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围神经损伤是创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周围神经成功再生的条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进行了综述。目前关于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应已逐渐得到认可,但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仍存在着很多未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方法对入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者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所支配的肌肉部分或全部瘫痪,导致相应的肢体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严重者甚至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日常生活[1].目前,有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动物实验及临床报道,但应用电脑中频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则鲜有报道.本科采用电脑中频并低频电刺激辅助治疗周围神经损伤29例,与单纯口服营养神经药物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03-2012-01来我科就诊的门诊及病房会诊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病例均经神经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检查确诊.观察组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8 ~ 46岁;平均病程22 d;桡神经损伤10例,尺神经损伤6例,正中神经损伤13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1 ~ 45岁;平均病程27 d;桡神经损伤9例,尺神经损伤5例,正中神经损伤14例.  相似文献   

4.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神经纤维平均再生距离达21.3cm(2.03mm/d)。再生速度显著快于1-1.5cm/d的平均速度(P〈0.05)。其中21例(91.31%)感觉、运动功能达S3M3以上。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7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性与再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关于电刺激对神经再生恢复的促进作用仍需要探讨。目的:比较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促进不同部位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与效果。设计:以患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神经电理室和骨科。对象:1999—10/2003—06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周围神经损伤患中,选择经临床诊断和肌电图证实的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方法:对人选78例周围神经不全损伤患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受损周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②神经传导速度变化。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8例臂丛神经、坐骨神经不全损伤,经1~10个疗程的治疗,53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正常,18例患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91%(71/78)。治疗后失神经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在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手外科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5例,给予松解手术治疗,术中给予电刺激并且通过肌电图仪监测电刺激前后受损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术后3个月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结果:与电刺激前比较,臂丛神经损伤组及尺神经损伤组CMA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臂丛神经损伤组、正中神经损伤组及桡神经损伤组CMAP波幅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随访91.42%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得到恢复。结论:术中电刺激及肌电监测可有效提高手外科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促进受损神经再生,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化电刺激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电疗刺激疗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每天一次,2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患儿均为保守治疗,以物理因子治疗即电刺激疗法为主,配合运动训练、手功能训练和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评估指标:(1)肌电图显示的神经传导速度、波幅、运动单位募集、收缩时间;(2)临床观察:如肌力、肌张力、肌肉萎缩(测量);(3)手功能评估;(4)显效时间:评估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四项评估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好。结论规范化电刺激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盲目、无序的电刺激疗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复外周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康复技术, 在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多个神经康复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 但目前临床上对重复外周磁刺激的应用参数以及作用机制还未有定论, 严重影响了重复外周磁刺激技术的临床推广和研究。本文从线圈类型、作用部位、通断比、脉冲总数、治疗时间、频率和强度等方面对rPMS在神经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参数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以期为rPMS在临床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经皮神经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肌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21)对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再生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由创伤等原因引起神经损伤36例46根神经根据接受门诊治疗前后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接受弥可保治疗,疗程两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测定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及波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有促进神经再生作用,可作为周围神经神经损伤保守治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上肢不完全性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华北制药厂)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低频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肌电图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率(23.26%)及显效率(51.1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6.98%和34.8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受损正中神经、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分别为(47.99±5.03)m/s和(47.21±5.91)m/s]、潜伏期[分别为(4.04±0.78)ms和(4.21±1.43)ms]及尺神经潜伏期[(3.62±0.88)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定位准确、电刺激参数适宜、安全性好等优点,能进一步促进受损神经修复、改善患者受损神经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损伤或疾病导致脑、脊髓功能严重损害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如何在损伤早期(即伤后12h内)治愈神经损伤,防止继发性损害,至今尚未找到满意的处理措施[1,2]。因此目前康复医学的主要课题仍是用不同的方法去替代或修复损伤中失去的功能。轴突的正确连接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但轴突朝正确的方向生长需要有足够的局部信息来引导,因而研究局部信息如何作用于脊髓损伤后的低位内在神经通路,并使分子贮存功能的恢复达到最大化成为当今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局部信息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电刺激治疗,使用非常广泛,如:膝关节扭伤,理疗师利用电刺激来恢复肌力;二是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本文将对有关功能性电刺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3.
黄爱华  卢柳艺  何静 《护理研究》2011,25(8):684-68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膀胱电刺激对促进膀胱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将100例颈、胸、腰段外伤性脊髓损伤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知情同意后应用膀胱电刺激结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进行膀胱电刺激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最佳参数、频率及电流强度。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完全性排尿增多,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脊髓损伤病人尿潴留,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病人生理排尿模式的重建,减少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4.
非侵入性脑部刺激技术(NIBS)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治疗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均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较多,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效果相对明确,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与经颅交流电刺激(tACS)的应用研究也展现出较大的潜力。三者无论是单独治疗或联合治疗均显示出可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其治疗模式选择、参数设置、联合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需要个体化治疗设计。本文结合三者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刺激参数、新型刺激模式、安全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展望其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给予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臂丛神经功能与上肢自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3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治疗之后,上肢自主活动能力与臂丛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3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经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包括运动疗法、针刺疗法、功能性电刺激及作业治疗(感觉训练、矫形器的佩戴为主)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30次后,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定、上肢功能活动的评定及电诊断检查评价疗效,同时记录合并损伤情况。结果治疗后24例BMRC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及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评价的疗效优良率为41.66%;简易上肢机能检查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评定治疗前后疗效有效率87.50%。合并损伤越多,恢复越差。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汶川地震伤员周围神经损伤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经皮神经肌电治疗周围神经损伤57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丹迪Cantata型肌电图仪对57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辅助以运动疗法及心理治疗,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及不同病程治疗后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57例臂丛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不全损伤者,经1~10个疗程的治疗,受损神经功能治愈率67%(38/57),有效率95%(51/57)。病程越短,疗效越好。治疗后肌电图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辅助以运动疗法,可改善和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协调性,配合心理疗法最终取得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电刺激组)20例、冰刺激治疗组(冰刺激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2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电刺激组患者同时应用VitalStim电刺激仪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冰刺激组同时用冰棉签刺激其咽部并进行口一颜面肌功能训练。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和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和冰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刺激组SSA评分和SaO2降低值均较冰刺激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冰刺激结合功能训练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冰刺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中风并单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5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二种方案的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观察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治疗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P<0.05).结论一定参数的电刺激可用于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脊髓损伤后由于神经传导通路中断,膀胱失去正常调控,经常出现尿潴留及肾损害,其膀胱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泌尿外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神经假体移植被认为是重建其功能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近年来应用神经假体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新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 CNKI 和 springer 数据库中 1988-01/2009-12 关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电刺激"或"Neuroprostheses,Implantion,Treat,Neurogenic bladder,Electrical stimul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神经假体移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表在权威杂志上.根据纳入标准选择 44 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脊髓再生研究尚无重大进展的情况下,神经假体移植技术逐渐成为重建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当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神经假体有 2 种:一是Finetech-Brindley 膀胱系统,另一种是 InterStim-Therapy 膀胱系统.近年来4种新技术的开展将对神经假体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带来革命性变化:①阳极阻滞技术.②条件性电刺激.③注射型神经假体.④刺激阴部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