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经肋椎关节入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肋椎关节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胸椎多椎体结核患者4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Frankel评分,观察随访期间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1例Frankel A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3例Frankel B级患者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12个月.术后1周Cobb角平均为5.1°,末次随访Cobb角平均为9.2°,Cobb角平均丢失约4.1°.结论 经肋椎关节手术入路治疗胸椎多椎体结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胸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1986年3月~2000年6月采用手术治疗胸椎结核59例,男33例,女26例,年龄平均44岁。其中后入路手术治疗31例,经胸腔或胸膜外的前入路手术治疗28例。结果:经平均4年4个月随诊,前入路者痊愈23例(85.2%),好转5例(14.8%);后入路者痊愈22例(70.9%),好转6例(19.4%),无变化3例(9.5%)。结论:前入路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治愈率高,是胸椎结核手术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对1999年至2006年32例胸椎结核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采用经肋横突切除、肋骨切除开胸、经胸膜外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等不同入路进行比较。结果:经肋横突切除、侧前方入路12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50分钟,入路时的出血量约200ml,术后2例肋间神经损伤,3例胸膜损伤,1例对侧病灶清除不彻底。肋骨切除开胸入路15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25分钟,入路时的出血量约50ml,术后无一例出现胸腔并发症。经胸胸膜外入路5例,手术暴露时间平均为35分钟,入路时的出血量约80ml,术后无一例出现胸腔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经1年以上的随访,根据阮狄克标准,本组优良率92%,内固定组患者无内固定失败,植骨均融合。Frankrl分级均E级。结论:对胸椎结核根据病不同的病情,采用个体化设计前路手术,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朝林  倪正义  周密  许俊  曹峰  杨志峰  李磊  肖俊 《骨科》2011,2(1):41-43
目的 评价经胸入路一期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4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情况及植骨成活率.结果 术中无脊髓、神经及...  相似文献   

5.
前方经胸骨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骨人路治疗上胸椎(T1-4)结核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胸骨人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胸椎结核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为48.6岁。病变累及部位:T1椎体3例,T2椎体1例,T1.3,椎体4例,T3椎体2例,T3-4。椎体4例,T4椎体2例。对于T1.2。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内侧间隙进入,对于T3-4。椎体病灶采用头臂干外侧间隙进入。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5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为15^o-40^o,平均为22.0^o±3.5^o。术后随访6-72个月。结果患者均能很好地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50min,出血量为300-6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10^o-25^o,平均17.0^o±2.5^o,平均矫正5^o。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患者的自觉症状均有好转,末次随访时11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者,1例A级恢复到D级,1例B级恢复到C级,2例C级恢复到D级,4例D级恢复到E级,1例A级和2例D级术后无变化。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所有植骨均愈合,植骨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论经胸骨人路可以清晰地暴露上胸椎,达到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以及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84例胸椎结核患者(病灶≤2个节段),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前路手术)、B组(后路手术)和C组(前后路联合手术),每组28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Cobb角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4例患者均随访1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组明显短(少)于A组和B组(P 0. 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SR、CRP、Cobb角3组均明显低于术前(P 0. 05),C组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 0. 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种入路手术治疗胸椎结核均取得较好疗效。相较于前路、后路手术治疗,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田乃宜,李明全,孙凤琴,王全平,贾明锁胸椎结核合并截瘫治疗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特点。我院从1984~1993年采用前外侧减压术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78例,通过随访,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4例,女4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28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9例,4个椎体8例,5个椎体7例,6个及6个以上椎体4例。患者均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19例,胸背部显著疼痛25例,腰骶部疼痛3例。血沉58~126mm/h,平均73.7mm/h,合并椎旁脓肿19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27°-108。,平均61.5°,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7例,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7例,C级8例,D级3例,均采用一期后路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胸椎后凸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0.7h,平均出血890±130ml。术中1例由于T4椎弓根较小无法置钉而改用钩棒系统固定。1例发生胸膜撕破,行术中缝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行纵隔引流14d后愈合;1例左下肢回流不畅,给予抬高患肢,被动肢体活动,2周后好转;2例患者腹部皮肤出现麻木疼痛,给予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物西乐葆121服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早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7d后脱机好转,肺功能正常。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无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所有患者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消失;24例胸背部疼痛及3例腰骶部疼痛者症状消失,1例背部疼痛患者半年后自行缓解。随访11~22个月,平均17-3个月。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未见结核复发,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时后凸Cobb角21°~33°,平均24.7°,末次随访时为24°~35°,平均26.3°,无1例出现椎旁脓肿复发。神经功能除A级2例、B级1例无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效果好,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未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时85%植骨愈合,治愈率为90%。结论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范围和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2月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上胸椎结核患者,其中采用肩胛下胸腔入路21例、后外侧入路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的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前红细胞沉降率、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手术时间(196±10)min,后外侧组(14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与后外侧组分别随访(28.0±14.7)个月和(27.3±15.5)个月。肩胛下胸腔组Cobb角由术前36.5°±4.8°矫正至24.8°±5.6°,矫正率30.9%;后外侧组Cobb角由术前34.5°±5.2°矫正至10.2°±2.6°,矫正率68.5%;后外侧组矫正率优于肩胛下胸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脊柱结核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及后凸畸形矫正能力方面优于肩胛下胸腔入路。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an anterior transsternal approach for treatment of upper thoracic vertebral (Tl‐T4) tuberculosis (TB). 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with upper thoracic vertebral TB underwent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through an anterior transsternal approach. There were nine men and seven women with a mean age of 48.6 ± 2.3 years (range, 37 to 72 years). The involved area included Tl in three patients, T2 in one, T2 and T3 in four, T3 in two, T3 and T4 in four, and T4 in two. The “inside window of the brachiocephalic artery” was used to access T1 and T2 lesions, and the “outside window of the brachiocephalic artery” for T3 and T4 lesions, for T2 and T3, both “windows”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Frankel grading system, two patients were of Grade A, one Grade B, two Grade C, six Grade D and five Grade E. The kyphosis Cobb's angle ranged from 15°–40° (mean, 22°± 2.5°) preoperatively. Results: All patients tolerated surgery wel1. The operation time was 120–150 minutes and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300–600 ml. The kyphosis Cobb's angle ranged from 10°–25° (mean, 17°± 2.5°) postoperatively. Eight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neurologic deficit had impro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all cases healed without any recurrence. There was no failure of internal fixation. Spinal bone fusion occurred after 3–6 months (mean, 4.2 months) after bone graft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anterior transsternal approach provides safe and effective acces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upper thoracic T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胸椎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232例,男148例,女84例;年龄20~76岁,平均37.8岁.术前后凸角度(Cobb角)<30°者65例,30°~60°者147例,>60°者20例.术前Frankel B级13例,C级12例,D级41例,E级166例.48例行单切口双入路手术,184例行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入路手术.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和结核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实行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1~1.5年.随访内容包括复发率、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232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例术后伤口不愈,形成窦道,经局部换药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手术并发症包括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135例,气胸或胸腔积液13例,均无须特殊处理.2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年,平均2.6年.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所有出现神经损害的66例患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或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7.5°,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丢失4.2°.所有病例病理检测确诊脊柱结核,107例培养出结核杆菌,阳性率46.1%,40例结核杆菌耐药,耐药率37.4%,其中8例结核杆菌耐多药,耐多药率7.5%.结论:对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首选的手术方式是经胸或经胸腹Ⅰ期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笼植骨、钢板内固定术;针对性的抗痨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侧前方经肋间隙胸膜外入路手术切除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12年9月,对18例明确诊断为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肋间隙胸膜外入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男12例,女6例;年龄33~61岁,平均46岁。影像学证实均为单一节段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且不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及后纵韧带骨化。病变节段:T7/8 2例,T8/9 4例,T9/10 5例,T10/11 7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12例;JOA评分6.6±1.3分。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3.5h,平均出血量420ml(350~620ml),术后无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周发生肺炎,5例术后第2天复查胸片时发现邻近肋骨骨折,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6年。疗效参照Epstein标准评价,优15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4%(17/18)。术前Frankel分级为C级的患者1例无明显改善,1例改善至D级,4例改善为E级;12例D级患者均改善为E级。JOA评分改善到9.4±1.6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复查CT见椎间植骨区表面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内固定断裂、松动和植骨不融合现象。结论:对于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所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经侧前方肋间隙胸膜外入路胸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切除减压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徐勇  许浩  李锋  熊伟  方忠  廖晖 《骨科》2017,8(2):81-84,90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单节段胸椎结核病人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为39.5岁.其中T4/54例,T5/61例,T7/83例,T8/94例,T9/105例,T10/113例,T11/125例.X线片显示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脊椎局部后凸畸形,CT及MRI显示所有病灶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功能分级:D级5例,E级20例.记录并评价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210 min,平均失血量为900 ml.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术后3个月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良好,融合率100%.末次随访神经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椎旁肌间隙入路经关节突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是治疗胸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椎布鲁杆菌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15例颈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48~78岁,平均54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0个月。其中3例合并腰椎病变;6例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采用一期颈前路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评分,评价预后及植骨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靠,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 颈椎布鲁杆菌病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有骨质破坏、神经功能损害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结核28例,其中累及1个椎体5例,2个椎体22例,3个椎体1例。对该组患者行椎体大部切除,撑开复位后行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置换、前路椎体钉棒系统邻近椎节固定,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柱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2~36个月,平均17个月,局部无复发,影像学检查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达到骨性愈合,后凸畸形基本矫正。结论胸腰椎结核行人工椎体置换,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We have treated 75 case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with chemotherapy as outpatients. The drugs used were INH, rifampicin and ethambutol for the 48 adults, and INH, rifampicin and PAS for the 27 children. No operations, apart from the evacuation of large abscesses, were carried out. Every patient was followed up for at least three years and the outcome was judged to be favourable in 95%. This is better than in some series in which radical surgery has been used. Although we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of operation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we believe that our conservative regimen can be confidently recommended for use in less privileged countries, where adequate facilities for hospital treatment may not be available.
Résumé Nous avons traité médicalement, en malades externes, 75 cas de tuberculose rachidienne. Les médicaments utilisés ont été INH, Rifampicine et Ethambutol chez les 48 adultes, et INH, Rifampicine et PAS chez les 27 enfants. Aucune intervention, hormis l'évacuation d'abcès volumineux, n'a été réalisée. Tous les malades ont été suivis au moins trois ans et le résultat a été jugé bon dans 95% des cas. Ceci est meilleur que certaines séries où l'on a eu recours à une chirurgie radicale. Bien que nous reconnaissions les avantages du traitement chirurgical dans certains cas, nous pensons que notre traitement conservateur peut être recommandé en toute confiance dans les pays tels que la Corée qui ne disposent pas des moyens nécessaires pour soigner ces malades en milieu hospitali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