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风湿病是泛指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病变累及包括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一组疾病。中医学认为,风湿病属"痹证"范畴,总因人体脾胃亏虚,气血不足,营卫失调,风寒湿热等邪趁虚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血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而使肌肉、关节、筋骨等疼痛重着,屈伸不利,甚而变形,久则病及脏腑~([1])。《素问·痹论》曰:  相似文献   

2.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状况,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由于人体阴阳不交、营卫不和、气血亏虚、脏腑功能紊乱等造成的入睡困难、续睡困难、早醒的一种病证。中医研究治疗失眠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中医药对失眠病机及治疗策略综述如下。病机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中琦  李俊兰 《临床荟萃》2001,16(13):622-624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与自身免疫反应、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近年来在病因、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等方面有众多的报道 ,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 ,痹证的发病原因除外感受风寒湿热邪之外 ,内则由气血亏虚 ,肝肾不足所致。周承明等认为 ,本病为脏腑气血亏损 ,营卫之气不固 ,外邪乘虚扰动卫气 ,卫气阴阳平衡紊乱 ,卫阳受损 ,卫阴偏盛 ,偏盛之卫阴逆行而成为内生之邪气 ,流注于关节 ,凝津成痰 ,阻络为瘀 ,而发为本病 [1 ]…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观点,继发性痛经多因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较之现代医学从解剖学角度对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中医学则认为,痛经之痛症发生的根本在于脏骑之“气血”运行。脏腑气血运行不畅,可因“不通”致疼痛发生;脏腑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胞宫,会因局部“不荣”致疼痛发生。前者为实性痛经,后者为虚性痛经。实性痫经可因寒凝、气滞、湿阻等因素导致,虚性痛经则因素体不足、后天营养不良,以及因月经量多、经历手术等原因引起的气血丢失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多发对称性小关节肿胀疼痛伴晨僵为首发症状。RA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又称"尫痹"、"顽痹"、"历节"等名称。近年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在外治法方面开辟了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方法有药物外敷、贴敷、熏蒸、外洗等,不仅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在实验上也有一些研究。现将外治法治疗RA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跟疼痛是骨伤科常见的一种病证,好发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见.足跟疼痛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多因肝肾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寒痰凝滞血脉,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由于此症与肝肾有关,所以有些患者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脉沉无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近年来发病人群向低龄化发展。王银河等~([1])认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机是: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在桡骨茎突部腱鞘内反复摩擦而在腱鞘内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中医认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可见,中医学认为痹症病因为多为风、寒、湿之邪合而为病,阻滞气血运行,不通则痛。临床发病率较高,且易反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补充完善传统的"气血水学说",构建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导的方法,应用传统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进行中西医对照分析。结果:"气血水"概念可以概括为更加宏观的"流质"概念,相对应地补充代表躯体和脏器的"器质"概念。以这两个新生概念为基础,构建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既囊括了"气血水学说"的全部内容,又弥补了其中的不足。结论:采用全新的"器质-流质学说"代替传统的"气血水学说",在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方面,继续保持了中医学高度宏观概括的特色,更加突出了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贫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属“痹病”范畴。素体正气亏虚 ,风寒湿热之邪侵袭 ,阻闭肢体经络气血发为本病 ,日久不愈则正气愈虚 ,转为虚实夹杂的痰瘀互结 ,气虚血亏证。至此 ,病更难治。RA所致贫血亦属于气血亏虚或诸证兼夹气血不足者。中医学为治疗此顽疾 ,做出不懈努力 ,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1 古方的加减运用1.1 阳和汤 任丽等[1] 用阳和汤加减 (熟地黄 30g鹿角胶 15g、白芥子 15g、生麻黄 5g、干姜 5g、炙甘草 10g)治疗RA肝肾亏虚 ,筋骨失养 ,气血亏耗 ,凝痰夹瘀 ,痹阻经络者 ,其中血虚甚者加鸡血藤 30g总有效率为 95 .7%。陈有统[2 ] …  相似文献   

10.
正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陈素庵妇科补解》中云:"经正来而腹痛者,血滞也……经欲来而腹痛者,气滞也……经行后腹痛者,是气血两虚者。"故以气滞血瘀及气血虚弱型较为常见。八珍汤是中医古方气血双补的经典名方,功能补气益血,临床疗效满意,但存在煎药费时、吞服不便、易于霉变等不足,不易被患者接  相似文献   

11.
李天发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77-1078
面神经炎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属于中络为病,致病原因多为人体气血不足,经络空虚,面部、耳后遭受风寒侵袭.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喜动,相夹寒、湿、痰为患,致气血痹阻于面部三阳经络,经络淤滞,筋脉失养而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相似文献   

12.
中医"心主藏神",为人体的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的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是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的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心主藏神"理论的内涵与形成,本文从"心"藏象的发生学—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正>痹者,闭也,指闭塞不通或痹而不仁,常因寒、热、风、湿、痰、瘀、虚等邪气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疼痛、酸楚、麻木、重着、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痹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等,中医学上的"尪痹""骨痹""顽痹"等病。寒热是痹病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疼痛属中医“痹症”、“痿症”,起病多因营卫不足、气血阴阳失调,或肝肾亏损、正虚而邪凑,或由瘀血、痰浊、外伤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骨骼肌肉筋脉失养而至疼痛,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波的仿生功能治疗此病,可以获得比单纯穴位注射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卫气营血辨证由清代温病学家叶桂所创立,是温病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叶桂根据温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性和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内经》及前辈医家有关营卫气血生理的论述和自己的实践体会,将营卫气血理论引申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其既是构成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又是防治温热病的理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临床上以慢性、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炎性病变为其主要特征,可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下降.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机体阴阳失调、脏腑蕴热、气血不通而发病.2005年4月-2007年3月我科收住52例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采取辨证论治实施辨证护理,医护患密切配合,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老年性失眠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老年人因脏器衰退,运化功能不足,气机升降失调,心神不安。《灵枢·营卫生会篇》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  相似文献   

18.
杨青  李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430-4431
膝关节疼痛属中医“痹症”、“痿症”,起病多因营卫不足、气血阴阳失调,或肝肾亏损、正虚而邪凑,或由瘀血、痰浊、外伤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骨骼肌肉筋脉失养而至疼痛,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在穴位注射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波的仿生功能治疗此病,可以获得比单纯穴位注射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固本培元"治法是新安医学的特色治法,主张固先、后天之本,培元阴、元阳两种元气,是传统医学对治未病的重要观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治未病颇具特色,汪机倡"营卫一气""参芪双补",重气血阴阳并补;徐春甫重"脾胃元气",倡"摄养于无疾之先";孙一奎创"动气命门",擅温补下元,脾肾同治;吴崑提"针药保元",强调针药互补,调和气血;罗周彦立"元阴元阳",细分元气,从元气辨治疾病。新安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对丰富治未病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 atoidarthritis,RA)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表现为主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慢性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针灸治疗RA独具优势并在临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近5年来,针灸治疗RA镇痛作用机制的研究又有了深入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