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少东  郝恒剑  徐东  许骥  李静 《北京医学》2011,33(7):529-532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替罗非班组在PCI前,在常规给药基础上静脉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3min内注完。后予0.15μg/(kg.min)替罗非班静脉滴注36h,对照组只常规给药,不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术后90min计算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PCI术后TIMI0~2级者,对照组29例,替罗非班组1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IMI3级者,对照组21例,替罗非班组4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替罗非班组术后心电图ST段迅速回落者17例,对照组10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替罗非班组LVEF(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10)(P〈0.05)。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联合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改善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及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2.
陈震  周俊高  徐曙东  孙欣 《现代医学》2010,38(2):141-143
目的:观察补救性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常规治疗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除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外,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虽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出血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救性运用替罗非班可有效缓解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翁静静 《浙江实用医学》2012,(2):150-151,15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加用替罗非班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将2008年6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围手术期加用替罗非班并采取一些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36小时及30天内无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发生微量出血5例,其中发生穿刺点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尿隐血2例,对照组36小时内再发心绞痛1例,30天内再发心绞痛4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牙龈出血2例,穿刺点出血1例,大便隐血1例。两组对比30天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而36小时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出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替罗非班时需加强护理,将出血的发生可能及出血的不良后果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术前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术中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梗死血管血流TIMI分级情况、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的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与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运用.方法 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48例行抽签分组,对照组行替罗非班与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行替罗非班与替格瑞洛治疗.评估患者术后即时冠状动脉血流、血小板凝集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IMI分级、CTFC和术后血小板凝集率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4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出血事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结果 2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LVEF、LVEDVI及LVESVI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LVEF、LVEDVI及LVE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行PCI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常是AMI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微小的血栓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1].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 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Ⅱb/Ⅲa复合物结合,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栓作用[2].  相似文献   

8.
王少霞 《中外医疗》2013,32(21):91-9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全量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给予半量肝素+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心脏事件、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血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量以及TMP3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的过程中,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对肌注组织进行有效地改善,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陆静茹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09-13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过程中加用静脉滴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5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常规行PCI治疗(包括术前术后的用药),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另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g/kg静脉滴注(年龄〉70岁及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比较两组术后血清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校正TIMI帧数(CTFC)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h,两组患者的凝血因子、黏附分子水平均较术中明显降低(P均〈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CTFC显著减少(P〈0.05),MACE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发生严重出m。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提高PCI术后患者的心肌组织灌注、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直接进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盐酸替罗非班与冠脉介入治疗相联合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的即刻TIMI(血流分级)血流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之后12 h、24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30 d内所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并且要对其出血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发现无显著差异存在,观察组患者的即刻TIMI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中患者的轻度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但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术后12 h、24 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2周时间的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20)。试验组以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以微量泵持续泵入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2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缺血状态、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国产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滴,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结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IMI 3级获得率96%,与对照组相比(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为(22.9±5.8)帧数,低于对照组(30.9±12.5)帧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ush分级观察组3级获得率68%,与对照组(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酸激酶峰浓度(1 856.5±320.6)IU/L低于对照组(2 315.5±624.6)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0 min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66.9±14.9)%大于对照组(40.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照组术后静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观察组则联合使用rt-PA和替罗非班。比较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冠脉微循环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术后2h,观察组QTd间期明显短于对照组,声学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对照组,ST段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酶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纤维蛋白原(Fi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观察组的纤溶酶原(PLG)、α2-纤溶酶抑制物(a2一PI)、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低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赵宇新  陈国秀  秦菘  边容 《北京医学》2015,37(5):456-459
目的 研究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重度血栓负荷,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作为试验组,同期未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并随访12个月时MACE.结果 试验组TIMI血流3级(90% vs.60%,P=0.001)及TMPG 3级(87.5% vs.67.5%,P=0.009)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5.0%,P=0.473).12个月复查造影示,试验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TLR,3.1% vs.26.7%,P=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6.2% vs.40.0%,P=0.001)及总MACE发生率(12.5% vs.40.0%,P=0.0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TMPG分级,降低患者术后12个月TLR、TVR及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及近期预后.方法:选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随机取2007年1月~2010年1月于发病12 h内在我院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观察组额外使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电图、左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炎性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直接PCI术中靶血管炎性介质IL-6及TXA2浓度,观察其在用药前后的变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估TIMI血流分级,PCI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计算ST段回落幅度。结果经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后,治疗组IL-6、TXA2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68、2.358,P<0.05或0.01);TIMI血流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字2=4.273,P<0.05),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t=2.062,P<0.05);治疗组心电图ST段回落较对照组明显(t=2.163,P<0.05)。结论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通过抑制靶血管炎性介质IL-6及TXA2表达改善心肌灌注。相比静脉给药,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能更好地发挥抗血小板、抗炎特性,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9.
李付强  呼东波  刘桂兰  李拥军 《西部医学》2012,24(11):2134-213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围PCI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AMI患者围PCI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