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胸痛待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TI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以"胸痛待查"住院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A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按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与非CAD组。对比分析两组间AECG所获得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指标,研究TIB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随冠心病Gensini积分的增加,TIB值增加,提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TIB逐渐增加。TIB筛查CAD的灵敏性为59.6%,特异性为97.9%,符合率为78.8%;Kappa值为0.553。结论TIB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IB筛查冠心病与冠脉造影的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严重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及其关系,为诊断CAD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CAD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两组,每组各40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人选对象于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结果 CAD患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及PNN50明显低于正常人,而ACS组各HRV指标明显低于SAP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V可作为一个无创性指标间接反映CAD的严重程度,为CA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电图各指标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 (AECG)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 12 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2 4hAECG监测的患者 ,按CAG结果分组 ,对AECG所获得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①病变组与对照组在最慢心率、最快心率、ST段压低程度、ST/HR、T波变化指标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在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平均心率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②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间比较 ,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ST、ST/HR指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室早 (VE)、成对室早 (VE Pair)、室速 (VT)的数量虽有递增趋势 ,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ST、ST/HR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①ST、ST/HR指标与冠脉病变范围及程度呈正相关 ,可以反映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②AECG中心律失常类型及数量均不能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林林  叶冬青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087-108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AECG)各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的病人,根据CAG结果,分析AECG所获得的ST及HRV指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单一指标诊断时,ST、ST/HR、SDNN对冠心病诊断的真实性较好,其中以ST/HR诊断价值最大;(2)合理联合运用上述指标时可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增高,其中男性以ST/HR与SDNN并联效果最佳,女性以ST与ST/HR串联效果最佳;(3)单一指标的筛检试验及联合筛检试验均显示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男性优于女性。结论:(1)无论对男性或女性病人,ST/H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最大;(2)ST/HR与SDNN并联可提高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ST、ST/HR串联可提高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3)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优于对女性。  相似文献   

5.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变化,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能力,可以作为判定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程度以及预后的一项指标。近年来我院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HRV时域指标检测,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病变冠状动脉的支数、部位及Gensini积分间的关系,评价HRV对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24 h动态心电图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和29例冠状动脉正常者HRV,比较不同病变冠状动脉支数、部位及Gensini积分组间的差别.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单支、两支、三支病变组ASDNN、SDNN、SDANN、RMSSD均降低(均P<0.05),三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HRV亦降低.Gensini评分重度组HRV低于轻度组(P<0.05).左、右冠脉病变组间HR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HRV下降且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RV能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27-662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86例冠心病患者和84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均行血浆瘦素水平测定和24h动态心电监测HRV。结果冠心病组血浆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变异性参数冠心病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HRV各参数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瘦素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呈负相关关系,提示血浆瘦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燕  雷淑芬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46-214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51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变时性功能(CR)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无冠心病的正常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HR)、血压变化、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计算运动后峰值HR变化和CR指数,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和频域指标(LF、HF),并进行心率变异性的参数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息HR增高,峰值HR降低,峰值静息HR差值降低,CR指数降低,变时性功能不全(CI)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CR及HRV指标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灵敏有效的指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且CR与HRV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国平  谭振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0):1720-172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系,为诊断冠心病提供更多途径。 方法 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分别为SAP、 UAP、STEMI和NSTEMI,每组平均30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于入院后24小时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冠心病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反映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 、SDANN、SDNN Index等显著降低(P<0.05),而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pNN50则无显著变化。 结论 HRV可作为一个无创伤性指标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冠心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诊断糖尿病但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CAD)的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499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的糖代谢异常情况。结果两组随机血糖(RPG)和空腹血糖(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和0.444),但OGTT 2小时血糖(2hPG)在冠心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心病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达74.0%,其中新诊断糖尿病32.1%,糖耐量异常(IGT)39.0%,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的61.6%、36.0%和2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存在糖耐量异常和新诊断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非冠心病组患者的1.6倍[OR=1.603,95%CI(1.023,2.512),P=0.04]和2.3倍[OR=2.292,95%CI(1.391,3.777),P=0.001],在纠正高血压、血脂异常、BMI、hs-CRP等因素后,冠心病组患者存在新诊断糖尿病风险仍较非冠心病组患者明显升高[OR=1.852,95%CI(1.064,3.223),P=0.029]。结论未诊断糖尿病的冠心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通过OGTT检查才能及时准确地诊断。OGTT应该作为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常规检查项目,如可能,全部心血管住院患者均应常规行OGTT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其冠心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30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进行PCR扩增DNA直接测序,以检测CAG重复序列多态性,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组均存在杂合性CAG重复序列,CAG重复序列数为4~11。将短CAG重复序列数(n=4~7)定义为等位基因S;长CAG重复数(n=8~11)定义为等位基因L。健康对照组中等位基因S及基因型SL频率均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F2A基因第1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L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的冠心病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朱君  杨向军  黄杏梅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69-117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窦性心律震荡(HRT)各指标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1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Holter定量测定HRT指标,统计分析CAG结果和HRT指标的关系.结果 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且TO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正相关(P〈0.05);CAG阳性组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S值与病变血管数目呈负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显著减弱(TO升高,TS下降),提示HRT可能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0 岁,因妇科子宫肌瘤入院治疗,入院后手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患者述近1 年来时有心悸、气短、乏力,既往体健无不适.查体: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Ⅳ/6 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检查(图1):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异常Q 波(Ⅲ、avF、V1),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间歇性预激综合征(A 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近期预后。方法收集290例PCAD患者(男<55岁,女<65岁)和227例非冠心病对照者临床资料,对PCAD中行药物洗脱支架(西罗莫司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的180例患者(单支病变组62例及多支病变组118例)进行6个月随访研究。结果 PCAD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及饮酒比例及总胆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脂蛋白(a)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均<0.05)。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病变组糖尿病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PCAD单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术后6个月单一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D患者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多,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的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在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超声检测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AG阳性组和CAG阴性组,并调查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①CAG阳性组颈总动脉的IMT较CAG阴性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颈总动脉的IMT≥0.8mm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76.6%,特异性92.4%,阳性预测值90%,阴性预测值81.7%;颈总动脉的IMT诊断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P〈0.01)预测临界点为0.775mm。颈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90%,特异性70.3%,阳性预测值72.4%,阴性预测值88.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颈总动脉的IMT的显著增厚,以IMT≥8mm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临界值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颈总动脉的IMT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评价冠状动脉(冠脉)疾病患者心肌收缩期后收缩(post-systolic shortening,PSS)的特征。方法:选取54例因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术前3 d接受TTI检查,并根据其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8例)和冠脉狭窄组(26例)。PSS指标包括收缩期后位移(postsystolic displacement,Dpss)、收缩期后位移指数(post systolic displacement index,PSI)及PSS检出率。结果 :对照组和冠脉狭窄组患者的PSS检出率分别为19.5%和32.5%(P<0.05),冠脉狭窄组的Dpss和PSI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23为截点值,即24个节段中有≥6个节段检出PSS时,TTI预测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71.4%。结论:TTI检查对于冠脉狭窄患者的PSS检出率较高,且PSS波峰较高大。TTI检查能显示PSS的特征,帮助诊断冠脉疾病。  相似文献   

19.
徐磊  徐晓萍  于嘉屏 《检验医学》2009,24(2):106-108
目的探讨糖耐量受损的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测定45例糖耐量受损的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受损组)和51例糖耐量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组)血浆tHcy水平,同时测定常规血脂。结果糖耐量受损组血浆tHcy、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apo 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糖耐量正常组(P〈0.05、P〈0.01);而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I(apo 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cy水平和患者年龄、apo A-I相关(P〈0.05),而与其他血脂指标不相关(P〉0.05)。结论血浆tHcy水平的增高与糖耐量受损和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的44例患者(57处病变)进行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冠脉病变的检查结果。结果本组3例患者CAG检查未发现冠脉狭窄,而IVUS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狭窄。CAG检测直径狭窄率和面积狭窄率分别为(32.52±9.85)%和(45.7±17.28)%,明显低于IVUS测得的(46.64±10.19)%和(61.53±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对钙化斑块、偏心性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无法判定斑块硬斑块、软斑块。结论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狭窄冠脉的性状,较CAG更准确评估血管病变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