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大学在读大学生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现状,并观察分析培训后的效果,以期对相关部门管理者有所启发。方法对湖北省某大学211名在读非医学类本科生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及技能规范授课,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被调查者培训前后CPR知晓程度、获取信息途径、接受培训意愿等。结果 (1)接受培训意愿:99.1%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加急救知识培训。(2)培训前学习途径:在此次培训前被调查者中44.1%已通过专业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接触一些心肺复苏相关信息,仅有9%曾参加心肺复苏专业培训,在假设现场有人发生猝死情况时98.6%选择愿意实施现场急救,其中仅3.8%可以正确实施CPR操作。(3)培训后效果:通过此次培训大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步骤掌握程度明显提高,有99.5%的大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形式表示满意,并愿意再次接受此类急救知识培训。结论在读大学生对CPR的知晓率不高,急救技术在校园普及率低。医护人员应积极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系列、规范急救知识培训,在拓展医护人员服务领域的同时有效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期为普及全民院前急救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ACS院前急救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自制的ACS院前救治效果调查表收集了13个单位的272份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对4种急救模式院前ACS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指挥型出车距离短于依托型,指挥型呼救反应时间短于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的呼救到达时间长于独立型、依托型.现场初步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硝酸酯、心电图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院前急救的总有效率为48.0%,而独立型有效率最高达70.0%.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院前型(OR=24.097)、指挥型(OR=25.158)、使用硝酸酯类药(OR=23.045)和口服给药(OR=28.215).结论 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在ACS的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最好,院前型的现场初步处置做得最好;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和口服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3.
非医学大学生干部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校非医学大学生干部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力争做到以点带面,使每个学生的急救知识水平都能得到提高.[方法]对我校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干部400名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急救理论知识与急救技能进行评测.[结果]培训前大学生干部对院外急救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1.0%,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8.7%;培训前对基本院外急救技能掌握的合格率仅为2.7%,而培训后合格率达到92.5%.[结论]对非医学大学生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能有效提高非医学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院外现场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学生院前急救水平相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70名某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回答正确149名(55.19%)、回答错误121名(44.81%),其中常见意外伤害方面掌握最好,心肺复苏掌握最差;本组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是否学习过急救相关课程、近5年是否经历过意外伤害(P0.05);本组2.96%认为急救培训没必要,6.30%认为急救培训一般重要,86.30%认为急救培训有必要,4.44%认为急救培训很重要。结论: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佳,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学生急救培训模式,以提高其院前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医护人员及医学生组成的义工组织对公众实施急救培训的效果,为提高公众急救水平提供新的途径。[方法]由广东医科大学学生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组成义工团深入单位、学校及社区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自行编制的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问卷、实践操作及效果评价等方法,评价义工对公众急救培训的效果。[结果]培训前后公众急救知识、态度、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4.9%的公众通过心肺复苏技能考核,92.9%的公众通过创伤救护技能考核;公众对开展急救培训的评价较高。[结论]由义工对公众开展急救培训能提高公众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认识,提升公众的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城市特殊人群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探讨普及院前急救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252名城市特殊人群进行调查。结果“:第一目击者”实施院前急救率低下,急救知识和技术水平低下。结论:城市特殊人群是理想的实施院前急救培训对象,要加强医疗机构在院前急救培训中的作用,掌握急救技能的观念,切实提高“第一目击者”的实践施救率。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技能(CPR)考核结果分析,提出CPR再教育培训的必要性.方法 根据浙江省院内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和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制订徒手心肺复苏考核评分标准,对绍兴市13家医院65名夜间一线值班医护人员行现场心肺复苏模拟考试,对各类医院间合格率和急救与非急救专业间正确率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合格率为55.9%;三级综合性医院优于三级专科医院;急救专业医护人员的技能掌握优于非急救专业,但两者对知识更新掌握无差异.结论 应尽快建立规范化CPR培训机构,明确CPR强化训练的必要性,开展智能化心肺复苏教育新模式,积极培养急救复苏专业性队伍.  相似文献   

8.
医院参与型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参与型和独立型模式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对浙江省11地市68家机构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医院参与型和独立型急救模式发挥的作用和优缺点.结果 在68家被调查机构中,2家属于独立型,66家属于医院参与型.80%以上的工作是由医院参与型急救中心完成.医院参与型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对较复杂的急救技能掌握率较高,而对常用急救技能掌握率偏低.结论 医院参与型急救模式是当前的主要急救模式,对地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今后应加强引导、管理和监督,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院前急救培训模式对湖南省某县某村居民院前急救认知程度及急救知识水平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省某县某村村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情景授课、急救技能现场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现场示范、互动练习及有奖知识竞赛等途径向当地村民宣传基本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结果]培训后当地农村居民对急救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结论]急救知识培训能提高农村居民的急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金秀县乡镇卫生院及柳州市柳北区社区卫生服务站院前急救能力情况,为人员培训及设备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金秀县7所乡镇卫生院为一组、柳州市柳北区12所卫生院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一组,调查其拥有的急救设备,并对416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急救药物应用考试和急救操作考核.结果:柳州市柳北区城市社区组及金秀县乡镇卫生院组医护人员急救能力普遍较差,表现在急救设备不完善,各机构均没有配备专业的急诊急救人员,可能涉及急救的医护人员急救药物应用及急救操作技能不熟悉,城市社区组与乡镇卫生院组医务人员掌握急救技能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急救设备急需完善,医护人员急救理论及急救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质量,以更好地配合患者治疗。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8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及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GQOLI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维度得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女性配偶GQOLI总分及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得分较男性配偶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下降,其中女性配偶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需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