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关系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秉豫 《中医药学刊》2002,20(5):688-688,690
目的:探讨红细胞变形性与久病入络为瘀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8例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病程分别分组微血瘀证、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变性能力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血瘀证积分,微循环障碍积分增高,血液流变性异常,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瘀证,微循环障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亦随病程延长而呈递减变化。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能可能是形成“久病入络为瘀”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久病入络患者瘀血证与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宗佩  郭伟 《陕西中医》1997,18(9):423-425
“久病入络”患者存在血瘀证,且随病程延长,血瘀证逐渐加重,血瘀证积分值逐渐增高。“久病入络”患者存在球结膜微循环障碍,随病程延长,微循环障碍逐渐加重,微循环积分值逐渐增高。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有相关关系,随病程延长,相关系数依次递增。提示:“久病入络”的病理基础可能是血瘀证,病理实质可能是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DLXNP)对血瘀证家兔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功效。方法从耳缘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复制血瘀证家兔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以及丹龙醒脑片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显著升高,血沉(ESR)明显加快,血沉方程K值(ESRK)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明显增高(P<0.01~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各组全血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总积分亦有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丹龙醒脑片能改善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证家兔模型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龙醒脑片时血瘀证犬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活血化瘀功效。方法从后肢大隐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复制血瘀证犬模型,观察其血液流变性和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以及丹龙醒脑片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显著升高,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明显增高(P<0.01-0.05)。与模型组相比,丹龙醒脑片大中剂量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球结膜微循环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亦显著降低(P<0.01-0.05)。结论丹龙醒脑片能改善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血瘀证犬模型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障碍。这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荧光偏振度测量方法,对健康人、冠心病及恶性肿瘤的血瘀证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作了检测。结果:冠心病和恶性肿瘤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数据和平均微粘度数据,均高于健康人(P 均<0.05)。表明冠心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从而影响血液在血管网中的流动性,促使微循环障碍的发生,这与中医的血瘀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6.
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进展及其前景(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血瘀本质的探讨目前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认为血瘀可能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它与血液积蓄、血流滞缓等血液循环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的表现在:(一)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患者微循环紊乱的共同特点是:1.血流缓慢与瘀滞:手指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可见血瘀证患者微血管中血细胞流动速  相似文献   

7.
临床解惑     
对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是否可径用活血化瘀法? 答:血流变异常、微循环障碍反映了机体血液性状与流动的异常改变,这与中医学血液运行不畅的病理相似,在现代研究中,常被用作血瘀证的微观诊断指标。但是病理上的血液运行不畅与诊断上的血瘀证并非等同。血瘀证是以瘀血为病因而导致的病证,其整个病理过程以血液瘀滞为主导,临床有相应的血瘀证候。血液运行不畅固然可以发展形成瘀血,但并非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从瘀论治的理论及临床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晓宏 《国医论坛》2001,16(5):53-54
1 糖尿病血瘀证的研究血瘀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 ,血液积蓄、血流滞缓等血液循环障碍都可导致血瘀证 [1]。鉴于外周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和血液凝固异常与血瘀形成的关系[2 ] ,以及在糖尿病中的改变 ,有关糖尿病瘀证的研究多从这些方面展开。1 .1 糖尿病与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并发微血管病患者均可出现外周循环障碍 ,其发生机理多与其糖代谢和脂代谢障碍有关[3] 。陈氏对 2 0 0例糖尿病病人的甲皱微循环 1 6项指标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通过观察其形态、流态、袢积分、总积分值 ,发现有 90 %左右的患者管袢模糊与渗出 ,个别…  相似文献   

9.
对心脑血管病血瘀证患者应用激光多普勒显微检测技术及其他多指标定量分析,初步提示患者的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这一量值变化与健康成人或同龄组健康老人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伴有血液流变性、红细胞变形性(RCD)、血小板聚集性(PA)等多指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微循环障碍程度与 PA、RCD 呈一定的线性相关,即血流越呈滞缓,血小板聚集性越高,红细胞变形能力越差。进一步对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作了多因素比较分析,认为这可能是血液多种病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舌下血管的观察对血瘀辨证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具有典型血瘀证的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肺心病、慢阻肺、慢性肝炎、肝硬化、脑梗塞、糖尿病、紫癜、痛经等病人与健康人对照观察舌下血管的变化情况,发现差异极显著。血瘀证患者,有半数以上的微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瘀滞,血细胞聚集和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微血管周围渗出和出血,微血管缩窄和闭塞等,均与血瘀病情相一致。故舌下血管异常是血瘀证的重要见证,可作为血瘀证诊断的一个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藏药复方对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前期研究建立高原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基础上,用藏药复方与心脑欣作对照,观察对模型动物气虚血瘀表征、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变形能力、耳廓微循环及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藏药复方可改善模型动物的气虚血瘀表征,提高模型动物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加6-Keto-PGF1α含量,抑制TXB2的升高和TXB2/6-Keto-PGF1α比值失衡。结论藏药复方可改善高原气虚血瘀证模型动物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微循环的研究,"微循环"一词在1954年第一届美国微循环会议上正式确定和使用.微循环障碍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出现全身或局部性的微循环灌流与组织需要不相适应,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与代谢障碍,进一步引起组织变性坏死、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变化[1].中医"久病入络"理论的病理基础是血瘀证,而病理实质就是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实质上是中医血瘀理论一个重要的、具体的客观指标,血瘀证则是中医学对微循环障碍一类疾病的病理概括.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从瘀论治刍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认为血瘀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机之一,并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变形力减弱,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治疗高血压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变化、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阐述了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认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瘀证的特点,但仍可利用现有血瘀证诊断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及“活血化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微循环角度探讨中医学关于血瘀证的本质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原理,本文就近年来我们应用人体和动物多部位微循环检查的方法,进行的一些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结合部分国内文献及中医对血瘀的论述,讨论血瘀与微循环障碍的联系,以及"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障碍的可能机制。一、血瘀患者微循环障碍的具体表现1.微血管畸形、微血流缓慢和淤滞:我们曾对46例瘀证患者与26例非瘀证患者的手指甲皱和球结膜微循环作了比较观察,发现瘀证患者微血管中血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瘀证证候本质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多发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因虽有寒、痰、气、瘀之不同,但其基本病机则属于心脉瘀阻。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瘀证是CHD最常见的证型之一[1]。 对CHD血瘀证证候本质的研究,自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主要研究证明,CHD血瘀证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血小板聚积性和粘附性及血液粘度增高,以及红细胞的压积增加,电泳率、变形能力降低,表面形态异常等方面[1]。9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研究多从生化、体液、影像等多个角度开展,研究的手段更加多样化,从更深的层次揭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瘀证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的关系。方法:将9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证和痰瘀互阻证各48例,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皮因子的测定,同时采用血瘀证积分评定血瘀证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血瘀证积分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痰瘀互阻证;血清VEGF、ET-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增高;IGF-1水平随血瘀证积分及Gensini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冠脉Gensini积分与血管内皮因子及血瘀证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5例冠心病血淤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进行了同步检测,并以22例冠心病非血淤证患者作对照,发现冠心病血淤证组红细胞变形性指数明显低于冠心病非血淤证组(P<0.01),后组约为前组的6.5倍;甲襞、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前组高于后组(P<0.05或0.01),而它们的三个组成部分——微血管形态、循环动态、周围现象的积分值,两组比较仅循环动态或血流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1)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降低较之外周微循环障碍,是诊断血淤证的一个既敏感又特异更客观的指标,虽然外周微循环障碍仍不失为诊断血淤证的良好依据之一。(2)冠心病血淤证的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在血流状态的严重障碍上,此点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