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DEXA骨密度检测,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Holgic公司生产的QDR-4500型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腰椎正侧位扫描,检测腰椎骨密度值,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实骨密度3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30-35岁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50岁以后明显下降,绝经后时间越长,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说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测定患者的骨密度(BMD),并进一步总结出该病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腰椎以及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数据显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呈现下降趋势。危险因素有年龄、身高、体重、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情况随着年龄、身高、生育个数以及绝经年限的增加而严重,随着体重的减少而增加。结论绝经后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生育个数、体重指标、运动状态以及绝经年限4个方面,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承受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女性骨质疏松人群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年龄、绝经年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福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症759例的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同时检测211例雌激素受体基因Xba Ⅰ基因型,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与大转子、体重指数与大转子及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与腰椎、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有显著负相关,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在xx型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均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说明在不同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基因型的患者中,年龄、绝经年限、体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关系是不同的.结论:雌激素受体基因XbaⅠ多态性对临床筛选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建立正确的防治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QCT骨密度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地区选取年龄为50岁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00例,应用TOSHIBA64排螺旋CT扫描机和配套的校准体模及骨密度分析软件进行腰椎骨密度定量CT(QCT)分析,并通过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腰椎椎体的OCT骨密度值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存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规律,而60~65岁年龄段骨量下降明显加速(P0.01)。女性骨密度值峰值高于男性,而随年龄增长其值下降较迅速,65岁以后骨密度低于男性。根据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肾虚型共64例(32.0%),其中肾阴不足31例(15.5%)、肾阳虚衰33例(16.5%);脾肾两虚型42例(21.0%);肝肾阴虚型43例(21.5%);瘀血阻络型18例(9.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型骨量减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密度减低存在随时间递减的规律,证候分型亦有一定规律可循,但其与骨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地区单一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尚需在日后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绝经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绝经女性(>50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0例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30例日常生活不变,于试验前、试验后6个月对2组骨密度值、骨代谢指标(Ca、P、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但腰椎骨密度、ALP呈升高趋势。结论华佗五禽戏锻炼可以有效提高绝经女性的腰椎骨密度,是防治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雪琳 《双足与保健》2017,(10):128-129
目的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绝经在1年以上的50~80岁的155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应用骨质疏松性骨质相关危险因素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对所得资料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统计学分析。结果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155例女性中有66例骨质疏松患者;体重指数、青少年时爱好活动、规律运动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限、生育个数与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是否有规律性运动、绝经年限、体重指数、青少年时期是否爱好运动、生育个数等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质发病的因素,绝经后女性避免低体重指数、规律运动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气功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功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作用的观察钱岳晟,王崇行,徐定海,石文骨质疏松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症,特别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30岁以后骨矿含量开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绝经后约有35%~40%的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由于该症病因复杂,目前对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Colles‘骨折患者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敏  庄洪 《中医正骨》1999,11(12):18-1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由此引起的骨折不但给本人造成极大痛苦,而且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生活负担。为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间骨密度的关系,我们回顾性分析研究了经我院近期治疗的48例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及一般情况,并将48例与绝经后女性无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相比较,旨在评价骨密度测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测中的价值。1对象和方法1.1观察对象Coiles’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好发骨折之一,为此我们对4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变化及发生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疏松的情况及规律。方法:调查统计自2012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的644例中老年女性的骨密度值、骨密度降低和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按绝经与否分为围绝经期300例和绝经后期344例两组,分析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绝经等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并比较两组之间差异。结果: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而与身高、体重呈负相关;骨密度降低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为66例(22.00%);绝经后期女性为186例(54.07%);骨质疏松发生率方面,围绝经期女性未检测到;绝经后期女性为65例(18.8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圳市中老年女性骨密度降低及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绝经后期女性的发生率明显上升,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攀枝花地区中青年男性各年龄段、各部位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PX-NT)检测449例20~50岁健康男性的各部位骨密度值。结果男性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峰值均在21~25岁,峰值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开始缓慢下降。结论攀枝花地区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均在21~25岁形成,峰值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开始下降,WARD’S三角下降的速度最快,TROCH的骨密度值在30~50岁之间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补肾中药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Cochrane数据库,根据Cochrane制定的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估临床数据资料,纳入相关要素,并使用Review Manerger 5.3对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个随机临床试验,共242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慢性疼痛患者。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亚组进行分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个亚组中,疼痛VAS评分及腰椎骨密度在3个月、6个月时,补肾中药联合西药疗法在缓解骨质疏松慢性疼痛和提高骨密度方面都优于单用西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中药在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症状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绝经后随年龄增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量迅速丢失。雌激素替代疗法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更深刻地认识和探讨雌激素和骨质疏松的关系,就雌激素及其受体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效果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者腰椎、髋部不同部位及桡骨中1/3骨密度(BMD),提供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研究对象2—4腰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及桡骨中1/3BMD。结果①女性腰椎、股骨颈、大转子、桡骨中1/3BMD5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Ward’s三角BMD4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②男性腰椎、股骨颈、大转子、桡骨中1/3BMD6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Ward’s三角BMD50岁后开始明显下降。结论男女BMD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Ward’s三角为骨密度下降最早部位,同一部位男女骨量丢失开始年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据报道,我国不同地区50岁以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在25.0%~51.2%,而绝经后妇女患病率为48%.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后骨折已成为对我国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中医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向的整体调节作用,故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源地区正常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采用定量CT测定法检测河源地区280例正常女性第2、3、4腰椎松质骨的骨密度.结果:达峰值以前腰椎骨矿含量逐年增加,骨矿含量峰值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达峰值后开始下降,50~59岁年龄段呈快速下降期,之后进入下降缓慢期.结论:河源地区正常女性机体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以及达峰值年龄段与文献报道国内其它地区基本相同,骨矿含量峰值及同一年龄段骨矿含量均比其它地区低.  相似文献   

16.
褚小刚 《江西中医药》2003,34(12):12-12
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观察了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OP)患者 5 1例 ,均为女性 ,年龄 45~ 70岁 ,平均年龄为 49岁 ;绝经年龄平均 ( 4 5± 2 .2 )岁 ;均已绝经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 ,病程 1~ 2 6年之间。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订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 ,具备腰背痛 ,或有骨折史、骨密度减少 2个标准差以上者。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 ,中医辨证为肾阳虚证。病例排除标准 :⑴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  相似文献   

17.
蔡佳宇  郭郡浩  蔡辉 《河北中医》2009,31(10):1595-1596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自然或人工)常出现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Albright首先提出骨质疏松发病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2006—2008年,为了进一步探索卵巢全切除术对不同年龄段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我们对109例女性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40~65岁女性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登记式注册研究的方法,课题组于2009年3—8月在北京市东城区及上海市徐汇区收集的1 823例40~65岁女性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信息,进行连续3年的登记观察。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有关的危险因素及中医症状。结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共跟踪收集共有1 498条骨折信息,总应答率为82.17%,其中有52例发生了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时间为结局变量,Cox单因素分析中,平均年龄(RR=1.083,P=0.003)、是否绝经(RR=5.462,P=0.004)、平均绝经年限(RR=1.060,P=0.010)、绝经年限≤10年(RR=4.890,P=0.008)、绝经年限10年(RR=7.720,P=0.001)、生产次数≥3次(RR=5.870,P=0.003)、目眩(RR=3.037,P=0.001)、下肢拘挛(RR=2.315,P=0.003)及骨密度诊断为骨量减少(RR=2.376,P=0.008)、骨密度诊断为骨质疏松(RR=2.801,P=0.013)的回归参数β大于0,且RR值大于1,提示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的致病的危险因素。将骨密度测定诊断、年龄、绝经年限、生产次数、目眩、下肢拘挛6个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绝经年限10年(RR=3.257,P=0.032)及有目眩(RR=2.655,P=0.005)为其相关变量。结论 "目眩"及"绝经年限"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目眩"可能早期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筋骨再造合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 1 996年~ 1 999年 ,我院以院内自制纯中药制剂筋骨再造合剂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并设对照组对照 ,我们将骨的实际质量强度即抗骨折能力也作为观察临床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 ,结果显示 :筋骨再造合剂是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1 2 1例及对照组 1 1 8例均符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1]。选择病例均为绝经后 1 5~ 2 0年以内的病人 ,其年龄在 51~ 69岁之间 ,平均年龄 59.57± 2 .2 6岁 ,平均绝经时间 7…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福州地区骨质疏松人群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在福州地区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805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和股骨上段骨密度,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骨质疏松人群的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及大转子骨密度的相关十分显著,低体重组的骨密度明显低于超体重组。在女性患者中,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四因素都与骨密度相关显著,年龄、体重对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身高及体重指数,在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因素中,影响腰椎、股骨颈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影响大转子的重要因素为年龄和体重指数。在男性患者中.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相关显著,影响骨密度的主要因素为体重。结论: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重的下降,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男性患者,体瘦者骨密度往往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