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玉清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55-155,158
目的:探讨脑干缺血发作与梗死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常见的多发血管狭窄部位及其预后,以期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6例在临床中发现并经DSA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病变的患者.分析后循环病变常见的血管狭窄部位、侧支代偿及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脑干梗死患者12例,均行内科治疗,死亡3例,1例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例基底动脉狭窄,其余患者均残留轻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4例,9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5例患者行内科治疗;1例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患者发展为脑干梗死,最终死亡;2例单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及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者仍反复头昏发作;1例基底动脉尖狭窄者出现中脑梗死,面积较小,最终遗留一侧动眼麻痹.结论:单侧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开口处狭窄者及后交通动脉开放者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双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与基底动脉狭窄者临床表现较重,尤其是侧支循环开放不良者,单纯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部分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桥脑梗死患者责任病灶及病变血管的解剖模式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全年收治入院的111例桥脑梗死患者的病历。全部患者入院时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S(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评估,病后30d、3个月进行MRS评估,分析3个月预后情况,系统评价责任病灶及病变血管的解剖模式,并与3个月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桥脑与近、远段同时受累(OR=6.02,P<0.05),颅内病变区域个数>1个(OR=6.60,P<0.01),基底动脉急性闭塞(OR=6.10,P<0.00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不同责任病变部位及病变血管的桥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3.
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奕  王桂红  王拥军 《北京医学》2006,28(11):647-649
目的 评估206例后循环缺血性事件患者30d预后,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与3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6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估,病后30d进行MRS评估,分析患者30d预后;系统评价病变部位及受累血管,并与预后不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206例,病后30d病死率为4.9%,致残率为18%,颅脑近中远段同时受累(r=9.270,P<0.001)、基底动脉急性闭塞(r=5.106,P<0.001)及颅内病变个数>1个(r=2.491,P<0.001)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不同病变部位、血管引起的后循环缺血性事件预后不同,大部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茁 《北京医学》2008,30(5):270-273
目的 分析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30d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跟踪随访150例诊断明确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并于入院时及病后30d分别进行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30d预后,及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d病死率为10%.眩晕及偏瘫为主要首发症状,脑疝及合并症为主要死亡及高残障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OR=0.112,P=0.002)、病变个数(0R=0.460,P=0.0301、并,发症(OR=0.344,P=0.001)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关键在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取280例轻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脑梗死溶栓系统分级状况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0-1级)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出院时NIHSS评分、mR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率、预后不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预后较差,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TOFMRA在脑梗死患者中对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6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扫描表现,3D—TOFMRA序列上颈内动脉颅内段、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的表现,并观察颅内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与梗死灶的关系.结果急性梗死43例,亚急性梗死14例,慢性梗死9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55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11例;动脉病变25例(37.8%),其中大动脉狭窄17例25处,闭塞3例3处;小动脉狭窄5例11处.结论脑梗死患者中常规进行颅脑3D—TOFMRA检查,对狭窄和闭塞动脉的检出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和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在分为有血管高信号征组和无血管高信号组。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序列(DWI)上梗死体积大小、入院时及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中无远端HVS组35例(67%)和远端HVS组17例(33%)中,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为(89.74±28.82)和(73.15±26.37),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6~27)分及10(2~21)分,入院10天NIHSS评分分别为13(6-26)和8(0~19)分,无远端HVS组与远端HV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HVS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例(42%)、11例(73%),16例(89%)。HVS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27例,占HVS阳性组77%,血管高信号征阴性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5例,占HVS阴性组2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 FLAIR序列HVS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性梗死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有远端HVS的患者急性梗死灶体积较小,NIHSS评分较低,临床预后较好。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HVS的出现率越高。大脑中动脉区HVS联合MRA有利于临床评估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血管病变的大致位置、血管的狭窄程度,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弓、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正常9例,异常43例,其中脑血管狭窄/闭塞病变38例,颈内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严重迂曲2例,颈总动脉夹层1例;38例血管狭窄/闭塞病例中与本次脑梗死发病相关血管狭窄28例、闭塞10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病变约占50%,无症状血管狭窄40处;16例分水岭脑梗死病例中,血管狭窄发生率93.75%,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占60%;脑梗死病灶侧血管狭窄率≥50%共25例,其中早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患者症状与体征轻、治疗后恢复快16例,早期颅内侧支循环建立差,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9例,预后差.结论 DSA可明确脑梗死血管病变的性质、判断顸后,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方法 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颈64排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CTA检查45例TIA患者中40.例颅内外共116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61.1%高于颅外动脉38.9%,颅外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最多44.4%,颅内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内段狭窄最多32.3%,频发(发作频率≥2/d)及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在1h以内)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74.2%)高于非频发组及长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 h),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75.6%,占CTA异常的94.4%,TCD血流速度增快85支,较CTA65支多;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6例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共35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CTA,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远低于CTA.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斑块发生率高,CTA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频发及短时程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