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在感染HPV高危亚型之后,其致癌机制——人类染色体端粒酶(TERC)基因扩增的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23例维吾尔族和22例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的情况。结果:23例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TERC基因扩增率为86.96%,22例汉族宫颈癌TERC扩增率为90.90%。随着临床分期增高,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的TERC基因扩增均无明显增加。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在HPV各亚型感染之间,TERC基因平均扩增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宫颈癌总的TERC基因扩增倍数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与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多重感染的比率高于汉族宫颈癌有关。结论:TERC基因的扩增在维、汉族宫颈癌的发生中均为早期事件。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多重HPV高危亚型感染比例较高,导致TERC基因扩增明显,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病率高于汉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新疆地区维汉不同民族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384例新发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维汉不同民族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汉族肾癌患者以右侧为主(52.4%),而维吾尔族肾癌患者以左侧为主(56.7%)。汉族肾癌患者中无症状者所占比例明显地高于维吾尔族肾癌患者(41.7%vs 20.0%)(P<0.05)。维汉民族肾癌患者病理类型及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肾癌患者肿瘤T1a比例显著地高于维吾尔族肾癌患者(50.1%vs 16.7%),T1b肿瘤汉族比例显著地低于维吾尔族肾癌患者(19.4%vs 70.8%)(均P<0.05)。两组主要的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结论与汉族肾癌患者相比,维吾尔族肾癌患者有症状者明显多于无症状者,肿瘤的病理分期也高于汉族,提示可能与维吾尔族人群的健康体检意识不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165例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止痛效果,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近期疗效。结果:165例骨转移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0岁~90岁,中位年龄58岁,男女比值为1.5:1,族别以汉族及维吾尔族居多,汉族患者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比率低于维族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半数(44.24%)在确诊原发灶及治疗前已有骨转移。肺癌出现骨转移的时间最早,中位时间6月,原发灶较多的有:肺癌(34.54%)、前列腺癌(10.9%)、乳腺癌(9.7%)、宫颈癌(7.27%)、肝癌(6.67%)。全身多发转移占74.54%。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多见,分别占80.6%、26.06%、19.39%,其中89.7%的患者有骨痛症状,少数表现为脊髓压迫、截瘫、病理性骨折。经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方式是止痛效果的影响因素,联合治疗较其他治疗方式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5例骨转移癌患者中以汉族及维族多见,且宫颈癌在原发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汉族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较维族患者好,骨转移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联合治疗方式的止痛效果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我院5年住院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各部位分布构成比和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了2000~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例,以Microsofit excel 表格形式储存,用SAS3.0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生殖系统肿瘤4 315例,其中良性肿瘤1 327 例,恶性肿瘤2 988例.汉族患者2 229例,维吾尔族患者1 847例,其他少数民族239例.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部位多见于子宫、宫颈、卵巢,良性肿瘤以子宫、卵巢居多,恶性肿瘤以宫颈居多.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以宫颈癌为主;汉族肿瘤患者中卵巢、子宫恶性肿瘤比例明显高于维吾尔族.良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5岁,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55岁.结论: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各部位肿瘤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需要具体分析肿瘤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相关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99例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其临床特点.结果 (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恶性肿瘤患者较汉族患者并发VTE的年龄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56±11.96 vs.56.46±12.07;P=0.037).(2)恶性肿瘤并发VTE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该院正常水平[汉族(2.67±1.36)mg/L、维吾尔族(2.79士1.96)mg/L、正常(0~0.55)mg/L].(3)汉族患者在妇科系统肿瘤、胃肠肿瘤、肺癌、肝胆肿瘤例数方面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1),胰腺癌及淋巴瘤例数也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维吾尔族患者食管癌的例数高于汉族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肿瘤相关VTE多发生于下肢,左下肢发生率为43.9%,右下肢发生率为25.1%,双侧下肢者为12.8%.上肢发生率较少,仅1.8%.肺栓塞发生率介于上肢与下肢之间,为16.5%.其中汉族患者左下肢、右下肢、肺栓塞及双下肢发生率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患者中55.6%表现为突发胸痛,23.0%的患者表现为胸闷、气短,11.1%的患者表现为咯血,余表现为咳嗽、咳痰;(6)治疗方法主要是抗凝和溶栓.结论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恶性肿瘤并发VTE的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及血栓部位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抗凝和溶栓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变化等.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作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1998年-2003年6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89%、23.58%;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与对照组的40.24%(33/8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病理特点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的构成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宫颈癌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容易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与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中是否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特点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00例维吾尔族和200例汉族宫颈癌患者21种HPV亚型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1)维吾尔族宫颈癌中HPV高危亚型的排序是HPV16、HPV58、HPV18、HPV52和HPV31;汉族宫颈癌的排序是HPV16、HPV31、HPV58、HPV18和HPV52。HPV58、HPV31分别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占第二位,是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除HPV16之外较易感染的类型。(2)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43例,占HPV阳性患者的21.83%;汉族宫颈癌组织中多重感染者27例,占HPV阳性患者的13.7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HPV高危亚型感染频率在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中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HPV16、HPV58、HPV18、HPV52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5.88%、8.63%、7.06%和2.75%。汉族宫颈癌HPV16、HPV31、HPV58、HPV18在HPV阳性的宫颈癌中占的比例分别为66.81%、6.90%、4.74%和3.88%。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HPV感染谱不同;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有较多的HPV高危亚型多重感染,维吾尔族妇女感染上HPV后更容易发展成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汉妇女宫颈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癌发病特点在临床流行病学层面上有何不同以及发病率不同的危险因素之间有何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 482例维吾尔族、汉族住院患者(其中732例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患者,750例非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性行为和生育史、避孕史及吸烟史、生活习惯等。结果:维吾尔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初次分娩年龄、初婚年龄、怀孕次数、月经期用材、家人是否吸烟和职业等因素。汉族妇女患宫颈癌危险因素(按OR值)排序为怀孕次数、丈夫是否做包皮术、家人是否吸烟、口服避孕药、初婚年龄和教育程度。维吾尔族、汉族妇女患宫颈癌既有共同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初婚年龄、被动吸烟、怀孕次数,又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因素。结论:共同的危险因素在维、汉族妇女宫颈癌中的排序不同(按OR值),所起的作用不同。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的发病率不同,有明显的临床流行病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车艳红  卢爱妮  廖予妹 《重庆医学》2013,(28):3427-342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65例年龄小于或等于35岁宫颈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30例年龄大于35岁宫颈癌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在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及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率上升。年轻宫颈癌患者初婚年龄较小,孕产次较少(P<0.05),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P<0.05),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病理特征以鳞癌为主(P>0.05),组织浸润深度以小于1/2肌层为主(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常见。免疫组织化学法(+)年轻宫颈癌患者以P63最常见,而中老年者以CK5/6最常见。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视年轻妇女行宫颈癌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院维吾尔族和汉族胃癌临床病理特点,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帮助。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2例胃癌中,维吾尔族胃癌164例,男女比为3.69:1,汉族胃癌428例,男女比为2.92:1,好发年龄均为51-70岁。维吾尔族胃癌好发部位为贲门,而汉族好发部位为胃窦,维吾尔族肿瘤部位较汉族位置偏上(P0.05)。两民族进展期胃癌大体类型以BorrmannⅡ型为主。维吾尔族早期胃癌6例(3.7%),汉族早期胃癌49例(11.4%),维吾尔族早期胃癌所占比例与汉族相比偏少(P0.05),维吾尔族胃癌T分期及TNM分期较汉族偏高(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胃癌在临床病理学特征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应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行手术治疗大部分为晚期胃癌患者,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p16蛋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蛋白在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93例宫颈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结果:维吾尔族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汉族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维吾尔族、汉族宫颈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妇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内分泌科及产科2011-05/2013—05月诊治的GDM患者105例,其中汉族组57例(GDM汉族组),维吾尔族组48例(GDM维吾尔族组),对照组为妊娠期糖代谢正常孕妇121例。对比这3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GDM汉族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GDM维吾尔族组的年龄、孕前体质量、分娩体质量、早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M维吾尔族组的早产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DM汉族组(P〈0.05)。结论GDM患者,孕妇和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在GDM患者中,维吾尔族孕妇较汉族孕妇更易发生妊娠相关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宫颈癌发病特征及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绝经后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育龄宫颈癌患者40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绝经组接触性出血发生率为22.50%(9/40),明显低于育龄组(60.00%,24/40);绝经组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脉管瘤栓发生例数明显高于育龄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CT细胞学检查及HPV检测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宫颈癌无典型症状和体征,中晚期浸润癌发生率高,绝经后宫颈癌筛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杜靖  荣小灵  宁超  沙静 《重庆医学》2016,(18):2484-2487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观察子宫颈炎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和雌激素受体(ER)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宫颈炎组织90份(汉族46份,维吾尔族44份)、子宫颈鳞癌组织224份(汉族36份,维吾尔族188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鳞癌IGF‐1R、PI3K阳性表达率(58.04%、92.41%)高于宫颈炎组织(13.33%、57.78%),ER、ERK阳性表达率(22.32%、68.30%)低于宫颈炎组织(63.33%、95.56%);汉族、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IGF‐1R和PI3K阳性表达率(69.44%和88.89%,55.85%和93.09%)高于宫颈炎组织(15.22%和54.35%,11.36%和61.36%);汉族、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ER和ERK阳性表达率(13.89%和83.33%,23.94%和65.43%)低于宫颈炎组织(65.22%和93.48%,61.36%和97.73%);ERK在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65.43%)低于汉族(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I3K、ERK、IGF‐1R和ER蛋白表达阳性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宫颈癌检测的重要生物指标,ERK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新疆4个民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 (维 )、哈萨克 (哈 )、锡伯、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采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 10 2 3名新疆民汉族学生进行评估。 结果 :汉族组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 .0 1) ;锡伯族组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 (P <0 .0 1) ;维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 (P <0 .0 1) ;哈族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 ,(P <0 .0 1) ;而锡伯、维、哈族三个民族的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 .0 1)。北疆不论男、女中学生汉族组SCL 90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维族组 (P <0 .0 1或P <0 .0 5 )。南疆汉族组男中学生焦虑、恐怖因子分低于维族组 ,躯体化因子分高于维族组 (P <0 .0 1,或P <0 .0 5 ) ;汉族组女中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维族组 (P <0 .0 1,或P <0 .0 5 )。 结论 :哈萨克族中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最高 ,依次为维吾尔族、锡伯族 ,汉族 ;北疆中学生及南疆维族女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汉族好 ;南疆汉族男中学生心理素质比维族好。  相似文献   

16.
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分析与早期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媛媛  熊正爱 《重庆医学》2006,35(16):1486-1487
目的 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诊断.方法 对1995~2005年我院收治的37例<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35岁宫颈癌106例做对照研究.结果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于年长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而年长者主要为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结论 年轻妇女宫颈癌早期比例高,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定期筛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3-01~2008-12我院收治的年龄435岁宫颈癌患者38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34例(对照组)作对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研究组孕次、产次均较对照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表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以接触性出血为主,其次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在肿瘤类型方面,两组均以外生型为主,但是研究组以巨块型为主,占6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上,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分别占94.7%(36/38)、91%(31/3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中分化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研究组38例,予手术治疗34例,3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4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淋巴结转移率为20.6%,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对照组34例,予手术治疗31例,10例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并移位于同侧上腹部(P〈0.05),31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7例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5%,以闭孔淋巴结为最常见,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卵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玲玲 《安徽医学》2013,34(2):189-190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88例宫颈癌患者(观察组)和同期68例健康女性(对照组)血清样本,用ARCHITECT sr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SCC水平值。结果观察组血清SCC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Ⅳ期SCC浓度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癌Ⅰ-Ⅲ期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治疗后SCC浓度值明显低于治疗前SC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是诊断宫颈癌特异性较强的标志物,值得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薄层液基细胞学(LCT)检查方法,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妇女宫颈病变发病情况。方法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1841例汉族、维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阳性(≥ASCUS)结果进行阴道镜及病理检查,并对各年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结果≥ASCUS的患者中,汉族为1402(23.63%)例,其中ASCUS:1341(22.60%)例、ASC—H:10(0.17%)例、LSIL:34(O.57%)例、HSIL:10(0.17%)例、SCC/AC:7(0.12%)例。维族:1470(27.89%)例,分别为1375(26.09%)例、11(0.21%)例、48(0.91%)例、22(0.42%)例、14(O.27%)例。阴道镜下取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符合率分别为ASCUS:76.32%、ASC—H:66.67%、LSIL(cINI):84.88%、HSIL(CINⅡ-Ⅲ):87.88%、SCC/AC:100%。在年龄组分布中,汉族和维族在241岁组中宫颈病变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维族在〈40岁组中阳性检出率较汉族妇女高,60岁前维族和汉族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在结果CINI组的比较中,汉族和维族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宫颈癌发病率在维族和汉族妇女中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开展液基细胞学检查,对检出宫颈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