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治疗严重移位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应用肩胛骨外侧切口人路对11例严重移位的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体部骨折5例,外科颈骨折3例,关节盂缘骨折2例,关节盂窝骨折1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为12个月.结果 患者各阶段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22周,平均9周.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结论 肩胛骨外侧切口入路比较适合于肩胛骨体部、肩胛骨颈部、关节盂缘、关节盂窝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手术.但由于该切口偏于肩胛骨外侧,用于肩胛冈骨折时须延长切口.该切口不适合用于肩峰骨折及喙突骨折.肩胛骨外侧切口配合应用多孔重建钢板,可取得肩胛骨体部和颈部骨折的良好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2.
童贤平  朱峰  卢进 《中国骨伤》2007,20(6):382-383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肩胛骨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3~62岁,平均42岁。全部采用后入路肩胛外缘切口,如有肩胛冈骨折或肩峰骨折另作辅助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8周,按Hardegger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3例,良5例。无钢板断裂、松脱,骨折移位,骨不愈合,感染,再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后外侧缘切口内固定肩胛骨外侧缘、肩胛冈治疗肩胛骨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9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经改良切口进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根据H 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2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通过改良切口进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尤其是Miller型、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9~63岁,平均34.3岁。根据Miller分型,A型2例,C型1例,型3例,型5例。合并肋骨骨折8例(其中6例伴发血气胸),多发性四肢骨折5例,颅脑损伤1例,脊柱骨折2例,腋神经损伤1例,浮肩损伤1例,肩胛上神经损伤1例。前方入路2例,后方入路9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55个月,平均21.2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1.8%。结论肩胛骨骨折需完善术前评估。对于型、型骨折,选取Judet入路,以重建钢板固定,有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及损伤小等优点,前方入路可用于部分型骨折。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卫忠  张海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2,25(8):687-68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38.7岁;伤后至就诊时间1h~10d,平均3d。肩胛体骨折3例,肩胛颈及肩胛体骨折4例,肩胛颈及肩峰端骨折4例,关节盂及喙突部骨折2例,肩胛冈及喙突部骨折1例。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采用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8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根据Hardegger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9例,良3例,可2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重建肩关节稳定,促进关节功能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8.
肩胛骨外侧切口治疗肩胛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8年2月~2012年2月,我院采用肩胛骨外侧切口治疗14例肩胛骨骨折的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8~62岁。单纯肩胛骨骨折6例,合并肋骨骨折5例,合并锁骨骨折3例。根据Hardegger分类:肩胛骨体部骨折7例,肩胛颈骨折7例;其中合并肩峰骨折2例。1.2手术方法采用肩胛骨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9~55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肩峰喙突骨折1例,体部骨折12例,颈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侧上肢消毒包扎放置于手术台上,以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8-01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肩胛骨骨折。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65.3±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0.4±13.5)mL。术中未发生腋神经、旋肱后动脉损伤。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1~19)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期间无深部感染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20.6±6.3)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1例,良3例,可2例,差2例;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7.5±9.7)分。结论采用肩胛骨直切口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颈部及肩胛冈骨折具有创伤小、快速康复、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肩峰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峰基底部骨折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4~62岁,平均36.3岁。均为创伤性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4.6 d。术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以及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均获门诊随访,平均时间8.9个月(4~13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8~14周(平均10.6周)经X线片或三维CT重建提示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5分;肩关节功能Hardegger评价优2例,良4例,可1例。无切口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下撞击症、骨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肩峰基底部骨折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改良后侧入路应用重建锁定接骨板固定肩胛骨体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9年11月应用锁定重建接骨板治疗复杂性肩胛骨骨折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6~64岁,平均36岁;伤后就诊时间0.5h~11d,平均3d。其中合并同侧锁骨骨折9例,肩锁关节脱位2例,多发肋骨骨折16例,肱骨干骨折1例,胸腔积液、肺不张、肺挫伤等5例。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35个月,平均19个月。按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改良后侧入路利用锁定重建接骨板治疗复杂性肩胛骨体部骨折具有创伤小、暴露清楚、固定坚强可靠、可早期行关节功能活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改良Judet联合外侧入路治疗肩胛骨体部严重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06年至2009年对35例肩胛骨体部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改良Judet联合外侧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次收集的肩胛骨骨折均为MillerAda[1]标准分型的Ⅳ型骨折,共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28~46岁,平均37岁;车祸伤25例,矿难7例,高处坠落伤3例;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性骨折1例。  相似文献   

14.
张功林  章鸣 《中国骨伤》2008,21(4):313-315
肩胛骨骨折相对少见,多因高能量创伤致肩背部遭受直接暴力所致。常伴有合并伤,高达80%~95%,应注意检查臂丛神经、血管以及同侧肢体损伤。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肩关节无痛性有效的肩关节活动功能。移位性关节盂骨折﹑肩部悬吊复合体联合损伤﹑浮肩损伤以及移位性肩胛颈骨折均应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必须牢固可靠,能耐受早期肩关节活动。康复训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患者应坚持肩关节活动至骨折牢固愈合。  相似文献   

15.
双入路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13例肩胛颈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9 ~52岁,平均35.3岁.按Euler等分型方法将肩胛颈骨折分为:解剖颈骨折3例,外科颈骨折10例(A型7例,B型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5 mm重建钛板和螺钉固定.通过肩胛骨前位X线片测量肩胛盂成角和盂极角(GPA).末次随访时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和Herscovici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 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获6~ 37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1例,接近解剖复位2例.术后7~9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肩胛盂成角(27.1°)与GPA(36.2°)均较术前(55.1°、17.1°)有所改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9.6分(54 ~ 95分),其中优9例,良3例,差1例;Herscovici功能评分平均为14.7分(12~16分):优8例,良2例,可2例,差1例.无肩胛上动脉神经损伤、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颈骨折可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和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肩胛骨骨折的手术人路选择标准、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161例,男120例,女41例;年龄20~65岁,平均38岁.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94例行CT三维重建.单纯型骨折54例,混合型骨折107例,共302处.根据Miller分型:Ⅰ A型25例,Ⅰ B型23例,Ⅰ C型25例,ⅡA型26例,ⅡB型28例,ⅡC型29例,Ⅲ型54例,Ⅳ型92例.其中Ⅲ犁肩盂骨折根据Ideberg分型:ⅢA型11例,ⅢB型10例,ⅢC型12例,ⅢD型13例,ⅢE型8例.合并多发伤112例,其中锁骨骨折致浮肩损伤14例,肩胛上神经损伤8例,多发肋骨骨折87例,血气胸和(或)肺挫伤53例,颈椎损伤8例,同侧肩关节脱位15例,同侧肱骨近端骨折12例,肩胛胸壁分离1例.前方入路11例(Ⅰ C型7例、ⅢA型4例),标准后方入路12例(Ⅰ B型3例、Ⅱ型8例、Ⅲ型1例),后上人路14例(Ⅰ A型2例、Ⅰ B型1例、ⅢC型6例、ⅢD型5例),后外入路10例(ⅡA型3例、ⅢB型3例、ⅢC型2例、ⅢD型2例),前后联合入路22例,改良Judet入路92例.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其中32例随访1~7年,平均38.5个月.术后3个月Rowe疗效评价,优102例、良33例、可18例、差8例,优良率84.4%.结论 肩胛骨骨折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类型和手术目标区.针对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以操作安全、简单便捷、出血量少、损伤小、暴露骨折充分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所有骨骼损伤的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多在切开复位后行克氏针张力带或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和功能恢复慢,术后易发生隐神经髌下支的损伤、切口皮肤坏死和感染等并发症。自2002年3月以来,在C形臂X线机监测下闭合复位,经皮行克氏针  相似文献   

18.
陈红卫  赵钢生  潘骏 《中国骨伤》2010,23(9):708-710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0~65岁,平均37.3岁。牵引复位后,于双侧髂后上棘外侧顺髂嵴做弧形切口,长3~5cm,在患侧将重建钢板通过皮下隧道到对侧,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6±0.99)cm、(42.61±7.97)min、(168.61±40.44)ml。术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评价,优12例,良18例,可6例。结论: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骨盆后环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