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处理方法对菊米主要功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评价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质量.方法:收集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菊米样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米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未经杀青直接烘干的菊米各指标成分含量普遍偏低;手工与机械加工方法处理后的菊米中总黄酮、绿原酸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机械加工>手工加工,且存在显著差异,而木犀草苷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菊米以机械加工质量最佳,在菊米产地宜采用机械加工保证其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7,(7)
目的:综合评价河南种植的6个药菊栽培类型主要有效成分,为药菊在河南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不同栽培类型药菊第1茬花,蒸青干燥,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聚类分析和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大洋菊(杭菊)、贡菊、怀菊、黄金菊、野金菊、小洋菊(杭菊)6个药菊栽培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多糖、可溶性蛋白、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达到了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标准。结论:不同栽培类型间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来自遗传差异,杭菊引种到河南后内在质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菊花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市场上流通的不同产地、规格的杭菊、亳菊、滁菊、怀菊进行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根据含量的差异探讨品种、栽培地区等因素对菊花含量的影响,为菊花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测定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及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综合分析,市场上流通的不同规格药用菊花中安徽滁州产区的滁菊质量较佳。结论: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因栽培品种、栽培地区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稳定性,并预测杭白菊和贡菊的有效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含量,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以获得恒温下的动力参数。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预测杭白菊和贡菊在室温下的有效期。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杭白菊贮存期为2.25年;贡菊贮存期为4.31年。结论:高温不利于杭白菊和贡菊的稳定,需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杭白菊中3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快速测定的近红外光谱模型。 方法: 以HPLC分析值作为参照,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采集杭白菊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结果: 杭白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近红外光谱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验证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4 93,0.015 7,0.012 7, 0.984 50,0.013 1,0.017 6和0.998 28,0.009 17,0.005 11。经外部验证,3种成分的预测值和真实值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40 4,0.941 2,0.944 6。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实现杭白菊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雪菊的最佳采收时期,以提高雪菊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方法在雪菊的花蕾期、胎菊期、幼菊期、半菊期、全菊期分别进行采收,通过测定两个产地不同采收时期雪菊的活性物质总黄酮、总糖、绿原酸、总氨基酸、茶多酚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采收时期对雪菊的品质存在显著影响,活性物质总黄酮、总糖、茶多酚含量在胎菊期最高,全菊期最低;绿原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在花蕾期含量最高,全菊期最低;微量元素Ca、Mg、Mn、Zn、Cu的含量在花蕾期最高,全菊期最低,而Fe元素的含量在花蕾期最低,全菊期最高。结论花蕾期和胎菊期为雪菊的最佳采收时期,有利于提高雪菊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怀菊花的不同商品规格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为怀菊花商品规格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怀菊花样品,根据文献及市场调查分为4个商品规格,采用HPLC测定怀菊花4个商品规格的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甲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通过SPSS20.0软件对5个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及方差分析。结果:怀菊花不同商品规格间存在差异,传统品种大白菊木犀草苷含量不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珍珠菊与其3个规格差别较大,不适合做怀菊花药用,这与产地将其作为茶饮的习惯相一致。结论:此研究可为怀菊花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黄酮及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优选出金银花的最佳采收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总酚酸及总黄酮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的金银花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同时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所测指标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及总黄酮含量均以花蕾期最高,确定金银花花蕾期为最佳采收期,同时各指标成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金银花不同采收期的含量测定及其指标成分的相关性分析,为金银花药材的采集,药用价值的提高及质量优劣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多糖、总黄酮、挥发油、醇浸出物、水浸出物、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奎宁酸及成分群的指纹图谱为测定指标,对5个开放程度的浙产药用黄菊进行成分群的比较分析。在花朵开放过程中,药用黄菊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大,但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总黄酮和挥发油成分在开放前期较高,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二咖啡奎宁酸成分在开放中期较高,多糖、醇浸出物及水浸出物成分在开放后期较高,从总体上看当50%~80%开放时各成分的含量较高,是药用黄菊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0.
刘慧妍  沈国滨 《中草药》2017,48(10):2012-2017
目的建立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7种成分一测多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绿原酸与咖啡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蒙花苷、木犀草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进行野菊花中7种成分的测定。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野菊花药材采用一测多评法计算的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同时测定7种成分的一测多评法控制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是可行、准确的。  相似文献   

11.
该文建立了同时测定紫苏叶中迷迭香酸(RA)和咖啡酸(CA)2种酚酸,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SDG)、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LDG)、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ADG)、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SG)、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LG)、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6种黄酮含量的方法。基于10份包括不同挥发油化学型的紫苏种质,以及不同栽培年份和不同采收期的材料,测定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酚酸总含量和黄酮总含量差异大,2种酚酸总量为2.24~34.44 mg·g-1,6种黄酮总量为11.55~34.71 mg·g-1。各成分按照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RA 2.13~33.97 mg·g-1,LDG 1.31~14.80 mg·g-1,SG 1.97~8.45 mg·g-1,ADG 2.68~7.60 mg·g-1,SDG 1.16~5.87 mg·g-1,LG 0.78~1.91 mg·g-1,AG 0.56~1.00 mg·g-1,CA 0.11~0.68 mg·g-1。5份PA型种质中多数成分的含量在2017年高于2018年,表现出不同栽培年份变化较大。9份种质的2种酚酸类成分含量随采收时间的变化,在穗前期(8月3日—8月18日)先降低,在开花结实期,8月18日—9月2日开始升高,9月2日—9月17日有缓慢降低趋势,在果熟期再次升高;而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种质中随采收时间变化趋势不一致。部分种质中黄酮类与酚酸类成分的变化呈现负相关,酚酸类成分的变化和挥发油化学型构成没有相关性。该论文为高品质紫苏药材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薄叶山柑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薄叶山柑Capparis ten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现代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薄叶山柑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erigeside C(1),glu-cosuringic acid(2),vanillic acid 4-O-β-D-glucoside(3-methoxy 4-glucosyl-benzoic acid)(3),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4),3′,5′-dimethoxy-4-O-β-D-glucopyranosyl-cinnamic acid(5),tachi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1)-1-propanone(7)和acacetin 7-ruti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贡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研究贡菊的化学成分。方法 :色谱等方法分离 ,波谱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黄酮类化合物 ,为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 结论 :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贡菊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7个黄酮类化合物(1~7),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8~12),分别鉴定为(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2S)-圣草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2),(2S)-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5),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槲皮素-7-O-β-D-呲喃葡萄糖苷(7),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3,5-二咖啡酰奎宁酸(9),3,5-二顺式咖啡酰奎宁酸(10),1,5-二咖啡酰奎宁酸(11),1,3-二咖啡酰奎宁酸(12).结论:野菊花心血管活性部位中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共5个化合物分别为2~3,7~8,10;共10个化合物分别为2~3,5~12系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追风伞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追风伞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追风伞干燥全草用9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提取,减压回收乙醇,浓缩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萃取后,水层部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反相Rp-18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及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I-MS及理化常数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追风伞提取物中分离鉴定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3),芦丁(4),刺槐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9)。结论:所得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追风伞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用硼肥对于菊花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菊花生态种植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杭菊为研究对象,采用砂培实验,设置不施硼、适硼、高硼3个施硼浓度,测定不同硼浓度下菊花经济学性状及产量、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内在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相较于不施硼肥,适量施硼可以显著提高杭菊花的产量,增产幅度可达39.02%,而高硼显著降低了杭菊花产量,降低了19.43%。适量硼肥能显著提高蕾期杭菊植株茎秆干物质量和花期植株叶片干物质量,分别为12.04%和36.63%。施加硼肥对于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不尽相同。施加适量硼肥能提高总黄酮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但会降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而高硼胁迫虽然能显著提高菊花的总黄酮、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但却显著降低了菊花产量,结论:在菊花种植生产上,应重视硼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别著名传统中药材菊花Flos chrysanthemi各品种。方法:以杭白菊为重点,对其各部组成的横切面进行研究,并就舌状花花瓣、总苞片的横切面与其它4(或3)种菊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基本弄清了杭白菊各部组成的横切面形态,并发现各品种菊花在横切面组织上有较大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可为杭白菊及其它几种菊花的鉴别提供较系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燕  蔡丽  李海燕  李冲 《中药材》2007,30(6):667-669
目的:研究甘肃醉鱼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聚酰胺色谱柱层析,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为:木犀草素(luteolin,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Ⅱ),反式咖啡酸(trans-caffeic acid,Ⅲ),顺式咖啡酸(cis-caffeic acid,Ⅳ),β-谷甾醇(β-stiosterol,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二十九烷(nonacosane,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