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血中RVRNA敏感性以及病毒血症的情况。方法:应用2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外周血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RVRNA检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及测序证实。结果: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RVRNA 1例,血浆中RVRNA检测均阴性,2种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属于人RV VP7片段序列,与G1型相似性为94%,与G9型相似性为75%。检测出RVRNA阳性的病例有肠道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不同PCR方法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 RNA.RV可能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肠道外扩散,引起病毒血症造成肠道外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婴幼儿粪便A组轮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A组轮状病毒方法。方法选择轮状病毒内壳蛋白基因作为A组轮状病毒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平行检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敏感性与重复性。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46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1拷贝/μL;246份粪便样本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68例(27.64%);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48例(19.5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能够快速、准确检测A组轮状病毒,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3.
邱学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5)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为腹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该院1 56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 562例腹泻患儿中A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24.3%,其中以0~1岁组和1~4岁组最高,分别为23.3%和27.21%,以秋、冬季阳性率较高。结论对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A组轮状病毒方法。方法选择轮状病毒内壳蛋白基因作为A组轮状病毒的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平行检测,评价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敏感性与重复性。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样本246份,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的敏感性为1.0×101拷贝/μL;246份粪便样本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68例(27.64%);胶体金法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48例(19.51%)。结论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能够快速、准确检测A组轮状病毒,适合于大样本检测。 相似文献
5.
逆转录套式PCR快速检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行设计引物扩增轮状病毒基因6片段,用羟基磷灰石抽提病毒RNA,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等特点,共检测70例婴幼儿腹泻病例,其中38例阳性(54.3%),其阳性率高出PAGE检测法(37.1%)。 相似文献
6.
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腺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结论 成功建立PCR法可一次快速检出患儿粪便标本中的腺病毒,并区分F组和非F组型别,有望用于开展常规粪便标本腺病毒检测,并为肠道腺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肇庆市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对1026倒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026例腹泻病儿中捡出438倒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2.69%。男病儿检测阳性率为43.45%,女痛儿检测阳性率为41.05%。6个月-2岁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炭年龄段,检测阳性事为53.19%,9—12月份期闻总的检测阳性率为53.22%,明显高于其他月份(16.8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技术简单快速。结果可靠,适用于各级医院婴幼儿腹泻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邓正泊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3):106-106
轮状病毒(RotaVims RV)作为非细菌性版泻的重婴病原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它主璎通过粪-口感染多种动物。人作为被感染对象,常在秋冬季引起大范围流行,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检验方法一般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由于这些方法实验设备要求高、耗费用、耗时间,因此我科采用轮状病毒肢体金法对腹泻患儿进行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965例腹泻患儿粪便中检出 228 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3.63%.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0~6个月组占阳性例数的20.2%,>6个月至2岁组为 74.6%,>2~5岁组为5.3%.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大于6个月至2岁.男性患儿590例,阳性检出率为23.4%,女性患儿375例,阳性检出率24.0%.A群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的高发期,占阳性例数的80.7%.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应对该阶段的腹泻患儿常规进行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组轮状病毒常见G、P基因型进行检测。方法根据A组轮状病毒不同型别共有的VP4、VP7基因设计的引物分别用于G、P分型的第1次PCR扩增,然后用可以区分不同G型和P型的A组轮状病毒的引物进行第2次PCR扩增。对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和68例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了G、P型别的检测。结果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分别扩增出不同长度片段的条带。68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3为主,P分型以P8为主,其余型别少见。结论巢式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组轮状病毒常见G、P基因型进行检测。方法根据A组轮状病毒不同型别共有的VP4、VP7基因设计的引物分别用于G、P分型的第1次PCR扩增,然后用可以区分不同G型和P型的A组轮状病毒的引物进行第2次PCR扩增。对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和68例A组轮状病毒腹泻的粪便标本进行了G、P型别的检测。结果不同型别A组轮状病毒标准毒株分别扩增出不同长度片段的条带。68例被检测的A组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标本中G分型以G3为主,P分型以P8为主,其余型别少见。结论巢式PCR检测A组轮状病毒基因型的分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4.
腹泻患儿1 064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以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本院1064例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轮状病毒是导致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对患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本地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以单克隆抗体即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本院1 064例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轮状病毒足导敛肠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对患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疾病诊断,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62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即胶体金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623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89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0.34%。年龄段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6.59%;其次为1~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30.14%;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从发病季节上看,每年第四季度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3个季度,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较低。结论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定性检测为儿科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病因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2011年该院1 056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胶体金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RV-A).结果 1 056例腹泻患儿RV-A阳性率为32.8%(346/1 056);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34.4%(242/704)、29.5%(104/252),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0.5~2)岁患儿阳性率最高(56.8%),0~0.5、>2~4、>4~6岁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3.1%、25.0%、16.7%.全年以1~3月及10~12月为感染高发期.结论 RV感染阳性率无性别差异,以0.5~2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且好发于秋冬季节.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317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317例标本中检出阳性135例(42.6%),以2岁以下婴幼儿、第4季度、蛋花汤样稀便的检出率最高。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是诊断轮状病毒肠炎的敏感方法。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检测,对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