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1989年10月-1993年6月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80例(共93个瓣)的治疗体会。男35例,女45例,年龄6~59岁。包括二尖瓣替换52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13例。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为8.75%。文章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和术后抗凝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1993~1997年,我们采用国产侧倾碟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56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23~62岁。二尖瓣粘液样变性3例,二尖瓣腱束断裂1例,余均系风湿性瓣膜病。术前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40例,Ⅴ级16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56例,32例有心房颤动;心胸比例0.56~0.84。行二尖瓣替换术47例,双瓣替换9例。术前对反复心衰、心功能Ⅲ级以上或肺动脉高压者,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剂及扩血管药物,必要时加用少量类固醇激素,术前有风湿活动者行抗风湿治疗。全… 相似文献
3.
4.
儿童进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下简称换瓣)较成人复杂;主要因为人工瓣膜的大小会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显得相对性狭窄,瓣膜的耐久性要求较高。儿童多喜爱活动,容易受到外伤而出血,抗凝治疗的使用受到限制等。此外,其死亡率亦高于成人。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姑息手术来推迟换瓣时间。但对于一些心脏瓣膜疾患使心功能受到明显损害的婴幼儿及儿童,换瓣往往能取得显著效果而挽救了生命,因此对这些儿童及早换瓣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儿童换瓣的有关问题你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1960年,Starr和Harken应用人造球瓣分别为病人替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获得成功。此后,近20年来每年都有成千的病人接受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时在手术技术以及人造瓣膜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率逐渐下降。随着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人造瓣膜的坚牢程度和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的改善。现今使用的人造瓣膜可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这两种瓣膜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7.
本院自1984年3月至1992年12月,应用侧倾碟瓣、牛心包生物瓣和St.Jude瓣施行心脏瓣膜替换122例。除1例外,病因均为风湿性病变。二尖瓣替换96例,双瓣膜替换17例,主动脉瓣替换9例。心功能(NYHA)Ⅲ级者78例,Ⅳ级者2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5例(12.3%)。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室颤动,细菌性、霉菌性心内膜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83例随访6~96个月,晚期死亡5例。余均症状改善,多数已恢复工作。本文还就换瓣手术指征,心室颤动的原因,重症患者机械呼吸的应用,术后心内膜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50例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后早期死亡13例(8.6%),其余137例经过3个月至6年随访,晚期并发症12例(8%),死亡2例(1.3%)。本文阐明了术后劳动能力的恢复与术前心功能、手术时机、病期长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从一九九二年七月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718例.其中巨大心脏(心胸比例>70%)58例占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的8.7%,手术死亡率13.8%.现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围术期处理体会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及分析本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35~65岁,病程5~38年.Marfan’s综合征2例,Ebstein2例,余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全部病例心胸比例0.70至0.93,其中左房内径≥80mm(最大达140mm)占56.7%,左室舒末内径≥80mm占21%,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肺动脉平均压40mmHg~82mmHg(1mmHg=0.133kPa),肺活量占预计值的34%~70%,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38%~85%,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技术操作和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方法和结果: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7月-2000年12月76例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者18例,严重心律失常者5例。肾衰死亡者2例,顽固性心衰死亡者9例,手术死亡率14.5%,余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胸片,心胸比例平均下降15.8%,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提高,但均未达到正常范围。结论:术前使全身及心功能储备达相对最佳状态,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和解剖畸形的合理校正以及适当的术后早期处理,对降低巨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心包粘连与心脏瓣膜替换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心血管病研究所田作春,朱建宝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可能合并心包粘连,这给心脏瓣膜替换术造成一定困难。我所1982年11月至1992年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251例,术中遇有较重心包粘连11例,占4.38%... 相似文献
18.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4,(2)
历史回顾在能够制造满意的人造全-心脏瓣膜以前,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非直视和直视瓣膜分离术,以解除瓣膜狭窄。但由于病变的瓣膜常同时具有关闭不全,因而使手术的成功受到了限制。而且,瓣膜组织的丧失、钙化及纤维化,往往限制了能够解除狭窄的程度;在解除狭窄的过程中并常会导致关闭不全。过去曾经做过许多努力,冀用心包膜或人造瓣叶来替换单个瓣叶,或用心包膜或纤维织片来延伸瓣叶,借以恢复瓣膜的功能,但均未能获得肯定的效果。 1954年,Hufnagel介绍了一种置于胸主动脉中的笼罩-球型人造瓣膜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从而开始了人造心脏瓣膜的新纪元。Hufnagel人造瓣膜是一种树脂球 相似文献
19.
报告8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心肌保护及体外循环情况。认为除了注间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术后管理外,还应强调术前、术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心脏瓣膜替换52例,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25~69岁。术式为二尖瓣替换4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6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8例,冠状动脉搭桥1例。结果:术后并发脑栓塞2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脑损害;急性心包压塞1例,经及时心包引流治愈。随访3个月至16年,获访47例,晚期死亡1例,其余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有效预防脑栓塞和术中、术后出血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