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87年12月共行换瓣术475例,早期死亡60例,其中12例死后尸检证实为瓣膜血栓栓塞,占死亡率之20%。12例中 MVR10例,AVR 及 AVR+MVR 各1例,生物瓣2例,倾斜型机械瓣10例.术前心功能Ⅲ级8例,Ⅳ级4例。心胸比率0.6~0.8。B 超示左房41~69mm。9例房颤,5例术中证实左房血栓形成。术后10例发生心低排出量综合征,9例心律紊乱,10例听诊瓣膜音欠清脆。4例在术后5~24小时内即开始抗凝治疗,5例24小时后进行抗凝,3例在抗凝治疗前已死  相似文献   

2.
457例心脏机械瓣置换术中远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性地分析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 5月 4 5 7例机械瓣置换术随访资料 ,评价中远期疗效及抗凝标准。方法 :门诊、信访及电话随访进行中远期随访 ,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 X±S)和t检验方法等统计学处理。结果 :随访 6个月~ 7年 ,平均 3 2 5年 ,累计随访 12 85病人 年 ,失访 5 4例 ,随访率 89%。术后早期死亡 8例 ( 1 8% ) ,晚期并发症发生率 3 2 6%病人 年。其中抗凝过量出血 0 62 %病人 年 ,未发生栓塞及血栓。晚期死亡 7例 ,总死亡率 0 .5 4 %病人 年 ,5年生存率 98.3 7%。结论 :彻底矫治瓣膜病变是提高换瓣术疗效的前提 ,术后随访 ,及时治疗是提高术后长期存活率的保证。主张实施安全、有效、低剂量抗凝 ,减少术后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心脏瓣膜疾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病变严重或毁损者需要换置人造瓣膜。机械瓣自从1960年首次成功地用于临床以来,20多年来虽然在结构设计和材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然存在术后血栓栓塞发生率高、需要终身抗凝等缺点。生物瓣术后无需长期抗凝,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低,但瓣叶的耐劳性不能持久。1969年Carpentier改用戊二醛处理生物组织,这一问题得到改观,从而使组织瓣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本文就生物瓣研制的进展情况及其临床评价作一扼要综述。生物材料的选择一、同种主动脉瓣:同种主动脉瓣在60年代曾为一些作者采用。早期死亡率为5.7~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我院1980年-2004年施行心脏瓣膜替换613例,早期死亡30例。术后获访495例,获访时间为2700病人年, 平均5.45病人年。结果:晚期死亡37例。晚期死亡率1.6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1.10%和6.10%病人年,1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和43.1%。结论:影响心脏瓣膜替换晚期疗效主要因素为抗凝不当、术前心功能、年龄和心房颤动。机械瓣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力衰竭,而生物瓣膜替换术晚期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病(风心病)常有左房血栓形成,特别是并发了心房颤动(房颤)者40%有左房血栓,新形成的心房内血栓易于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其中以脑动脉栓塞最多见.风心病置换机械瓣术后需终身抗凝,血栓栓塞发生率每年4%~5%.在发生栓塞后及早进行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截至1996年6月,我们共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风心病脑栓塞55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并脑栓塞27例;风心病置换机械瓣术后并脑栓塞28例.  相似文献   

6.
38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980年至 2 0 0 0年施行心脏瓣膜置换 4 33例 ,早期死亡 2 7例。术后获访 389例 ,获访时间为 2 16 8病人年 ,平均 5 92病人年。结果 :晚期死亡 35例。晚期死亡率为 1 6 1%病人年。机械瓣和生物瓣晚期死亡率分别为 1 17%和6 10 %病人年 ,15年生存率分别为 89 3%和 4 3 1%。结论 :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晚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心功、年龄和心房纤颤。机械瓣置换术后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与抗凝有关并发症、心室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和心衰有关 ,而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死亡原因则为生物瓣衰败  相似文献   

7.
自从1961年Starr和Edwards倡用人造瓣膜替换术以来,血栓栓塞一直是瓣膜替换术后的主要危险。早期应用的瓣膜,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在25~30%以上,以后随着瓣膜的改进而逐步减少。1967年应用全包布-金属球瓣的人造瓣膜以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抗凝期间出血的危险和停止抗凝以后血栓栓塞的危险。自1967年10月至1972年4月,作者对303例病人用全包布Starr-Edwards球瓣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1983年3月至1990年9月117例患者应用国产侧倾碟瓣(25~29mm)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对合并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者行改良DeVega或Kay法环缩术。结果住院期间死亡9例(7.69%),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等是早期死亡主要原因。平均随访时间为11.6年,存活5年以上106例,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抗凝有关的并发症,以及风湿热复发。患者术后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78.3%和48.11%。抗凝过量出血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6%患者·年与0.39%患者·年。生存15年以上的5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I级34例、Ⅱ级13例、Ⅲ级4例。结论年龄较轻,心脏瓣膜病变较重,抗凝过量出血发生率较高是本组患者的三个特点;术中探查三尖瓣,凡有瓣环扩大的患者均应积极纠正;术后早期应重视预防风湿热复发,采用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3~5年;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儿童和想要生育的妇女换瓣术后应避免抗凝,抗凝引起致命出血的死亡率为1%。血栓栓塞并发症是由于缝圈上的覆盖物越过缝圈与瓣架凸缘间的沟长入瓣孔引起的。瓣架近缝圈处附加微孔,可使一薄层新内膜从缝圈平滑地越过瓣架凸缘进入瓣孔。作者设计出微孔最理想的直径为20~30  相似文献   

10.
<正> 1983年10月至1985年8月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在37例病人中应用47个DUROMEDICS瓣;26个二尖瓣、18个主动脉瓣及3个三尖瓣。年龄在18~67岁,平均47.7岁。22例过去曾手术过。24例为复杂手术包括肺水肿时紧急手术、换瓣同时其他手术,如瓣环扩大术、升主动脉切除术、主动脉一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多瓣膜置换术。仅5例病人为首次行单瓣X焕术,无其他同时进行的手术。3例(8.1%)手术死亡,无晚期死亡。一例双瓣置换术后发生细菌性心内膜炎经药物治疗好转,另一例病人在Beufall手术后三个月需再次替换二尖瓣。所有病人均长期应用抗凝治疗。术后功能均良好,无一例发生重大血栓栓塞并发症。从本组少数病人的经验看,Duromedics瓣为质量较好的人工瓣,因为其瓣架很低,操作方便,有效瓣口面积大,噪音相对小及用抗凝治疗下很少发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期间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敏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9-119
心脏瓣膜置换无论是应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术后均须抗凝治疗。机械瓣应终身抗凝治疗,生物瓣一般应短期抗凝治疗,但一部分病人也需长期抗凝治疗。掌握适当的抗凝治疗,是巩固瓣膜置换术的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因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期间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机械瓣置换、生物瓣置换及瓣膜成形手术对≥60岁单纯二尖瓣病变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116例≥60岁的单纯二尖瓣手术出院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7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40例。人工机械瓣膜置换62例,生物瓣膜置换34例,二尖瓣成形术20例。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死亡、再次手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心功能分级、抗凝情况、出血事件、血栓栓塞等事件。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24~60月,平均(48.4±10.7)月。20例瓣膜成形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二尖瓣功能良好,未出现中度以上返流、再次住院、再次手术及其他不良事件。34例生物瓣膜置换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抗凝,随访期间未出现瓣膜衰败现象,瓣膜功能正常,心功能均明显改善。62例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机械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可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瓣周漏、出血事件及血栓栓塞等事件发生。结论手术治疗≥60岁二尖瓣病变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延长生存时间。但不同术式的远期效果有一定差异。瓣膜成形术后避免抗凝药物的应用,可避免抗凝并发症。生物瓣膜置换可达到瓣膜成形术的效果,但因其存在生物衰败,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在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中根据情况选择。机械瓣膜置换需要终生抗凝治疗,影响远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出血和血栓并发症,严格规律地监测凝血指标,可最大程度减少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随访了用Omniscience人工瓣膜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双瓣置换术后的210例病人。置入时间在1979年11月至1984年8月,有184例术后存活者,平均随访时限为28.5月或总共438病人年。病人年龄在5至75岁,平均为52±13.5岁、用于三尖瓣或肺动脉瓣或采用其他瓣膜设计者均未包括在此组内。五年(生命统计分析)无血栓并发症者在主动脉瓣组为96.1%,二尖瓣组96.4%,总数为95.7%。无血栓并发症及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仅1.1%病人年(5例,一例死亡)很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4.
近期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近年来在瓣膜替换术中应用人工生物瓣的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的 评价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在瓣膜外科中的应用趋势。对象 我院自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有 9例患者行生物瓣替换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5例 ,退行性变 2例 ,冠心病 2例。方法 全组 9例二尖瓣替换均采用MedtronicHankockⅡ型生物瓣 ,5例 2 7号 ,4例2 9号。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均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术后B型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功能良好。随诊近 1年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由于生物瓣应用于老年人有良好的耐久性 ,同时可以避免因抗凝治疗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因此 ,随着生物瓣的防衰坏处理的不断进展、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和经济的发展 ,人造心脏生物瓣膜将会得到重新的评价和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瓣因其血栓栓塞率低而更适合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不便的患者。然而,生物瓣的耐久性却是一个令人感到担忧的问题,其中钙化是导致生物瓣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置入儿童体内的生物瓣,2~4年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使用猪瓣换置心脏瓣膜已逐渐风行,主要原因是术后血栓栓塞率低、不需要抗凝治疗。自1974年7月到1976年12月作者用Hancock异种生物瓣连续为129例病人作主动脉瓣换置术,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3例,平均51.2岁(13~77岁),46例为主动脉瓣狭窄,3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6例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71%病人的心功能属Ⅲ或Ⅳ级。手术方法:体外循环用鼓泡式氧合器和转压式血泵,心肌保护采用全身中度低温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术近期及中期疗效,探讨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的适应证和应用前景。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月200例患者接受国产生物瓣膜佰仁思牛心包瓣膜治疗各种瓣膜病变。均经环氧氯丙烷改性新型生物瓣膜205枚。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140例,Ⅱ级60例。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行单纯左房室瓣置换103例,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58例,单纯右房室瓣置换10例,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长期随访180例,随访时间2个月~10年,远期死亡20例,生物瓣膜不同程度结构性破坏18例,再次手术12例。全组术后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94.44%、88.88%。5、10年累积瓣膜未衰竭率分别为95.55%、89.99%。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异种猪瓣已被广泛用于儿童人工瓣膜换置术。组织瓣有中央瓣孔,支架低,无需抗凝治疗,血栓栓塞率低以及不发生血管内溶血等优点。迄今为止,除了在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以外,还没有关于异种猪瓣换置术后发生血管内溶血的报告。本文报  相似文献   

19.
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的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经华法令抗凝治疗 12周以上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部位血栓患者 11例 ,男性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5~ 6 2岁 ,平均 (40 6± 5 7)岁。采用Inoue单球囊技术行PBMV。术后随访 1年以上 ,观察术中及随访期间有无体循环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 手术成功率10 0 % ,术中及随访期间无 1例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即刻及随访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于经适当的华法令抗凝治疗后的重度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耳血栓的患者 ,PBMV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应用阜外医院与航天部七○三所共同研制的钩孔型机械瓣(GK瓣)施行二尖瓣替换手术的临床结果。本组102例患者中,术后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6.9%。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室颤、无瓣本身的瓣失灵以及和抗凝有关的出血、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本文还就手术方法和术后抗凝治疗做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