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海军总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6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61例患者同时给予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为观察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再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观察组TC、TG、LDL—C、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95.1%、心电图总有效率8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0.7%,观察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与硝酸盐、卢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用药治疗存在明显正相关性。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病症,降低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钙离子拮抗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每次75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到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81例(90.0%),对照组67例(7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77例(85.6%),对照组66例(6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09至2016-09西部战区总医院18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凝集率(PA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进行2年的随访,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T、APTT、LVEF、SV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FAR、D-D、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LVEF、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AR、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发现,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平均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降低凝血系统活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患者远期预后的改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粟小三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2,(11):66-67
目的观察比较曲美他嗪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6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服用曲美他嗪及稳心颗粒8周,其他措施两组患者均完全相同,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病次数及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稳心颗粒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较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7.
8.
王永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9):1097-1099
目的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对其血清指标、病情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总有效率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视为对照组,另50例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视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透明质酸(HA)、 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水平均较低(t=2.298、t=2.751、t=2.873,P<0.05);观察组的每天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t=2.909,P<0.05),且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t=3.396,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332、χ2=5.316,P<0.05)。结论 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绞痛患者可促进其血清学指标的恢复,改善患者病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对于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不再局限于抗血小板、调脂、改善血液动力学等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也是一种代谢病.曲美他嗪作为一种心血管病治疗的辅助药物,其特有的优化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理机制,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本研究旨在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选择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0例;健康者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对不稳定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BIL和已知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稳定心绞痛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TBIL水平降低,可能是不稳定心绞痛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例心绞痛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16例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作SPECT检查。结果:增强MRI上,18例(82%)可见局部异常强化信号,其部位与临床ECG吻合,与CA、SPECT所示心肌缺血部位一致。在MRI上的异常强化信号与冠状动脉狭窄、SPECT显示灌注缺损密切有关。结论:Gd-DTPAMRI为心绞痛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参酮与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附62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酮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与硝酸甘油疗效的对比。方法:将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丹参酮注射液50 mg,葛根素注射液0.5 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1次/d。2周为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症状缓解,观察组总有效率93.5%,对照组总有效率100%。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6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参酮联合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可以作为不能耐受硝酸甘油的替代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组。分别于治疗后1、2周根据心绞痛分级变化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1周显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0.8%,2周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P<0.05);2周显效率对照组5.8%(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与常规药物并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迅速控制症状,对降低心肌梗死发生及死亡率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A型行为问卷,对56例住院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SAS标准分>38分21例,焦虑发生率37%;SDS标准分≥43分25例,抑郁发生率43%;A型行为评分28~50分48例,A型行为占89%。不稳定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发生抑郁的人数显著增多(t=2.936,P<0.01),但二者出现焦虑情绪无显著差异(t=1.045,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其抑郁情绪的发生率较急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临床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应积极采取心理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为噻氯匹定组,共22例;对照组为阿司匹林组,共26例。试验组予噻氯匹定250mg,2次/d口服,1周后改为250mg,1次/d口服,再服1周后改为阿司匹林100mg,1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300mg,1次/d口服,3d后改为100mg,1次/d口服。对比治疗1周及4周的严重心血管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噻氯匹定组在近期AMI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明显差异(P>0.05),但噻氯匹定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噻氯匹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12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采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用药(硝酸异山梨酯)组和联合用药(硝酸异山梨酯+环磷腺苷葡胺)组,每组60例,检测患者每日心率、血压、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变化。结果在心绞痛疗效比较方面,单纯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68.3%,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P<0.05),在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方面,单纯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65%,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老年心绞痛疾病治疗使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可达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6例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对照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间隔时间延长,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顽固性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可靠且显著。 相似文献
19.
Sang-Geon Cho Ki Seong Park Sae-Ryung Kang Jahae Kim Haeng Man Jun Jae Yeong Cho Hae Chang Jeong Ju Han Kim Geum-Cheol Jeong Hee Jeong Park Seong Young Kwon Jung-Joon Min Henry Hee-Seung Bom Ho-Chun Song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2016,50(1):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