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是流行于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及非洲中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我国台湾、东南沿海、北京有报道,既往云南尚未报道,我们近来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汉族,云南籍。因头昏、低热、腹胀一月,高热2d于...  相似文献   

4.
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AdultT-CeIlLeukemia/Lymphoma。ATLL)是一种具有特征性临床和病理表现的疾病,现报道一例如下。男性,21岁,住院号234697,右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半个月,头痛三天入院。于82年12月无意中发现右锁骨上有一花生米大硬结,不痛。于83年3月发现硬结增至核桃大,伴疼痛及咽痛,无发热,经抗菌治疗十余天无效,肿物不断增大,但疼痛减轻,同时发现右枕部及颌下亦有花生米大之结节。  相似文献   

5.
HTLV—I相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彭春  蒋玉玲 《白血病》1997,6(2):98-100
  相似文献   

6.
7.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由I型人T细胞淋巴瘤病毒I型(HTLV-1)所引起,其胃损害还未有文献进行确切的描述。该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ATLL的胃损害,包括ATLL的胃浸润。 研究对象为1981~1994年日本Saga医学院收治的110例ATLL中的76例患者,其中急性型20例,淋巴瘤型46例,慢性型6例,隐匿型4例。不论患者有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用透射电镜对最近发现的12例ATLL中4例急性型患者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主要特点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与正常淋巴细胞大小相似,偶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核为多形性,表现为切迹、凹陷、扭曲、折叠、脑回状、分叶或花瓣状。细胞器减少和发育不良,线粒体肿胀和变性。1例见类病毒颗粒。结论对ATLL细胞超微结构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和探索ATLL的致病过程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月清等于1976年首次提出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其临床特点为:1、成年人发病;2、皮肤病变,肝脾淋巴结肿大多见,胸腺不受侵犯;3、周血往往可见扭曲核的异常原始淋巴细胞,用这种细胞株做抗原检查血清中含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I型病毒(HTLV—I)抗体( );4、贫血及骨髓受累  相似文献   

10.
马一盖  潘子昂 《白血病》1999,8(4):217-219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嗜人T细胞病毒I型(HTLV-I)相关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用透射电镜对最近发现的12例ATLL中4例急笥型患者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 主要特点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与正常淋巴细胞大小相似,偶见较大的异形淋巴细胞,核为多形性,表现为切迹,凹陷,扭曲,折叠,脑回状,分叶或花瓣状,细胞器减少和发育不良,线  相似文献   

11.
伴骨髓增生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李振玲马一盖王银平廖军鲜王质彬董彭春黄泛舟郦筱能来亚杰龙红蒋玉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主要以1982年的FAB分型标准[1]为基...  相似文献   

12.
一、成人T 细胞白血病(ATL)ATL 首先由高月清等人于1977年提出,并描述了其临床特征。特别是最先注意到病集中在日本的四国南部和九州,使人们想到了非洲Burkitt 淋巴病的地区分布,并高度怀疑此病存在着某种类似EB 病毒的致病因子。二、成人T 细胞白血病病毒(ATLV)的发现1979年三好等应用人脐带血的白细胞与ATL 患者的末梢血混合培养,从而确立了来自ATL 的细胞株MT-1。1981年日沼等发现,以MT-1与ATL 患者的血清反应后,再与标有荧光素的抗人IgG 反应,有一定的细胞产生荧光,这种抗原称为(ATL)相关抗原,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25岁,2010年在我院经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平时口服羟基脲及注射干扰素治疗,因患者依从性差,后自行停药约1年余。  相似文献   

14.
一位出生于长崎的64岁女性,出现右颈部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经活检(并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和分期检查,诊断为弥散型B细胞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Ⅳ期。经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强的松龙、阿霉素和6-巯基嘌呤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9年后,左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并发现皮疹和白细胞增高,其中85%为异常细胞,核呈分叶和卷曲优畸形,还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和GOT、GPT增高。骨髓增生低下,有10.5%的异常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检查证实皮肤浸润细胞都是T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为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亚群.ATLA抗体滴度为1:160,外周血淋巴细胞Southern。blot分析证明有HTLV前病毒DNA的单克隆整合,  相似文献   

15.
16.
NK/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和认识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特点。方法:选用NK细胞特异性抗体CD56,T细胞特异性抗体CD3E,对117例T细胞淋巴瘤进行标记。结果:117例T细胞淋巴瘤中26例CD56(+),CD3ε(+),阳性表达率为22.2%,26例中结外淋巴瘤16例(61.5%),其中15例位于鼻部;淋巴结内10例(38.5%),26例中18例(69.2%)表现为细胞的多形性特点,12例(46.2%)有凝固性坏死。结论:NK/T细胞淋巴瘤免疫学特点是CD56与CD3ε共同表达,NK/T细胞淋巴瘤多发生在结外,以发生于鼻部者为多,少数发生在结内,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和肿瘤组织的凝固性坏死是主要的病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5年~1998年共收治3例被误诊为慢性鼻炎而进行手术治疗的鼻腔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加强临床上对此病种的认识,做到及时确诊,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刺激,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27岁,因进行性鼻塞、流涕4年,上述症状加重伴右侧颞顶部头痛2年入院,于入院前2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炎”,并施以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出现反复发热39℃,精神差,食欲不佳,体重下降约10公斤,鼻腔内结痂,流粘涕,于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发生右侧鼻腔反复流血。入院时检查体温38℃,慢性病容,消瘦,精神差,心肺…  相似文献   

18.
李信阳  吴斌  杨威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74-2178
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NKTCL)的发病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信号通路及蛋白表达异常相关.本文就NKTCL相关基因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NKTCL基因异常包括基因突变和缺失等,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信号转导.其中,EBV相关基因LMP1表达产物为LMP1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破坏细胞信号传导通路;KIR2DI4、EZH2、DDX3X及c-Myc基因异常通过调节免疫应答、DNA转录等途径影响细胞周期;TP53、JAK3、PTPRK、PRDM1及BCOR基因异常通过编码蛋白、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等途径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在基因水平对NKTCL进行深入研究会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NKTCL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靶点,完善预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2个月,胃镜发现食管肿物7 d 入我院,患者于2013年12月出现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伴腹胀、呃逆、反酸,不伴发热。胃镜检查可见食管多发隆起型肿物,取组织活检检查,我院病理结果会诊示:(食管中下段)NK/ T 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3(﹢)、CD5(-/﹢)、CD2(﹢)、CD7(﹢)、CD56(﹢)、Gran-B (﹢)、EBER(﹢)。实验室检查:EB 病毒 DNA 7.54×105(正常参考值﹤5×102),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正常,甘油三酯2.41 mmol·L -1(正常参考值﹤1.7 mmol·L -1)。CT检查示:鼻咽部无明显异常,食管下段管壁增厚(图1)。骨髓穿刺无明显异常。行改良 SMILE 方案(甲氨蝶呤2 g·m -2,d1;地塞米松40 mg,d2~4;异环磷酰胺1.5 g·m -2,d2~4;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 u ·m -2, d3~9;依托泊苷100 mg·m -2,d2~4)化疗6周期,化疗后 EB 病毒 DNA 正常,评价疗效为 CR(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