有着中肯的认识,对鲜药的临床运用有着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随着中医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所用鲜药品种日益增多,所适应的病症日趋广泛,对鲜药特殊功效的认识亦更加深入,从而形成了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现存世的最早医学典籍,它总结了秦以前漫长时期中医学家们的医疗经验,但其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时间医学"的思想。张仲景的"六经欲解"其理论渊源出自《内经》,在继承《内经》时间医学基础上使其有了长足的发展,他将《内经》时间医学理论用于指导临床,补充了《内经》注重择时针灸,而少因时药治的不足,对时间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针刺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针灸消除或减轻疼痛在古籍中早有记载。现在很多中医院已经将针刺作为一种麻醉手段或辅助麻醉手段应用在多种外科手术中。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刺麻醉具有经济,安全性高及不良作用小的特点,但是单纯的针刺麻醉往往达不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的麻醉方法。针药复合麻醉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进而减少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发挥针刺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优点,加快术后恢复。本文对针刺镇痛的机制和针药复合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刘清国 《中国针灸》2008,28(5):359-364
从腧穴穴理、经穴取穴方法、毫针针刺方法、毫针补泻、临床配穴、论治思想等方面,简要介绍杨甲三教授的针灸学术思想。腧穴的实质是“神气”游行出入,而非“皮肉筋骨”局部形质。深刻理解腧穴本质,对于临床取穴、配穴具有重要意义。针刺补泻是临床取得疗效的核心环节之一,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杨甲三熟读经典,遍习各派,逐渐融会贯通,删繁就简,形成了自己的针刺补泻风格。扬甲三的论治思想概括来说有以下3个特点:其一,体现了专病、专方、专药、专穴的精神;其二,善于针药并用;其三,临证治疗时思路敏捷,方法灵活,善于变通,而不为常法所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规律之不同。方法收集古今针灸治疗失眠处方文献,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取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古代医家选穴较为分散,取穴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现代医者选穴相对集中,处方相对固定,取穴主要集中在头颈部、下肢部;取穴主要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古代医家还多选用任脉穴,现代医家则更多选用督脉穴。结论古今医家组方选穴差异较大,但在用穴的归经、类型上较为相似,选穴多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均看重俞穴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肾脏疾病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了解近年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肾脏疾病临床应用概况.电子检索1982-2007年研究文献,对针灸治疗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文献归纳显示针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拮抗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等,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具有方便、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由傅山伤风方的治验,引发思考历代医家用药与五运六气大司天学说的关系。目前(1984年-2043年)厥阴司天,与仲景时代太阳寒水司天不同,故临证应用经方,应结合运气学说,从天人合一的角度,选取更精确的辨证治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整理明清时期中医古籍文献,进一步探讨失眠的病名、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用药。从失眠病证的中医认识沿革来看,起于先秦两汉时期,发展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许多明清医家吸取前人医学经验,结合个人临证实践,编写大量医学著作,其中对失眠病证的认识也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缺血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将90例患者均分为针药组、中药组及常规组,分别采用相应治法。结果:针药组总体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优于其他两组。提示针药结合比单纯中药及常规组治疗缺血中风偏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宋玉华 《中国针灸》2007,27(9):641-644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每组76例。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平衡"降压穴"和"肾病穴"为主,配合小剂量降压药伊贝沙坦;药物组采用口服伊贝沙坦、福辛普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针药结合组56.58%的患者血压达到目标值[DBP≤84.96mmHg(1mmHg=0.133kPa)];药物组53.95%达到目标值,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和24周时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降压效果优于药物组(P<0.01)。2组治疗后尿蛋白排泄减少、血肌酐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P<0.01)。结论:针刺结合少量药物与单纯药物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相同。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针药结合的疗效和优越性明显优于单纯药物。  相似文献   

20.
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何天有教授灸法思想与临床。其灸法学术思想有提倡灸法、针灸并用,热证可灸和灸药结合;其临床灸疗特点有善用铺灸治百病、辨病辨证施灸法和火足力宏起沉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