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香柿蒂汤及其拆方对小鼠离体小肠收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丁香柿蒂汤对离体小肠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配伍机嗣. 方法 采用常规离体灌注小肠平滑肌标本运动实验方法 ,记录丁香柿蒂汤及其拆方对小鼠离体小肠收缩频率、平均肌张力及收缩幅度的影响. 结果 丁香柿蒂汤及其拆方对离体小肠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丁香柿蒂汤可降低离体小肠平均肌张力. 结论 丁香柿蒂汤具有降低离体小肠平均肌张力的作用,此作用与人参配伍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溃烂的一种病症,常反复发作久不愈合。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实证1.1 三焦实热 口疮起病急,数量多,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色分泌物,疮周红肿或水疱,烦躁口渴,目红面赤,胸膈烦热,唇焦干裂,咽喉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褐,脉数有力。治宜清热祛邪解毒,方用凉膈散加减(连翘12g、桅子9g、黄芩9g、大黄5g、生甘草5g、薄荷5g、射于10g、芒硝6g、银花15g)。兼咽喉痛者,可加桔梗12g、牛蒡子10g;口疮周围浮肿起水疱者,可加苡仁20g、木通6g。  相似文献   

3.
大黄的药理研究①泻下作用:大黄中含有的番泻甙类是致泄的有效成分,大黄酸蒽酮抑制乃Na 和K 有大肠向大肠黏膜的转运,致使水分滞留于肠腔,从而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大黄一般在用药后6~19小时可排出稀便,可治疗大便秘结。②活血作用:大黄可提高人体血浆渗透压,促进细胞外液进入  相似文献   

4.
肌肉瘫痪型全身横纹肌受累,以呼吸肌进行性瘫痪和全身软瘫为突出表现,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病性险恶,早期易误诊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1.重症肌无力型:表现四肢及颈肌明显无力,口渴多饮,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质干、苔白。方用:黄芪10g,防风6g,桂枝6g,甘草5g,花粉10g,当归6g,  相似文献   

5.
下法治验     
一、呃逆刘××,女,29岁,1976年4月2日初诊。因吃饭时生气患呃逆两个多月,呃声不断,声高气粗,十分痛苦,唯在睡眠时缓解。曾服丁香柿蒂散、桔皮竹茹汤等数十剂,皆无效,饮食大减,口苦,大便略干,舌尖红,苔白腻,脉滑数。拟通腑气,顺胃气,方用大承气汤加味: 厚朴12g 枳实12g 生大黄15g(后下) 芒硝30g(溶化) 刀豆壳15g一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一日泻下三、四次,服两剂呃逆明显减轻,三剂后症状消失,以开胸顺气丸善其后,未再发作。按:实证呃逆多由肝木横逆、胃失和  相似文献   

6.
施佳 《大家健康》2016,(5):91-92
目的:分析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80例呃逆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唇疮刘某,女,17岁,师范学生。口唇四周密布黄白色粟状丘疹。某医院与以何首乌、黄精、白及、昆布、海藻、甘草等两张处方共10剂不效而来诊。余自拟银翘蒲公汤与之,三剂而痊。银翘蒲公英汤药物组成:金银花20克,连翘、蒲公英、生地、麦冬各15克,芦根、花粉、栀仁、甘草各10克。二、呃逆欧某,男,40岁。因病求治于个体医生。医生疑为出血热,嘱其去医院。医院诊断非出血热。但服药后呃逆频作而来诊。于是以古方“丁香柿蒂汤”加味予之,两剂痊愈。加味丁香柿蒂汤药物组成:北沙参20克,枳壳、法夏、柿蒂、厚朴各12克,公丁香、吴茱萸各6克,芦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80例呃逆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香柿蒂汤加减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1986年2月至1987年7月,用自拟祛瘀开窍汤治疗中风偏瘫21例,现小结如下。一、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钩藤15g,水蛭10g,石菖蒲15g,远志6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服用方法病人入院后均服本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个月后评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药物组成防风50g,荆芥穗25g,薄荷50g,麻黄50g,大黄50g,芒硝50g,栀子25g,滑石300g,桔梗100g,石膏100g,川芎50g,当归50g,白芍50g,黄芩100g,连翘50g,甘草200g,白术(炒)25g。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剂型及用法用量水丸,每20丸重1g。口服。6g/次,2次/日。  相似文献   

11.
大黄治疗重症肝炎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黄处方用名有生军、生川军、生锦纹、生大黄、制军、制大黄、熟军等。功能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下瘀血,破症瘕。往常多用于大便秘结、热毒疮疖、瘀血凝滞、跌打损伤。近几年来,随着祖国医药的挖掘发展,发现大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烧伤及急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2.
呃逆,古称“哕”、“哕逆”。《素问·宣明五气论》曰:“胃为气逆为哕为恐”。指出呃逆与中焦气机逆乱有关。 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先生治疗呃逆疗效显著,现整理典型一例,报导如下。 患者,男,74岁,2000年4月6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胆囊多发性结石、慢性胃炎病史。2月前,连发2 次重感冒,病后继发呃逆二旬不止,经多方求治无效。刻下呃逆频作,时泛清水,口干神软,胃纳欠佳,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痰热恋膈,胃失和降,治拟清化痰热,和胃降逆。代赭石15g,旋覆花(包煎)10g,姜半夏10g,炒竹茹10g,陈皮5g,丁香5g,柿蒂10g,刀豆子15g,炒黄连3g,茯苓15g,佩兰叶10g,绿萼梅10g,太子参15g,浮小麦30g,7剂。 按:方中旋覆代赭汤化痰降逆、益气和胃,合橘皮竹茹汤清虚热、止呃逆,配丁香柿蒂汤使药中寓清于温、行中有补。三方化裁,共奏化痰降逆之功。尤妙在炒黄连一味,使清热降逆之功更宏。配佩兰叶、绿萼梅芳香化浊、和畅气机;浮小麦养阴和胃,加强了清降之功。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滋阴抗瘤汤治疗鼻咽癌放(化)疗后综合征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生地黄30g,沙参30g,天冬15g,麦冬15g,玄参30g,山豆根10g,白花蛇舌草30g,金银花30g。病例1.龙某,男,41岁,干部。1981年8月就诊。患者于同年5月经某肿瘤医院确诊为“鼻咽癌”,行放射和化学治疗3月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自觉头痛鼻塞感加重,伴口干咽燥,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乃就诊于我院。检查:表情痛苦,面色无华,右侧面部肿大,鼻腔充血,舌质红绛、少苔,脉细数无力。证属放疗伤津,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抗瘤汤加辛夷、白芷、大黄。服6剂后,大便通畅,头痛鼻塞愈。原方化裁续进。两个月后,诸症告失。原方  相似文献   

14.
薄层扫描法测定蒙药六味安消散中土木香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安消散又称阿木日-6或西吉德-6,是由土木香、寒水石、诃子、山奈、大黄、碱面等六味药材组成的散剂,蒙医临床较常用,主要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胃腹胀满,大便秘结,胎衣滞留,胃痉挛.其中土木香中的土木香内酯,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含量,方法简便,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5.
消渴降酮汤:生地30g,知母15g,元参25g,寸冬15g,花粉15g,生石膏30g,栀子15g ,黄连10g,山药30g,桃仁15g,大黄7.5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消渴丸10粒,日3次口服.加减法:①如服药后大便已通改为大黄与其他药物同煎或去大黄;  相似文献   

16.
笔者用五味子丸治疗老年性咳喘证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组方及应用 五味子30 g,甘草30 g,芡实30 g,芒硝20 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 g,每日早中晚各含化一丸徐徐咽下,10 d为一疗程.本方作用:补气滋肾、清热润燥通便.主治肺、脾气虚、肾水不足之咳嗽,气喘、大便秘结等症.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男34例,女6例,年龄34~76岁,50岁占70%,其中脑血栓形成38例,脑栓塞2例,本组轻型9例,中型25例,变型6例,住院天数平均27.5天,病程最短10h,最长1周。 治疗方法:①补阳还伍汤加减:黄芪30~10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服。舌红干少苔者加生地24g,玄参15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痰多失语加菖蒲9g,郁金9g,竹沥30g,天竺黄9g,舌胖加仙脾15g,巴吉天15g。每日1剂,煎水分2次服。每10剂1个疗程。 西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i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每日1次静滴,10天为1个疗程。 重症病人吸氧,加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丙静滴,有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加用速尿或20%甘霹醇,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素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如何正确运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使该药既能充分发挥泄浊降氮功用,又可避其损伤正气之副作用,提出三点临床体会。一,辨虚实:慢性肾衰凡湿浊痰热壅盛者,大黄可重用;而虚实错杂、正虚为主者,应以扶正补虚为主,佐用少量大黄。二、分寒热:热浊显著者,大黄用量可适当增加;寒浊者,大黄用量宜减并配以温阳袪寒之药。三、察大便:患者大便秘结,气臭,每天排便少于三次者,大黄可增大用量,反之则应减量。  相似文献   

19.
本组病例男性45例,女性18例;病种接触性皮炎31例,药物性皮炎9例,荨麻疹18例,急性湿疹6例。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由防风10g、荆芥10g、蝉蜕10g、苦参3g、淡竹叶15g、土茯苓20g、甘草5g组成。皮疹出现在上半身者加黄芩,出现在下半身者加黄柏,遍及全身者加山栀子。大便干结或不通者加大黄、枳实。总之,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20.
矮大黄RheumnanumSiev.exPall.又名戈壁大黄,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和甘肃。甘肃省大黄属植物民间药用状况调查研究表明其具有清热缓泻、健胃安中之功效,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口干,口渴,口臭,腕腹痞满等证[1]。体外活性筛选表明,矮大黄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具有清除作用[2]。先前已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