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Xie W  Shi J  Liu C  Tan Q  Wu Z  Fan Y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7):401-40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1990年1月以来经血管内治疗的43例(60例次)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男性37例,女性6例。外伤性39例,自发性4例。单纯闭塞瘘口31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颈内动脉通畅率72.1%。结果治愈39例(90.7%),好转4例(9.3%),并发偏瘫1例(2.3%)。结论球囊栓塞应作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2.
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肾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动静脉瘘5例,继发于肾肿瘤2例、外伤1例。结果 2例肾肿瘤者1例行肾切除术,1例因肿瘤转移仅行化疗。6例行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随访6-60个月,1例栓塞失败者行肾切除术,1例瘘管再通者行二次栓塞治疗。一次栓塞成功者4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动静脉瘘的主要手段,除恶性肿瘤外经皮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动静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1993年6月至1996年3月,作者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s)18例。其中2例完全闭塞,8例闭塞70%~90%,5例闭塞50%~70%,3例闭塞少于50%。2例栓塞后出现轻度神经功能缺失。栓塞后1周,4例位置表浅的AVM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位于深部的AVM栓塞后1个月进行了γ-刀治疗。18例患者中,14例得到随访,12例临床症状减轻或缓解,1例癫痫发作较栓塞前频繁,1例栓塞后6个月发生颅内再出血。脑AVM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治愈,对于大型及重要功能区的AVM,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为手术及放疗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4.
作者单位在近六年间共收治脑膜脑动静脉畸形22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昏、眩晕、恶心、癫痫发作、颅内出血和神经缺失症状等。病变广泛且多位于顶枕部。颈内、颈外动脉同时参与供血。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治疗,4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作者认为,对于本病的治疗,较为常用的是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外动脉供血支的栓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效果的因素。方法 复习1999~2003年收治5例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5例病人均行栓塞和,或手术治疗。结果 3例先天性动静脉瘘。1例股部刀刺伤致股动静脉瘘。1例因椎间盘手术致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5例病人均有症状。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病人进行性加重的心衰、血尿、蛋白尿。股动静脉瘘病人持续性高血压,左心扩大。5例病人术前全部确诊。2例病人术中主要瘘口缝扎切断,加周围血管栓塞,1例术前周围血管栓塞,术中结扎主要瘘口,1例单纯行栓塞治疗,1例瘘口修补加入造血管包被。术后2例患肢肿胀,治疗后痊愈。结论 手术联合介入栓塞疗法对先天性及后天性动静脉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介入栓塞的方法治疗肺动静脉瘘,探讨栓塞治疗中并发症产生的应对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栓塞4例肺动静脉瘘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栓塞成功,其相应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1例多支供血的右肺动静脉瘘经2次栓塞封堵了供血动脉;1例右肺动静脉瘘栓塞中微钢圈脱落至左房,经股静脉入路行房间隔穿刺后取出。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操作得当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明  于永山 《中华外科杂志》1996,34(12):737-739
作者报告了1989~1995年治疗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经验。本组213例,分别采用(1)髂、髂-股段血栓远侧建立暂时性动静脉瘘;(2)不同长度节段性血栓自体血管旁路移植术,同时建立暂时性远侧动静脉瘘;(3)对无手术条件者采用在不间断治疗的基础上,周期性、突击性溶栓等方法。本组病例平均随访37.3个月,治愈率50.9%,有效率83.5%。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血栓,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疗法;暂时性动静脉瘘的建立,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Zhi X  Ling F  Wang D  Li M  Zhang H  Song Q  Qu H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2):750-752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方法及术后抗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DAVF19例,其中胸腰段14例,骶部5例。手术方法包括:14例胸腰段者于瘘口水平切断引流静脉。其中11例可见硬膜外小供血动脉闭,同时电凝。骶部AVF均于L5~S1水平切断引流静脉。9例行术后抗凝治疗。结果16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其中2例短暂好转后加重,经抗凝治疗后恢复。1例无改变,1例因过度抗凝出现术野血肿,1例残留AVF。结论切断连接瘘口及冠状静脉丛的引流静脉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术后抗凝可治疗及预防冠状静脉丛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SDAVF患者31例,采用单纯栓塞治疗23例、手术治疗5例及栓塞加手术治疗3例,全组患者术后均行抗凝治疗。结果 31例病人中痊愈10例,好转17例。4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7.1%。结论 血管内栓塞或显微手术电凝切除瘘口及瘘口与冠状静脉丛之间的引流静脉是目前治疗SDAVF的最好方法,根据供血动脉的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且术后都需使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0.
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肝癌动静脉瘘血管分别行超选择性插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造影观察动静脉瘘闭塞情况及肿瘤的栓塞情况。结果22例肝癌动静脉瘘经肝动脉导管血管内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2~15 ml,对分流量大的动静脉瘘配合明胶海绵栓塞。造影显示瘘口全部闭塞,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肿瘤栓塞密实。结论经肝动脉导管注射无水乙醇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动静脉瘘,疗效可靠,不影响对肿瘤的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M  Zhang HQ  Zhi XL  Chen G  Shan YZ  Chen WJ  Wu H  Ling F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99-102
目的: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61例,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37例,经血管内栓塞12例,栓塞后复发再手术3例。患者术后采用了抗凝、血液稀释、早期康复等辅助治疗。106例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全部闭塞。89例复查脊髓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全部消失,其中74例髓内T2高信号消失、15例缩小。术后9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20个月,54例症状完全消失,34例症状改善,10例无变化,其中3例栓塞1-5年后瘘口再通而手术。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夹闭自瘘口到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是本病道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71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AVS)的肝癌病人诊治中的特点。方法: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538例肝癌病人,收集并分析其中AVS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71例合并AVS,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61例,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混合型2例,在39例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中,30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介入治疗84次,完成栓塞化学药物治疗51次(成功率61%)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病人平均生成期5.8个月。结论:肝癌并动静脉瘘发生率高,预后差,加重了病人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并使肝癌的栓塞化疗变得棘手。  相似文献   

13.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血管影像学分类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畸形,由于位置深在,治疗较为困难。作者收治11例该类畸形,其中5例为先天性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VGAM),治疗主要是闭塞瘘口;继发性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5例,其治疗主要是栓塞脑实质或硬膜的畸形血管来达到治愈或改善临床症状;另1例依据MRI进行诊断,未作造影及分类。本组有8例行血管内治疗,其中5例治愈,3例临床症状好转;有2例发生自发血栓,未治疗。作者对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概念、分类及影像学特点,特别是血管内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自1993年1月 ̄1999年9月,本所收治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8 ̄58岁,平均24.6岁,病因为门静脉血栓形成34例,腹腔内脏动静脉瘘4例,门静脉终末支纤维化2例,肝动脉瘤压迫门静脉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施行肠-腔静脉分流,脾-肾静脉分流,经导管溶栓及栓塞,动静脉瘘切除等治疗。结果 术后2例死亡,并发肝脓肿和肠坏死各  相似文献   

15.
文内报道5例Parkes-Weber综合征,其中男3例、女2例。均有典型Klippe1-Trenaunay三联竹 ,即肢肥大、皮肤血管闱和浅静脉曲张,同时存在动静脉瘘。全部患肢均作了血管造影;上行怀静脉造影发现深静脉主干扩张与狭窄并存,动脉造影证实主干动脉扩张、有动静脉瘘或广泛分支动静脉畸形件静脉显影提前。4例经手术治疗,症状控制。另1例因体质太差而用绷带包扎、症状得到部分控制。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附36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介入性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36例经验。提出了如何根据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确定介入治疗方式,强调栓塞治疗中不同栓塞剂的正确选择和使用。认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内动-静脉瘘进行介入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突发性、持续性严重血尿为主要症状的5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U)、CT及膀胱镜检查,未能明确病因。1例行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动静脉瘘;4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确诊,同时行栓塞治疗。结果:4例栓塞治疗患者术后肉眼血尿立即得到控制,5天后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3个月~8年,均无复发,无高血压情况,双肾放射性核素扫描提示患侧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1例肾切除患者术后血尿消失,对侧肾功能代偿正常。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是诊断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关键检查,同时行栓塞治疗是最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Yu Z  Ma L  Yang M  Qin S  Xu G  Gong J  Hu J  Pan L  Yao G  Zh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12-113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 方法  3 2例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 ,将微导管前端送入硬脑膜动静脉瘘瘘口处 ,经微导管造影证实并无危险吻合支 ,然后经微导管注入微粒行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栓塞 ,其中 12例同时并经岩上、下窦采用钨丝微螺旋圈行海绵窦内栓塞。 结果  2 8例栓塞后造影瘘口完全闭塞 ,4例栓塞后造影瘘口有少许显影 ,术后采取压迫患侧颈总动脉 ,1周后造影瘘口消失。经 6个月~ 8年的随访未见瘘口再通。 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反复、间歇性肉眼血尿及肾绞痛、一般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均经肾动脉行DSA确诊;采用不锈钢圈和(或)CO2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5例均栓塞成功。栓塞后当天,肉眼血尿消失。随访4个月~6年,无一例复发。结论:DSA是对先天性肾动静脉瘘确诊,并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9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特点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监测栓塞后病情变化,评估栓塞效果,评价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记录并发症。结果 29例患者中23例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6例应用弹簧圈+PVA颗粒进行栓塞,首次肾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29/29),临床成功率为96.55%(28/29)。患者栓塞前后肌酐分别为(93.26±28.79)mmol/L和(91.51±27.68)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22)。无肾脓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超选择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肾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技术成功率高、临床有效,并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