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3):190-192
  相似文献   

2.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意义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组织蛋白酶D(Cath-D)在腋淋巴结阴性(ANN)乳腺癌中不同部位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病理检查腋淋巴结有否转移及根据随访结果选取192例乳腺癌病例作为本项目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NN预后差组、ANN预后好组和淋巴结阳性(ANP)组3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全部病例中Cath-D的表达,根据不同的表达部位,采用三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分析比较,并用χ2。检验、χ2分割法和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ath-D阳性表达为棕黄色着色,定位于部分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胞质中;ANN预后差组和ANP组癌细胞Cath-D阳性率明显高于预后好组(χ2=23.20,P<0.01);ANP组表达与预后差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19,P>0.05);三组间间质细胞Cath-D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56,P>0.05);癌细胞和间质细胞表达均计入阳性率时,其阳性率与仅观察癌细胞表达无显著意义的提高(u1=0.47;u2=1.41;P>0.05)。结论 Cath-D可以作为ANN乳腺癌预后差的标志物之一,仅观察评价其在癌细胞中的表达是比较可靠、实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D,Cath -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160例乳腺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Cath D的总表达率为 68 .8% (110/160),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 025(P值分别为0 .001和0 023);与C erbB-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 .01(P值分别为 0.001、0 .001、0 .015、0. 005 和 0 .003);与淋巴结转移、月经状况和年龄无相关性,P> 0 .05 (P值分别为 0. 406、0 .510 和 0. 950 )。结论:Cath D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性及转移有关;Cath- D在促进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生长与 C -erbB-2、VEGF2个因子有密切的协同关系;Cath- D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是血行播散而非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4.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是四种蛋白水解酶之ー, 能直接溶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 破坏宿主间质屏障, 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CD多克隆抗体对7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下简称乳腺癌)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乳腺癌CD阳性细胞的分布极不一致,可能与乳腺癌的生长方式及异质性有关;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中CD高表达者明显多于腋下淋巴结阴性(node-negativebreastcancer,NNBC)病例组(P<0.005);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者均为高水平CD表达;34例NNBC的CD表达差异颇大,其中有10例CD完全阴性,8例低表达,16例高表达。结论CD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CD高表达者术后复发、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也是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其中一些生物学因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对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的研究,Cath-D与许多恶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尤其在乳腺癌方面,研究逐渐走向成熟。许多文献相继报道了Cath-D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为此,就Cath-D的近期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一、Cath-D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Cath-D于1979年首先由Westley及Rochefort等发现,是一种糖蛋白,正常组织即可合成Cath-D,在所有细胞中都以低浓度存在…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化法检57例乳腺癌患者的Cath-D在乳腺癌组织中间质细胞和癌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间质细胞Cath—D的表达强度高于癌细胞(P<0.01);Cath—D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5)与五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O.0O5);在无淋巴结和小于4个转移的病例中,间质Cath—D阳性表达与五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05),而癌细胞的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五年生存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乳腺癌间质Cath—D表达能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因素之一。对选择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组织蛋白酶D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55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蛋白酶D(CathD)。肿瘤实质CathD阳性者16例(29.09%),间质高表达者26例(47.27%),CathD实质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低(P<0.02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低表达(P<0.025)相关,与无病生存(P>0.10)和总生存期(P>0.10)无显著关系;CathD间质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高(P<0.025)、淋巴结转移(P<0.025)、PC-NA高表达(P<0.025)及短的无病生存期(P<0.005)和总生存期(P<0.005)相关。提示CathD间质表达能预测复发和总生存期,检测CathD对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可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组织蛋白酶D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鹏  史成章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591-592,619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在胃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浅表性胃炎、14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6例不典型增生及54例胃癌组织中CD的表达。结果:除不典型增生外,随着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CD阳性表达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CD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P<0.05);CD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C  相似文献   

10.
组织蛋白酶B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组织蛋白酶B(CB)能够直接降解或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而间接降解许多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增生,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而且CB转录、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预后呈正相关。现综述CB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p53,组织蛋白酶D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p53、组织蛋白酶D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77例乳腺癌进行了p53和组织蛋白酶D的检测。结果表明p53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率随着恶性分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同时二者的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2.96%和77.78%,均高于各自的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联合分析二者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图像分析所得参数行典型相关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式,对淋巴结转移状况作出判定,总的后验率为88.31%(P=0.0001),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erbB-2,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8例乳腺癌Cath-D、c-erbB-2、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Cath-D、c-erbB-2、nm2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54.6%,48.1%。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呈正相关(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ath-D、c-erbB-2的高表达与nm23的低表达可能协同促进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ER阳性和ER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株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R阳性MCF7及ER转染阳性MDAMB231和ER阴性MDAMB231人乳腺细胞中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的表达,了解它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结果 MCF7、ER转染阳性MDAMB231和MDAMB231细胞中整合素亚型α5β1基因DNA,mRNA表达量各不相同。整合素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蛋白在三株人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各不相同,且存在数量上的差别(P<005)。三苯氧胺具有诱导α5β1表达的作用,而对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无影响。 结论 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和整合亚型α5β1、α4β1和组织蛋白酶D状态有关,三苯氧胺具有诱导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思愚  吴一龙  戎铁华 《肿瘤》1999,19(2):75-77
目的探讨月经生育史对可手术乳腺癌病人的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977~1983年期间我院可手术412例乳腺癌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年龄、绝经已否、初潮及绝经年龄,及生育与妊娠次数分别计算其十年生存率,然后用Cox模型法对病人生育因素及传统的预后因素(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未曾妊娠及生育的妇女预后较好(64%比54%P=0.01,62%比53%P=0.005),生存率随妊娠及产次的增加而降低。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生育次数与传统预后因素一样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众所周知,生育因素是乳腺癌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作用表现为生育次数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但对已患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SITULABELINGAPOPTOSISINBREASTCANCERASRELATEDTOPROGNOSISWuJiong吴炅ShaoZhimin邵志敏JiangMing江明HanQixia韩企夏ZhangTingqiu张廷ShenZhenz...  相似文献   

16.
对1986年至1992年收治的Ⅰ~Ⅲ期乳腺癌300例,随诊3~10年,进行预后分析。从诸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状况对预后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年龄分组中,60岁以上老年组预后明显优于35岁以下青年组。非浸润性癌明显较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好。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与特殊型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蒋树娟  魏英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281-283,I004
目的 研究糖蛋白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0例有随访结果的乳腺癌和37例乳腺良性病就的石蜡切片作CD44染色并进行分析。结果 CD44在良、恶性乳腺病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CD4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升高百升高。CD44在肿瘤中的表达与预后差相关。当CD44与MT在肿瘤中的表达其五年生存率明显降低。CD44在肿瘤中的表达与抹时腋下  相似文献   

18.
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30岁及以下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56~1993年手术治疗30岁及以下单侧女性乳腺癌95例。结果腋窝和内乳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9.1%和31.2%。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和27.4%,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者占4.2%。伴妊娠及哺乳者21例(22.1%)。腋淋巴结阴性的妊娠哺乳期和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4%和81.40%,而腋淋巴结阳性者则分别为38.10%和73.70%。结论对3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应尽可能清除内乳淋巴结;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无论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预后均较差;对腋窝淋巴结阴性者也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18例随访5年以上乳腺癌进行bcl-2和bax蛋白表达检测。结果bcl-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学Ⅰ级中bcl-2蛋白阳性占95%,显著高于Ⅱ级(61.7%)(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