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调剂发药交待是整个调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药学人员的基本任务之一,中药调剂人员必须掌握中医药基本知识,以便做好中药调剂发药前的交待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现将中药调剂发药交待要点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历来都十分讲究。《医学源流论》记载:“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但无用,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兹将有关事宜简要介绍如下: ①发表祛寒类药物(附子、肉桂、干姜等)不能煎得太久,药汁宜温服,取液不可太少。服药后,要避风勿再感受外邪,同时要忌食生冷之物。 ②清热泻火、解毒、止血  相似文献   

3.
中药汤剂服用之法是否恰当,对临床疗效也有一定影响。如徐灵胎说:“病人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笔者就以下几方面谈淡汤剂的服法与同道商榷。 1 服药时间 元代的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根据这一  相似文献   

4.
中药房发药是既简单而技术性又强的工作,如果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交待稍有疏忽,就会致使患者误服误用药物,甚至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重视门诊中药房发药的交待工作。在发药时,根据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将正确的应用方法告诉患者,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为何做好中药发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房发药是既简单而技术性又强的工作,如果调剂人员责任心不强,交待稍有疏忽,就会致使患者误服误用药物,甚至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重视门诊中药房发药的交待工作.在发药时,根据病情,药性和治疗要求,将正确的应用方法告诉患者,对于充分发挥药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为何做好中药发药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汤剂临床疗效下降问题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造成中药汤剂临床疗效下降的因素颇多,比较复杂,然而忽略中药服药时间亦是影响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清代名医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曾云“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力,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故重视中药服药时间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人体活动具有周期节律性,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斑疹伤寒,并不是张仲景伤寒论的太阳伤寒病;也不是发斑疹而合并伤寒者,乃是瘟疫并发斑疹的一种传染病;因此病有流行的可能性,故称为瘟疫发斑疹,即如余师愚所谓疫疹是也。根据温热经纬余师愚疫病篇,论治疫:“疹出于胃,古人言热未入胃而下之,热乘虚入胃,故发斑;热已入胃,不即下之,热不得泄,亦发斑。此指寒邪化热,误下,失下而言。若疫疹未经表、下,有效不一日而即发者,故余谓热疫有斑疹,伤寒无斑疹也。热疫之发斑疹,发之愈迟,其毒愈重”。  相似文献   

8.
中药调剂的交待是整个调剂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调剂人员必须根据所学的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严把发药关,做好中药调剂的交待工作,以提高临床疗效,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中药调剂的交待主要包含其煎煮、服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药调剂交待是调剂中不可忽视的尾声工作.调配完毕后向患者作些适宜的用药交待,将对中药的合理使用、减少毒副反应发生及充分发挥疗效等有重要作用.交待之目的在于: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14,(11):2452-2452
治病之法,自当欲其速愈。世之论者,皆以为治早而药中病,则愈速,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此常民。然亦有不论治之迟早,而愈期有一定者。《内经》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其他言病愈之期不一。《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此皆宜静养调摄以待之,不可乱投药石。  相似文献   

11.
郑峰 《光明中医》2008,23(12):2032-2033
千百年来传统中医药为保护人们的健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确的给药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清·徐灵胎于《医学源流论》中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可见掌握中医给药的相关护理知识可确保疗效,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流注案     
<正>苏州一小儿,甫九龄,颇聪慧,而患流注,肩背腰胁十余处,百端医治无效。余视之曰:此惟大活络丹能愈。服至三十余丸,未破者消,已破者收口。更服补气血之药而愈。盖流注一证,由风寒入膜所致。膜在皮中,旁通四达,初无定处,所以随处作患,此真脉络之病,故古人制大活络丹以治之。其余煎丸,皆非正治。所谓一病有一病之法,药不对证,总难取效也。  相似文献   

13.
曾洪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2):184-184
简述了中药发药效待中应正确指导患者服药、服量、正确的煎煮方法、服药与饮食、日常工作的关系,强调中药调剂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和重视中药发药交待。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药的煎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煎药法与服药法是汤剂运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药物的配伍与剂型的选择十分严密,若煎服法不当,则药亦无功。正如李时珍曰:“只服汤药,虽品特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无功”。徐大椿亦说:“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这说明  相似文献   

15.
经方煎服法是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方剂的炮制、煎煮方法、服药方法及服药后调养护理方法的总称。《医学源流论》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病之愈与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殊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服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而在夜”。  相似文献   

16.
僵蚕论选     
白僵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风痰之病。去三虫,风气所生之虫。灭黑■,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肤之风斑,令润泽。男子阴疡病。下体风湿。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僵蚕因风以僵,而反能治风者,何也?盖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空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也。  相似文献   

17.
白僵蚕     
《光明中医》2014,(11):2279-2279
内容: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风痰之病。去三虫,风气所生之虫。灭黑,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肤之风斑,令润泽。男子阴疡病。下体风湿。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僵蚕因风以僵,而反能治风者,何也?盖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空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  相似文献   

18.
小中风又名小卒中,是中风之始,亦是中风病之轻者。历代医家对本证多有论述,《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说:“又有小中,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也。若遇小中证,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或至病反引而向里。只须平和之剂调理,虽未必为完全,亦不至有伤性命也,若风病即愈而根株未能悉拔,隔一二年或数年或再发,发必加重,或至丧命”。《河间六书》说:“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汉相曹操独揽大权,专横跋扈。自赤壁之战败后,恼羞成疾,久患头风不愈,御医不能治。操闻佗精于医,招之,针药并用,病强大半。操大喜,封官赏银,佗皆不受。佗知操病日后必发,又平生恨之,故不肯用功,佯托妻病,欲回乡里。临行献操一方,乃中药8味:木贼、寄生、乌头、防风、恶实、当归、天冬、滁菊各3钱。操颇知医,视之,乃驱风养血之品,深信不疑。后果病发,以方试之,初获小效,久服反觉无功。操天资聪明,细思方药,终大悟,  相似文献   

20.
药品调剂,是医院药剂工作中终端性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窗口型”的服务工作。调剂中的发药交待处于调配程序中的末端环节,是患者从医院取得药品并得到合理用药知识的最后一站,其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随着药品市场无序竞争严重,药品品种急剧增多,大量新药上市和临床上某些不规范用药多见的情况下,搞好调剂中的发药交待更显重要,故笔者特以调剂发药交待的重要性、内容与注意事项为题,就有关问题作一浅析。1 搞好调剂发药交待的重要性搞好调剂发药交待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下面4个方面理解: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