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女,60岁。因咳嗽、咳白色黏痰、胸痛伴皮疹入院。查体:头皮及发际周围可见小点状红色斑丘疹,无皮屑。肺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患者病程中逐渐出现气短,行胸部CT检查示:右上肺占位,双肺多发性结节灶,纵隔淋巴结转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诊断为右上肺癌(鳞状细胞癌Ⅱ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以减轻吉非替尼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方法:对31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的肺癌患者,在服药期间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正确的用药指导,及时处理药物引起的并发症,并予以护理干预,减轻药物的毒性反应。结果:本组患者除个别中断治疗外,其余病例均能顺利连续治疗。结论: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吉非替尼毒性反应,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我国城市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之首,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cr,NSCLC)占80%以上,70%~80%患者确诊时表现为晚期(ⅢB/Ⅳ期),己失去手术机会.而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现在己被认为是对新确诊为ⅢB期或Ⅳ期的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1].但化疗仅使晚期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不足30%,且对于放化疗失败的NSCLC患者,尚缺乏有效的手段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0):773-774,789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口服250mg/d,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在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7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9例,疾病总控制率为82.9%。患者中发生痤疮样皮疹22例(62.9%),胃肠道反应12例(34.3%)(其中腹泻9例、恶心呕吐3例),肝功能异常1例(2.9%),间质性肺炎1例(2.9%)。结论吉非替尼疗效确切,患者用药期间,应加强观察与护理,及时有效地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1例确诊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d-1 ) 30天左右出现咳嗽咳痰,胸部CT提示间质性肺病表现,考虑为伊马替尼所致间质性肺病,停药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方法 选择5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 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24例(42.9%),腹泻16例(28.6%),胃肠道反应7例(12.5%),肝功能异常5例(8.93%),间质性肺炎1例(1.79%).结论患者用药期间,加强观察与护理,及时有效地对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能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90d后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发生皮疹10例(33.33%),腹泻9例(30%),胃肠道反应5例(16.67%),肝功能异常4例(13.33%),间质性肺炎2例(6.67%).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可提高疗效.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探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方法.收集32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本组32例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1例(34.4%),病情稳定14例(43.7%),进展7例(21.9%).不良反应:痤疮样皮疹21例(65.6%),腹泻5例(15.6%),恶心反应6例(18.8%),轻度肝功能损害3例(9.4%),重度肝功能损害1例(3.1%).吉非替尼在部分放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能起到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精心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杨剑霞 《全科护理》2013,11(9):823-824
厄洛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用于既往至少一种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的治疗,其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方案,已被证实能显著延长各种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生存期,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吉非替尼与氟尿嘧啶单用及联用对食道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方法检测吉非替尼与氟尿嘧啶单用及其合用对食道癌细胞株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吉非替尼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抑制作用增加;但是在48、72 h 80 μg/mL与40 μg/mL组间比较抑制率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两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对JAK2 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潜在治疗作用。吉非替尼(0.5、1、5、10、25μmol/L)和拉帕替尼(0.5、1、2、4、8、16μmol/L)分别作用于携带JAK2 V617F突变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HEL细胞系)。用MTT法检测2种药物对HEL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非替尼可明显抑制HEL细胞的增殖,呈浓度依赖性(24和48 h的相关系数为0.991和0.895),48 h的IC50为5.4μmol/L。拉帕替尼作用48 h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为19.6μmol/L。吉非替尼对HEL细胞有显著的诱导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关系数为0.896),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比例的增加。此外,吉非替尼明显地影响细胞周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吉非替尼和拉帕替尼对HEL细胞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可进一步用于JAK2 V617F阳性的MPD靶向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护理特点.其护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座疮样皮疹,皮肤干燥脱屑,腹泻及转氨酶升高等.认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少,护理过程简单,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13.
李岚 《临床荟萃》2009,24(22):2015-2016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是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相比,吉非替尼口服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以及肝功能异常,很少需要停药。现就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经过至少1次化疗无效的Ⅳ期耐药NSCLC患者33例.应用1:7服吉非替尼250mg1:7服,每天1次,1粒/次,服药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33例Ⅳ期耐药NSCLC患者中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完全缓解1例(3%),部分缓解11例(33%),稳定9例(27%),无变化1例(3%),进展11例(33%),有效率为36%,疾病控制率为63%。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1例患者死于重症间质性肺病变(3%),痤疮样皮疹28例(85%),皮肤瘙痒31例(94%),四肢关节疼痛9例(27%),腹泻25例(76%).食欲减退29例(88%),大部分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并且停药后多可自行停止,结论:吉非替尼治疗Ⅳ期耐药NSCLC肯定有效。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6.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005年2月25日在中国上市.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8月在我院接受单药吉非替尼250 mg治疗的49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至少4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阿斯利康公司)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005年2月25日在中国上市.笔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8月在我院接受单药吉非替尼250 mg治疗的49例化疗失败或不宜化疗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至少4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并总结在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2006年9月~2009年11月对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每次250mg口服,1次/d。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控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13例,1年生存率(8/20)40%。结论: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有一定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给药方法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用药指导可预防和减轻吉非替尼毒性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汪海岩  张德芳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44-3446
目的: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3例一线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42例,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41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大致平衡,并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毒副反应.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中位PFS,中位OS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较吉非替尼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两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中肺鳞癌患者的生存期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延长.结论:在标准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中,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的总体疗效相似,对于肺鳞癌患者厄洛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吉非替尼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