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二指肠憩室相当常见,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无特殊症状,不需要处理,少数患者由于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压迫胆总管,或由于乳头移位,影响了胆汁、胰液的排泄而发生黄疽、胆系感染或胰腺炎的表现,称之为Lemmel综合征。临床易误诊为胆石症、胰头占位性病变、胆囊炎等。现将我院1997年6月至2008年6月经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Lemmel综合征25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超声在Lemmel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36例经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Lemmel综合征患者的超声、CT及ERCP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例Lemmel综合征患者超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6个,表现为3种回声类型:高回声型24个,囊实混合性回声8个,强弱不均性回声型4个。憩室位于十二指肠环内侧呈囊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内为气体强回声、含液为主囊实回声及含残留食物的不均质回声,憩室最大径线6~32 mm;36例患者胆管系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胰管轻度扩张12例。 结论Lemmel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图像特征在Lemmel综合征超声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Lemmel’S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检查确诊的3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直径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2个,其中29个憩室壁菲薄,3个憩室壁增厚,憩室1.0-4.9cm。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表现为十二指肠环内侧囊袋状突出于十二指肠小弯侧壁,其内多为气体密度影,其中可见气一液平面9例,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结节3例,不均匀实性结节3例,增强扫描显示憩室壁强化与十二指肠壁具有一致性,其内无强化。32例病例胆管系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多平面重组和三维重组可清楚显示憩室与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乳头的毗邻关系。结论MSCT对Lemmle’S综合征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患者男,29岁。主因“面部浮肿1年,四肢僵硬、乏力、言语不清2个月”于2011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浮肿,病情进行性加重。,2个月前出现四肢肌肉僵硬、饱满感,肢体逐渐增粗,伴活动后肌肉酸胀、乏力,活动耐力下降,以双上臂及双大腿尤为明显,反复握拳后手指不能迅速松开,并出现言语含糊不清,食欲减退,但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9.
10.
【病例】女,65岁。因关节疼痛、水肿伴发热、咳嗽咳痰入我院。诉右眼视力下降3年,近1周加重。请眼科医生会诊,查右眼指数/1 m,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灰白色,前房及晶体前可见纤维素性渗出,前房积脓1.0 mm,散瞳后瞳孔呈梅花状,眼底不能窥入。口腔颊侧黏膜见溃疡面,后背部有弥漫红色斑丘疹,双肺闻及干湿啰音俅舱锒?Stevens-Johnson综合征。予阿托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咳嗽、低热、气短20d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发热、气短,咳嗽以干咳为主,发热最高超过39℃,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入睡,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于当地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6d,症状无明显改善入我院。既往史:2009年患抑郁症,2009年因脾增大行脾切除术。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黝黑,杵状指,端坐位,口唇颜面发绀, 相似文献
12.
王明珍 《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山东)》2006,8(4):9-9
伊文斯综合征是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并引起出血倾向的一组病征。其发病机理主要是自身免疫同时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临床上较为少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Acute febrile neutrophilic dermatosis—AFND),笔者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5岁。停经半年后复潮,持续20余天,伴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1个月后阵发头晕、头胀痛伴左耳鸣,下肢无力加重。入院前1周出现视物模糊。病后无骨痛、发热、盗汗等。否认药物过敏及毒物接触史。16岁初潮,7天/50~60天。体查:全身皮肤较粗糙、多毛、色素较深。颈强直征(±)。双下肢肌力Ⅱ~Ⅲ°,双足不能背屈。双膝、跟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双掌指关节及双踝上二指以下触觉减退。双侧视乳头水肿。余无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4g/L,白细胞10.3×10~9/L,血小板220×10~9/L,尿蛋白(±),本-周蛋白(-)。GPT、TTT、ZnTT、BUN、Cr、 相似文献
15.
Caplan综合征亦称类风湿性尘肺[1],由Anthony Caplan 于195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2].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7岁,曾从事煤矿开采工作十多年.于当地医院查胸部x线示右侧肺片状阴影,但未确诊,怀疑与职业相关.2007年7月因"周身关节肿痛8个月"收入我院.查:血常规:WBC 13.1×109/L,RBC 3.27 X 1012/L,血红蛋白93 g/L,PLT 668×109/L,中性粒细胞0.80,类风湿因子(RF):1600kU/L,红细胞沉降率(ESR)51.6 mm/h,IgA 4.6 s/L,IgG 1.7g/L,IgM 1.5 g/L,IgE 271.9 U/ml,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改变并弥漫性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双肺上叶结核硬结并右上肺空洞形成,结核活动不除外;纵隔及右腋下淋巴结增大、钙化;双侧胸膜肥厚、粘连,考虑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心脏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及爆裂音;双手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Ⅱ度,压痛3级,双膝关节肿Ⅱ度,局部色红,皮温高,压痛1级,双踝关节肿Ⅱ度,压痛2级.临床表现:周身关节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岁7个月。出生后时常发热、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后有好转。自4月龄起,面部及手背皮肤开始逐渐变黑,并于1个月前因急性肺炎、白化病在本院住院治疗。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无遗传性系统性疾患。 相似文献
17.
Liddle综合征(Liddle syndrome)又称遗传性假性醛固酮增多症,1964年由Liddle等首先报道,是以高血压、低血钾、低肾素活性、低醛固酮血症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Liddle综合征,本报告旨在同大家共同探讨其遗传性、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等,从而巩固及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15年,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黄20 d入院,患者几乎每隔6~12个月病情反复发作,无嗜酒、药物、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其父亲和妹妹均曾出现过黄疸型肝炎(具体不详),2006年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男, 14岁。因四肢软弱无力 2月余入院。2个月前体育课后感疲劳、口渴,大量饮水后瘫倒在地,即送当地医院,查血钾 1 8mmol/L,诊断为周期性麻痹,静脉补钾后好转出院。近日仍感四肢乏力、多尿, 24小时尿量达 2 000~3 000ml,口干、消瘦、气短,无腹泻、呕吐,无有毒物品接触史及食用棉籽油史。查体:体温 36 4℃,脉搏 88 /min,呼吸 20 /min,血压110 /75mmHg。体重 35kg,身高 135cm。精神较差,生长发育明显迟缓,身材矮小,智力无障碍,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肝脾不大。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粪常规检验均正常。血气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