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实施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1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联合腹腔镜辅助下的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51例、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61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炎症因子、肺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腔镜组FEV1、FEV1/FVC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5d腔镜组IL-8、TNF-α、IL-10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腔镜组的肿瘤复发率为41.18%、生存率为68.63%;而传统组分别为31.15%和73.77%。[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轻,手术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集的112例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施行时间先后顺序将全组病例平均分为4组: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28例。[结果] 4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转开腹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Ⅰ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转开腹例数、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低于Ⅱ、Ⅲ和Ⅳ组(P<0.05),后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转开腹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的学习曲线约为28例。  相似文献   

3.
丁洁  黄大业  赵坚  郭琪 《癌症进展》2021,19(19):1999-2001
目的 探讨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对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5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78)和改良组(n=72),对照组患者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给予管状胃代替食管,改良组患者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给予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周,改良组患者FEV1、VC、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改良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7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79%(P﹤0.05).结论 改良管状胃代替食管可缩短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食管癌患者64例,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开放组(n=29)及胸腹腔镜组(n=35),分别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及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相关因素。结果: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手术切口显著减小(P<0.01),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两组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胸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放组(P<0.01);术后1周胸腹腔镜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术前及开放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开放组比较,胸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随访期间胸腹腔镜组患者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1),而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术可有效减轻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创伤,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合并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术中植入碘125粒子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2013年行手术治疗的83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存在腹腔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44例行常规根治术术中在腹腔淋巴结区域(主要是胃左区域)植入碘125粒子,39例患者仅采取常规方式手术,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热、排气时间及膈疝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碘125粒子组1年、2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及59%(P<0.05)。植入碘125粒子组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88% vs 83%,P>0.05),但2年生存率为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P<0.05)。[结论] 碘125粒子能有效减少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李宏  任红莲 《肿瘤学杂志》2016,22(5):399-402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围手术期情况及生活质量。 [方法] 对10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6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性功能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对照组为41.30%,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性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性功能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59.2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2.6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效果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性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胸腹腔镜Ivor-Lewis切除术,对照组给予Sweet切除术。记录2组手术情况与安全性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胃瘘、肺部感染、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个月的的血清IL-6与TNF-α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IL-6与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能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冯光强  高兴才  陈涛 《癌症进展》2021,19(17):1774-1777
目的 观察微创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26),观察组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应用传统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氧分压、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72 h,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57%(20/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4%(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9,P=0.000).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二次手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6个月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相比传统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安全可靠、微创、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方式差异对食管癌疗效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4例食管癌(中下段)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胸腹腔镜辅助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胸腔镜上腹-左颈切口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方面比较2组无差别(P>0.05)。术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8.2%)(P<0.05)。术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术后1年,2组患者的预后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胸腹腔镜辅助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同时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且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留置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