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持续淋漓不尽者。崩漏在中医辨证中属月经病范围。其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从胞宫非时而行。常见病因有血热、脾虚、血瘀、肾虚等。蒙医辨证崩漏则属妇科病赫依瘀症范围,其病因为赫依、希拉、巴达干等三根紊乱影响血液及肝肾的正常功能而导致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因此中蒙医辨证多根据出血的量、色、质的变化,参合全身症状、舌脉,详辨其虚实寒热。由于崩漏发病的缓急不同,出血的新久各异。中蒙医治疗崩漏皆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崩漏的治疗方法。现分述如下:1 中医…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其病机是由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引起冲任损伤的原因,以血热、血瘀、气虚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崩漏属身心疾患 ,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瘀血内停、房室不节等皆可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冲任损伤而发。因其具有周期性、反复性的特点 ,往往迁延难愈。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及采用辨证施护、辨证调养 ,在促进康复的过程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1 辨证施护崩漏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冲任气血失调 ,不能约制经血 ,故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临床可见病因有血热、肾虚、湿热、脾虚、血瘀等证型。由于崩漏发病缓急不同 ,出血的新旧各异 ,治疗崩漏 ,尚须本着“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灵活掌握。常采用分型论治 ,将…  相似文献   

4.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正常行经期间阴道不规则的大量出血或小量持续淋漓不断出血,没有行经周期。虽和现代医学“功能性子宫出血”相似,但崩漏范围较广。“功能性子官出血”是指子宫没有其它器质性病变而由于性腺激素功能失调所引起的月经过多或淋漓不断症状。一、崩漏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肾、肝、脾三脏的功能紊乱及冲任二脉失调。如: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郁怒伤肝或郁久化热,则肝不藏血或迫血妄行;劳损惊恐伤肾,肾气虚亏不能闭藏则经血溢下。  相似文献   

5.
王何 《国医论坛》1997,12(6):43-45
崩漏为中医妇科急症之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多数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各医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部分医家把注意力转移到结合现代医学来研究崩漏,对其认识取得了某些进展,兹概述如次。呈现代医学对崩月的研究李广文[’]认为,崩漏既包括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也包括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及血液病等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其治法截然不同,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结合。宋翠屏等[’值过对274例老年妇女子宜出血的宫颈、子宫内膜活检表明:出血原因中52…  相似文献   

6.
王爱玲 《河北中医》2012,34(1):126-127
崩漏是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症,出血量或多或少,交替缠绵难愈,常继发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本病病机为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引起[1].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辨证施护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行的护理方法.2009- 01-2010 - 12,笔者对60例崩漏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并与常规护理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崩漏是多种妇科疾病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总称。除经血非时而下外,更年期出血、老年经断复来、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流产、人流及上环、取环术后、服避孕药不适以及(疒征)瘕等疾病引起的阴道出血均属崩漏范畴。临床上因湿热邪毒引起的阴道下血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可因经行、产后、阴部手术后,  相似文献   

8.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属妇科常见病 ,复杂病。本人通过 48例病人临床辨证治疗观察 ,谈谈对崩漏中医辨证治疗的一点粗浅体会。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门诊病人 ,其中青春期 (<18岁 ) 6例 ,生育期(19~ 46岁 ) 30例 ,更年期 (>46岁 ) 12例 ;病程多在 2~ 4个月 ,有的反复发作已达 1年之久 ;阴道出血时间最短为 12天 ,最长的 40余天。2 诊断及分型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 ,经量过多 ,经期延长甚至不规则出血。根据中医的辨证原则常见血热型、气虚型、血瘀型。2 .1 血热型 :经血非时忽然大下 ,或淋漓日久不净 ,色深红质…  相似文献   

9.
药物流产是近年新兴的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抗早孕疗法,但临床存在着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有些持续在2周或1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做了清宫术后仍有淋漓不尽的阴道出血。本文用中西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淋漓不止65例,采用中医辨证用药和西药止血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人,65例中第1次做药物流产的52例,第2次做药物流产13例;年龄23~32岁的48例,33~42岁的17例;35例持续阴道出血2~3周(出血量多色鲜红),30例服药后(1周内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并有下腹胀痛…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用固气止血汤治疗崩漏效果较好,体会如下。1病因病机崩漏的主要病机是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固摄经血,使子宫藏泄失常。根据病因常将崩漏分为肾虚型、脾虚型、血热型和血瘀型。肾阴虚则内热迫血妄行,肾阳虚则命门火衰,封藏失固,遂成崩漏。脾虚则中气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崩漏。血热则扰乱冲任,迫血妄行形成崩漏。血瘀则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而成崩漏。  相似文献   

11.
崩漏辨证施治汇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崩漏系月经发生严重紊乱的出血性疾病,也属疑难重症之一。本文将崩漏从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施治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成要点,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东梅主任医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 2 0余年 ,对于崩漏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从师学习两年 ,获益匪浅 ,兹将王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调经止崩 ,补脾为要崩漏属妇科疑难急重病证 ,系冲任不固 ,经血失于制约 ,以致经血非时而下 ,属月经病范畴。王师认为 ,崩漏病因病机虽多 ,但终不外虚、热、瘀 ,最终导致气血失调、冲任不固 ,表现为经血非时而下。就气血关系而言 ,气血失调本身即可导致虚、热、瘀。气血同源 ,相互依存 ,气能摄血 ,血能载气。经血妄行 ,则气随血脱 ,气脱则不能摄血 ,二者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气虚 ,血脉鼓动无力 ,血行滞…  相似文献   

13.
孙晶 《河南中医》2006,26(3):81-8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出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崩漏病情发展中也能致瘀,即所谓“久漏必瘀”,如《妇人大全良方》中说:“血崩……一二日不止,便有结瘀之血,凝成窠臼,更有以药塞住,转见增剧。”  相似文献   

14.
杨红丽 《中医研究》2011,24(7):56-57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在未行经期间出现经血不能约制,导致经血非时而下,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少女崩漏一般发生在月经初潮几个月或1~2年间。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补肾止血调经汤治疗少女崩  相似文献   

15.
介绍彭卫东教授基于肾中水火理论治疗崩漏经验。彭教授基于《傅青主女科》中提出的肾中水火理论,认为崩漏以肾中水火失衡、胞宫藏泻失常为基本病机,总结了经期肾中水火正常消长的3个阶段及其消长失衡产生的4种病理变化。治疗上,出血期以恢复肾中水火平衡为治疗原则,结合肾中水火的病理状态灵活辨证,治法当通因通用、少清其火、益气养阴、温经止血;血止后重视调节患者排卵功能,恢复正常月经,以防崩漏反复。以此辨治崩漏,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崩漏根据病因病机,结合月经周期,以"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为基础,辨证用药。出血期以"虚、热、瘀"为基本特征,血止后分期(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辨证调理,通过中药周期治疗重新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标本兼顾,远期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17.
<正>崩漏既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症。崩漏尚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疾病、赤带、症瘕、全身出血性疾病等所致的阴道出血证鉴别。如果遇到崩漏不可一味的收涩止血,要审证求因,辨证准确,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药到血止的功效,现将辨证治疗崩漏验案举例如下。1病案举例例1陈某,女,12岁,月经提前半月未净,量多  相似文献   

18.
通因通用法治疗崩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3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2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张克克 《国医论坛》2014,29(2):42-43
崩漏为妇科常见的危急疑难病症,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崩,言其血之横决莫制,量多势急;漏,言其血之漫无关防,量少势缓。两者虽出血状况不同,但发生的机制大致相同,因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故在临床上常“崩漏”并称。叶天士,清代名医,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其学术思想对中医温热病学、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叶氏在继承前人有关奇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用药经验,创立了奇经辨证,为内伤杂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其运用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痿、不寐、淋浊、遗精、瘕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