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症(CFS)认知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认知心理功能的试验研究方法对30例CFS病人及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CFS病人与正常对照组的数字记忆广度分值、再认能力分值、注意广度分值分别为(7.20±1.28)分vs(7.20±1.28)分、(0.56±0.20)分vs(0.56±0.20)分、(6.70±1.47)分vs(8.03±1.35)分。数字记忆广度、再认能力、注意广度分值之间呈正相关,与反应时分值呈负相关;简单、选择和辨别反应时呈正相关。结论肝郁脾虚CFS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 60例Tourett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数字划销测验的净分和失误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的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的测查.结果利培酮组疗后所有认知测查结果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 <0.05);氟哌绽醇组疗后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视觉记忆、视觉记忆(延迟),净分和失误率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或P <0.05);疗后利培酮组的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逻辑记忆(延迟)、正确反应数、非持续错误数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9.07±1.28 vs 8.07±1.20, 9.10±1.47 vs 7.37±1.52, 8.70±1.21 vs 7.30±1.34, 8.53±0.97 vs 7.73±1.53, 13.40±4.39 vs 10.50±3.18, P <0.01或P <0.05).结论利培酮对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氟哌啶醇对其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利培酮对Tourette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Tourette综合征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60例Tourett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次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数字划销测验的净分和失误率;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的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的测查。结果利培酮组疗后所有认知测查结果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氟哌绽醇组疗后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视觉记忆、视觉记忆(延迟),净分和失误率与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疗后利培酮组的算术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图画填充测验、木块图测验、逻辑记忆、逻辑记忆(延迟)、正确反应数、非持续错误数与氟哌啶醇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9.07±1.28vs8.07±1.20,9.10±1.47vs7.37±1.52,8.70±1.21vs7.30±1.34,8.53±0.97vs7.73±1.53,13.40±4.39vs10.50±3.18,P<0.01或P<0.05)。结论利培酮对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氟哌啶醇对其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对新兵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某军分区2012年42名新兵为研究对象,借助成套心理实验仪器对其反应运动时(包括反应时与运动时)、速度知觉、手臂稳定性、时间知觉、记忆广度(包括数字与字母)、深度知觉、短时记忆、注意广度等指标进行测量,采集其急进高原前后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法对各指标逐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臂稳定性(P<0.05)、时间知觉(P<0.01)、记忆广度(数字类,P<0.01)、深度知觉(P<0.01)、短时记忆(图形类,P<0.01)5项指标在急进高原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手臂稳定性、时间知觉两项功能表现平原好于高原;记忆广度(数字类)峰值急进高原前后均为8位,超过8位数后,平原锐减,高原则缓慢下降;深度知觉在急进高原前后均易出现看近现象,但在平原地区偏差更大;短时记忆(图形类)能力在急进高原后轻度增强;反应运动时、速度知觉、记忆广度(字母类)和注意广度在急进高原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进高原可能会对人体的某些认知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动作稳定性、深度知觉、时间知觉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生活方式的特征,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29例CFS患者和363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疲劳评定量表、饮食行为量表和生活习惯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饮食行为量表结果显示,CFS人群的代理摄食因子[(0.39±0.22)分vs(0.35±0.21)分]和饮食内容因子[(0.32±0.16)分vs(0.29±0.15)分]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体质认识、饮食心理、满腹感、饮食方法、饮食节律等因子积分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活习惯调查表显示,CFS人群的外出办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0.86±0.83)分vs(1.05±1.19)分,P<0.05],自觉体力状况良好程度[(1.26±0.64)分vs(1.41±0.60)分]和目前身体状况的良好程度[(1.16±0.70)分vs(1.28±0.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FS人群多有便秘习惯[(0.82±0.97)分vs(0.67±0.88)分,P=0.043].结论 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伴有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不正确,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控制和预防CF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4-18
目的探讨联想词序列训练法与随机序列训练法对老年人记忆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月门诊收治的无明显认知障碍的老年人60例,评估基线认知功能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实验组进行联想词序列训练,对照组进行随机序列训练,通过AVLT评估两组患者的记忆力。结果与随机序列训练组相比,联想词序列训练组即刻记忆得分AVLT2[(9.5±2.1)分vs (8.1±2.3)分]、AVLT3[(12.4±2.6)分vs (9.6±2.9)分]、即刻记忆总分AVLT-123[(28.2±5.7)分vs (23.0±5.5)分]、短时记忆AVLT4[(11.7±2.9)分vs (8.6±2.8分)]、长时记忆AVLT5[(10.8±2.9)分vs (8.1±3.0)分]、再认AVLT6[(13.8±2.3)分vs (12.3±2.4)分]、总得分AVLT-T[(64.5±9.4)分vs (52.0±9.8)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想词序列训练法可增强老年人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珠心算练习对小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为珠心算训练开发儿童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方法 对40名珠心算练习儿童和40名未练习儿童被试进行个别测验.结果 练习组在智商、智力百分等级、类同比较[(109.75±14.20)分,(0.6560±0.2069)分,(9.80±1.89)分]等项目上明显高于未练习组[(98.52±17.60)分,(0.4879±0.2532)分,(8.48±2.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存在性别差异;练习组心算效率(0.67±0.21)分非常显著(P<0.001)的高于未练习组(0.47±0.17)分、工作记忆广度(6.25±2.01)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13.50±4.30)分与未练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珠心算练习确实能够促进儿童工作记忆、计算能力、图形辨别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珠心算练习的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识别能力迁移到对图形的记忆和识别能力上,练习珠心算形成的能力具有迁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发代谢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和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MCCB、Stroop、数字广度、upsa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查.结果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CCB中的符号编码、言语记忆、数字序列、迷宫、持续操作[(27.07±10.46)分、(16.04±5.07)分、(13.39±5.18)分、(1.38±0.66)分、(1.23±0.68)分]与对照组[(32.18±12.12)分、(18.71±6.02)分、(15.79±5.48)分、(1.7±0.68)分、(1.6±0.74)分]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stroop和数字广度[(31.14±11.68)分、(13.77±3.64)分]与对照组[(36.57±13.32)分、(15.82±4.38)分]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是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于对照组.结论 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的记忆力与述情障碍的关系及海洛因依赖者记忆力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韦氏记忆量表(WM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6)对140例MPHD进行记忆力与述情障碍的评估.结果 MPHD韦氏记忆商数(MQ)、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联想学习、触觉记忆、背诵数字成绩[分值依次为(93.66±13.81)分、(9.39±3.32)分、(10.07±2.21)分、(5.83±3.54)分、(9.78±1.35)分、(9.91±3.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应分值依次为(102.90±12.34)分、(11.05±2.16)分、(11.30±2.11)分、(7.65±3.23)分、(10.77±1.08)分、(11.60±3.49)分];TAS-26总分与四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TAS-26因子与数字顺序1~100、视觉再生呈显著负相关;因子与数字顺序1-100、数字顺序累加、触觉记忆、理解记忆、记忆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MQ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TAS-26因子与受教育年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MPHD存在明显的记忆损害与述情障碍,二者密切相关;述情障碍与受教育年限是MPHD记忆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有和无冲动行为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 根据Barratt冲动性量表的评分将ADHD患儿分为ADHD有冲动组和无冲动组,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逻辑记忆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估其认知功能.结果 有冲动组在逻辑记忆[(10.28±3.79)分 vs (13.36±4.69)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应答数[(125.79±10.78)分 vs (103.51±8.87)分]、准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41.76±16.35)分 vs (23.62±13.17)分]、完成分类数等方面均差于无冲动组,差异有显著性,而2组在总智商[(93.56±13.42)分 vs (95.12±14.15)]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有冲动行为的ADHD患儿较无冲动行为的患儿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