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水军医继续教育训练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革潜水军医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办法,提高潜水医学保障能力。方法:教学中增加基本潜水技术、加压舱安全管理和使用、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环境下患者的护理技能、潜水疾病治疗和高压氧临床治疗等训练内容。结果:学员可在短期继续教育训练中掌握基本潜水技术,了解潜水员心理学及常用心理疏导办法,掌握潜水疾病患者的护理和治疗。结论:在潜水军医继续教育中增加潜水技术、加压舱使用管理、潜水员心理学、高气压治疗临床实习等教学内容,可增强受训人员的潜水医学保障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完善兼职潜水员着69-3型潜水装具轻潜水训练的实施与医学保障.方法 36名兼职潜水员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地进行潜水训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海上实作中进行医学保障.结果 潜水训练顺利完成,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溺水等潜水疾病,兼职潜水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的施训方法和有效的医学保障是完成兼职潜水员轻潜...  相似文献   

3.
自携式潜水装具是一套脱离水面、直接支持潜水员的、自给自足的单人水下生命支持装置.应用自携式潜水装具执行轻潜水作业任务,必须由身心健康、训练有素、能在水下自由游泳及独立执行潜水技术任务的潜水员[1]携可靠的潜水装具来完成.为了提高我海军轻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自携式潜水装具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训练人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潜艇艇员水下脱险训练是一项既复杂艰苦又带有一定危险性的特殊技能训练。自 1974年至今我部共完成了 2 0万人次的脱险训练 ,现将脱险训练的医务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训练基本情况与内容1.1 基本情况 参训学员是每年新入校的潜艇兵和潜艇士官 ,男性 ,年龄 17~ 2 2岁 ,训练时间为每年3月~ 7月 ,全部采用室内模拟潜艇脱险设备进行训练。1.2 训练内容 学习潜水脱险训练的基础理论 ,潜水疾病的发生及预防知识 ,2 - 8潜艇艇员脱险装具的使用和实际的潜水及脱险训练。1.2 .1 潜水池内轻潜水训练。学员经基础理论学习、陆地练习后 ,在…  相似文献   

5.
12~60m 空气潜水水下阶段减压表曾经作过17个深度、44个方案共141人次模拟潜水实验观察,无减压病发生,各项生理指标也无异常改变。为进一步验证本表的实际潜水减压效果,结合修建铁路大桥、水库潜水作业及实海潜水训练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材料和方法参试潜水员共512名,参试前均经体检合格并经加压锻炼。验证期间观察的指标包括减压病症状体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3月 2 4日至 4月 2 6日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军潜水军医学习班”。本期学习班有学员 12名 ,他们来自海军潜艇部队的第一线。在教学中我院突出了 :(1)加压系统操作技能训练和高气压适应性训练 ;(2 )潜水员心理学及心理干预方法学习 ;(3)潜水基本技术训练 ;(4)潜水疾病临床治疗实习。经过 34天的学习 ,学员们较好地掌握了潜水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潜水技术、潜水医学保障技能及部分治疗潜水疾病的经验 ,成为新时期我军首批掌握潜水技术的潜水军医 ,为在今后的潜水医学保障中更准确把握潜水员的技能、心理状态和有…  相似文献   

7.
中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在潜水训练、潜水作业档中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初学潜水者中更为常见,但二者并发的报道不多见.现将某基层单位在组织潜水训练中发生的4例中耳气压伤(其中2例并发鼻窦气压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饱和潜水心理干预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饱和潜水是援潜救生等潜水保障任务的重要手段,是诸多潜水方式中作业效力较高的一种潜水方式。此种潜水方式需要有配套的潜水设备以及完善的技术条件作支撑,同时对潜水员和医学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饱和潜水一般适用于大深度潜水作业,不仅要求潜水员有精湛的潜水技术,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我部于2010年9月在某海域组织了模拟实战条件下60 m饱和潜水训练。  相似文献   

9.
为今后在海上实施大深度饱和潜水实潜打好基础,由海司航保部牵头,南海舰司航保处主持,海军医学研究所负责组织实施的94海军饱和潜水预训班训练,于1994年lO月30日至11月25日,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的饱和潜水综合实验室内进行。参训的12名潜水员在完成为期9天的饱和潜水技术基础理论和有关生理医学知识的学习,饱和潜水设备系统和国产 HS-801新装具的操作使用,以及进行了管供式潜水和潜水钟帮司潜水(bounce diving)等一  相似文献   

10.
1984年11月我们对23名潜水员在近海现场氦氧潜水训练进行了60m 和80m 两个深度潜水前后心阻抗血流图(ICG)和心收缩间期(STI)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和海军的不断发展,对海上潜水作业能力及援潜救生保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海军大深度氦氧常规潜水作业能力,海军某部组织了海上氦氧常规潜水训练,笔者为此次训练提供了医学保障,保证了潜水员的安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于红  陈瑜  续雅琼  苏颖 《海军医学杂志》2007,28(2):F0003-F0003
夏季大量的海蜇聚集在渤海海湾,在此期间,海上游泳及潜水者容易被海蜇蜇伤,轻者发生皮炎,重者可能致死.2006年夏季,某部海上潜水训练时发生海蜇蜇伤致皮炎2例.  相似文献   

13.
<正>水下技能训练是海军潜水队员常规训练的重要课目。良好的潜水装具、高气压设备及室内训练场所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潜水训练时人装安全的重要保障。1潜水装具的日常保养在每次水下训练结束后,潜水装具均需用干净的清水彻底清洗,以洗净泥沙、海藻等污物。晾晒时,避免太阳光直接暴晒,以防止某些材质加速劣化,应在阴凉处风干再收进凉爽干燥的地方存放,以延长潜水装具的使用寿命[1-2]。1.1开式自携装具保养(1)潜水服。主要分为湿式服和干式服。湿式服按常规方式冲洗晾干。干式服在每次使用后如有渗水或沾染有人体汗液时,内部也需清洗干净,  相似文献   

14.
潜水作业在援潜救生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安全潜水对于整个任务的圆满完成非常重要。潜水医学保障工作是安全潜水的关键步骤之一,对于提高我海军援潜救生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起,我单位多次组织自携式轻潜水、通风式重潜水和氦氧重潜水训练及援潜救生任务演练等重大任务的医学保障工作,在医学保障工作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结合潜水生理医学知识对常见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海军为普及饱和潜水技术,适应部队和四化建设发展需要,1984年8月16日~10月23日,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举办了首次饱和潜水技术训练班,取得园满成功。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的较大规模的饱和潜水技术训练班。训练期间,海军刘华清司令员、杨国宇付司令员、海后王建英付部长在所内视察期间,分别到饱和舱看望了潜水人员和工作人员,并和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资料 2005年8月某部进行氦氧常规潜水训练,潜水过程中发生1例氦昏厥,具体情况如下:某潜水员,男,28岁,潜水工龄8年,下潜前体检:主诉良好,体温(腋)36.5℃,脉搏68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10/80 mm Hg,心肺检查及五官科检查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潜水钟潜水用气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水钟潜水和巡潜用气量估算是潜水医学保障的重要内容。用气量估算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潜水的安全和效率,用气量估算不足会直接威胁潜水安全;而估算过多,除了浪费外,还会额外增加潜水船上气体储存和装载负担,特别是氦氧潜水作业。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建立了潜水钟潜水用气量估算方法,已多次用于潜水实践,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潜水用气量,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优化。1计算公式潜水钟潜水用气包括潜水钟用气和巡潜用气两部分,通过理论推算和潜水实践用气量的检验,形成如下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载人潜水实验是科研潜水的重要内容,集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与潜水活动本身的危险性于一体,工作内容的高风险决定了其对潜水医学保障的要求更高,内容和程序也更为复杂。其中,潜水员的选拔与训练,加、减压方案的选择,潜水员医学监护以及潜  相似文献   

19.
饱和潜水是国际上近二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潜水技术,近年来,一些潜水技术先进国家均在向大深度进行实验探索。为适应我国四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于1982年在“勘察一号”潜水母船上,进行了一次深度200米的氦氧模拟饱和潜水训练,组织了相应的医学保障研究。其目的是通过了解机体在此高压条件下,长期生活、工作时的生理变化规律,为制定今后海上实际作业时的  相似文献   

20.
开发海洋资源、维护海洋安全和海洋国土权益使得潜水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作为潜水技术重要保障力量的潜水医学人才在我国却非常匮乏,如何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潜水医学人才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麻醉学院的潜水及高气压医学培训课程,借以反思我国现行的潜水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我国潜水医学教育,加强潜水医学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