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水下冲击伤伤情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的伤情特点.方法 成年杂种犬19只,布放于离爆心10.36、12.79、15.25m,1.019kg和1.020kg TNT水下3m爆炸,PCB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现场至伤后20~28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 犬死亡率为31.58%(6/19).形态学观察发现肺损伤发生率最高(10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其次为肠道损伤(26.32%),主要表现为浆膜下出血,浆肌层撕裂和浆膜下血肿;部分可见肝脾轻微的包膜下出血和血肿.1例出现膀胱浆膜和黏膜下出血,体表未见损伤.结论 水下冲击伤具有死亡率高,肺损伤发生率高、肠道损伤发生率较高、肝脾等实质脏器损伤轻微,胆囊、膀胱等含液脏器和体表很少发生损伤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后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成年杂种犬29只,布放于离爆心10.36~15.25m处,分别用968、1 019、1 020g TNT水下3m爆炸,水中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肺的大体形态学改变以及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肺损伤的发生率达93.1%,大体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肺出血、肺淤血和肺水肿;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常可见脱落的变性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等特点.结论 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可能为动物水下冲击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水下冲击波与空气冲击波对生物内脏损伤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水下冲击波与空气冲击波对生物内脏的损伤效应,为其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用1000g TNT分别进行水下和空气中爆炸,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压力、正向持续时间和冲量。取成年杂种犬26只,其中水下爆炸20只,空气中爆炸6只,分别用1000g TNT进行水下和空气中爆炸,观察伤后6h动物存活情况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水下冲击波的峰值压力明显高于空气冲击波的峰值压力,尽管正向持续时间比空气冲击波短,但冲量仍明显大于空气冲击波。生物效应的测定结果表明,水下冲击波引起的死亡率高(50%),致死边界远(距爆心12.5m),肺和腹腔脏器损伤的发生率高,且伤情严重,而空气冲击波引起的损伤轻微,仅个别动物有轻微肺损伤,未见动物死亡。结论同质量TNT水下和空气中爆炸,水下冲击波的峰值压力和冲量明显高于空气冲击波,对生物的杀伤效应也明显强于空气冲击波,肺和腹腔脏器的损伤是早期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犬水下冲击伤后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出血、淤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可见少量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肿胀。结论: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舱室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伤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舱室爆炸致大鼠腹部损伤的伤情特点及规律.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舱内组、舱外组,每组60只.舱内组在模拟装甲舱室内用600mg DDNP瞬时电雷管爆炸;舱外爆炸条件与舱室相同,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爆炸后大鼠存活情况及腹内脏器大体形态学改变,并进行损伤严重程度病理学评分.结果 死亡率:舱内组即刻21.7%,舱外组6.7%(χ2=5.551,P=0.018).腹腔脏器损伤发生率:舱内组76.7%,舱外组53.3%(χ2=7.179,P=0.007).舱内组肝、结肠损伤较多,而舱外组结肠、胃损伤率较高.肝损伤以包膜下血肿和裂伤常见,空腔脏器损伤以浆膜下出血常见.病理学评分:舱内组(2.63±1.25)分,舱外组(1.97±0.86)分(Z=-2.394,P=0.017).结论 舱室爆炸致腹部损伤程度较舱外开阔地更严重;舱室爆炸腹部受损器官以肝和结肠为主,开阔地爆炸腹部受损器官以结肠为主.  相似文献   

6.
水下冲击伤处理原则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犬水下冲击伤的处理原则。方法 成年杂种犬61只,200、500、1000gTNT水下爆炸致水下冲击伤,观察伤后6小时内动物存活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本组动物存活38只,死亡23只,死亡率37.7%。形态学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胃肠道浆膜和黏膜下出血,高冲量时可引起胃肠道穿孔和肝脾破裂。轻度和中度伤动物除一过性体温降低外,临床未见明显改变,而重度以上损伤的动物可见呼吸加快、体温下降或不回升、心动过缓、口鼻流血性泡沫样液体、PaO2下降、PaCO2升高等,以极重度伤更为明显。结论 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复温,容量复苏,维护心肺功能,防治呼吸功能不全、空气栓塞、DIC等并发症是水下冲击伤救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爆炸性武器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发生情况和损伤特点。方法 山羊34只,用装药量2k和30k的战斗部进行静爆,观察现场至伤后24小时动物存活情况,形态学改变和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结果 现场死亡15只,伤后24小时内死亡3只,死亡率为18/34(52.94%)。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软组织挫伤或缺损,体腔破裂,肢体断离缺失,肢体骨折,心、肺、胃肠道、肝、肾等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甚至发生肺破裂,胃肠道穿孔和肝、肾破裂。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的发生率为16/34(47.06%)。结论 爆炸性武器所致破片与冲击波复合伤具有发生率高、伤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救治的重点是及时有效地处理肺损伤和内脏器官破裂与穿孔。  相似文献   

8.
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用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进行大体形态学和光镜观察。结果:肺是冲击波作用最敏感的靶器官,大体解剖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光镜观察可见肺抱出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颅脑大体解剖可见脑充血、脑肿胀和脑出血;光镜观察主要可见脑实质内出血;脑含水量显著增加。胃肠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脑动脉和冠状动脉内各有1例可见空气栓塞。结论:冲击波可引起多种内脏器官损伤,早期救治中除原发性重度肺损伤处理外,应注意颅脑损伤和空气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的特点,为海战肠管破裂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30只,制作肠管破裂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海水浸泡组(n=10)、生理盐水浸泡组(n=10)和对照组(n=10)。前两组伤后分别浸泡于人工海水和生理盐水中,对照组单纯致伤不浸泡。观察犬肠管破裂伤后在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的变化规律。结果 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出现明显的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嵌压(PAWP)、中心静脉压(CVP)和心排出量(CO)下降等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重要器官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生理盐水浸泡组和对照组在致伤前后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变化。结论 海水浸泡是导致犬肠管破裂伤合并海水浸泡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水下冲击波和空气冲击波相比,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冲击效应更加明显。目前模拟水下冲击波致伤的模型主要采用雷管引爆炸药和水下激波管两种方式。低频水下冲击波相比高频波更易引起颅脑损伤。颅脑损伤的致伤机制与胸腹腔压力升高经血管传递,以及爆炸瞬间的加速性损伤等有关。水下冲击波致颅脑损伤的伤情特点为严重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  相似文献   

11.
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可行性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研制水下冲击伤的防护服奠定基础。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将动物成对置于离爆心5.00、7.50、8.75、10.00、12.50、15.00、17.50m处,用200gTNT炸药球进行水下爆炸,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h动物的存活情况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自行研制的防护装置对水下冲击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尤以对水下冲击伤的靶器官肺和胃肠道最为明显,使用防护装置后其总伤情降低了2~3级。结论 防护装置可大大减轻水下冲击伤的伤情。  相似文献   

12.
某型导弹战斗部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某型导弹对生物的杀伤作用。方法沿爆心扇形布放动物,导弹战斗部静爆致伤,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和大体形态学改变。结果70%的羊和45%的兔现场死亡,主要死亡原因为破片引起的内脏器官损伤,其次为冲击波引起的严重内脏冲击伤;活存动物可见不同程度的破片伤和冲击伤;爆心附近的动物可见不同程度的燎毛。结论导弹战斗部对生物的杀伤因素主要为破片,其次为冲击波,爆心附近可因高温引起不同程度烧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犬高速破片伤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狗21只,依据冲击波和高速破片的物理参数,分别复制中度冲击伤、肢体高速破片伤、中度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伤,观察伤后肺动脉压、致伤后24小时肺形态学、肺含水率和肺体指数,同时测定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结果致伤后,犬肺动脉压升高,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高速破片可加重中度冲击伤,其效应主要发生在肺脏,伤情可加重1个等级。结论肢体高速破片伤对中度肺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其机制与致伤后血浆和肺组织内皮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水下冲击伤后肺与血气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水下冲击伤后肺损伤程度及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与动物伤情的关系。方法 38只成年犬,用TNT炸药致不同程度的水下冲击伤,现场死亡动物和存活动物分别于死后即刻和伤后6h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利用便携式手持血气分析仪测定伤前、伤后30min和6h的动脉血气。结果 水下冲击伤肺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肺水肿;冲击波正向冲量与肺损伤程度和动物死亡密切相关;呼吸频率、血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可反映肺损伤程度。结论 严重的肺损伤导致的低氧血症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正向冲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狗中度冲击伤复合单侧后肢高速破片伤的致伤特点。结果表明,冲击伤,破片伤及两者复合伤后PaO_2均有降低,而PAP则有所升高,以复合伤后变化的幅度最大。且复合伤后24h肺体指数与肺含水率明显高于冲击伤后及破片伤后。形态学的改变显示:复合伤动物多数发生重度肺损伤,冲击伤动物多数为中度肺损伤,而破片伤动物仅少数出现轻度肺损伤。结果提示:狗肢体高速破片致伤对中度冲击伤的肺损伤具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破片对冲击伤伤情的影响。方法 成年杂种狗 36只 ,依据破片和冲击波的物理参数分别复制轻度冲击伤、中度冲击伤、肢体高速破片伤 ,高速破片与轻度和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 ,低速破片与中度冲击伤复合的复合伤。冲击组用BST I型生物激波管致伤 ,用 0 .4 8g三角形破片致肢体破片伤 ,用BST I生物激波管致伤后立即行破片致伤制作复合伤。观察伤后 2 4小时形态学和肺体指数改变。结果高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加重效应主要发生在肺脏 ,伤情可加重一个等级 ;高速破片对轻度冲击伤和低速破片对中度冲击伤未见加重效应。结论 肢体高速破片对中度肺冲击伤具有加重作用 ,这对爆炸伤伤员的液体复苏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对高原冲击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清醒状态下置于高原冲击伤实验平台内,减压至海拔3500m维持6h,然后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伤,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43.5±4.176)kPa,伤后按下述分组处理:A组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B、C、D为处理组,分别于伤后0.5h和3h给予高压氧(2个标准大气压)、山莨菪碱(1mg/kg)和地塞米松(1mg/kg)、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处理。观察大鼠伤后6h的死亡率、动脉血气变化和肺形态学改变。结果 A、B、C、D组的死亡率分别为40.7%、17.4%、24.0%和14.3%,D组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aO2分别平均为(65.250±11.311)、(82.286±5.908)、(72.625±11.783)和(85.125±7.322)mmHg,B组、D组与A组比较P<0.01;SaO2分别平均为(90.5±4.840)%、(95.429±1.339)%、(93.625±2.925)%和(95.750±0.661)%,B组、D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A组比较P<0.05;肺出血和肺水肿程度,B组、D组与A组比较有所减轻,C组与A组比较有所加重。结论高压氧、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及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高原冲击伤大鼠的治疗有效,其中以高压氧与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颅脑爆炸伤救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爆炸伤为战时和平时常见创伤,伤员死亡率高,救治难度大,存活伤员常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笔者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颅脑爆炸伤研究的基础上,介绍颅脑爆炸伤机制、分类和病理特点,强调为提高颅脑爆炸伤救治水平,在诊治中应及时评定损伤等级,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正确实施降低颅压和清创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