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MMP-9、CD44v6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MMP-9、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结肠癌、8例结肠结石伴慢性结肠炎组织和8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9、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在结肠癌组织中MMP-9、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27/41)、68.3%(28/41),明显高于良性组织25.0%(4/16)、37.5%(3/8)(P〈0.05),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25,χ2=25.77,P〈0.01)。②MMP-9、CD44v6在高、中、低分化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61.5%、81.3%)、(50.0%、69.2%、87.5%),但仅CD44v6与结肠癌分化程度有关。③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MMP-9阳性表达率(75.8%)、CD44v6阳性率(78.8%)明显高于无转移者(25.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MMP-9、CD44v6可能在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CD44v6可能是了解结肠癌病变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了解胃癌中CD44v6蛋白表达与nm2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和肝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CD44v6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P<0.05);nm23阳性表达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和肝转移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nm2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P<0.05)。胃癌中CD44v6及nm23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蛋白的检测可用于胃癌转移的预测、恶性程度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彭林涛  许欣 《临床荟萃》2011,26(23):2058-2060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aminin,LN)、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N、CD44v6和VEGF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LN阳性率为60.0%(36/60),CD44v6阳性率为50.0%(30/60),癌组织中LN阳性率为48.3%(29/60),CD44v6阳性率为60.0%(36/6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癌患者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LN、CD44v6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P〈0.05或〈0.01)。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为70.0%(42/6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90.0%(54/60)(P〈0.01);低分化癌、外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的食管癌患者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癌、无外膜侵犯、无淋巴结转移覆临床分期Ⅰ~Ⅱ的食管癌患者(P〈0.05或〈0.01)。癌组织中CD44v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2=0.329,P〈0.05)。结论LN、CD44v6和VEGF的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有一定关系,联合检测这3项指标对判断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中MVD计数及CD44v6,VEGF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44v6,VEGF基因蛋白和胃癌微血管密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59例胃癌,10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13例慢性胃炎组织的CD44v6,VEGF,CD34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CD44v6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1%和71.2%,均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慢性胃炎组(P<0.05).胃癌中MVD值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及慢性胃炎组(P<0.05),CD44v6和VEGF的表达及MVD与是否浸润浆膜、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MVD计数分别与CD44v6表达,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检测CD44v6和VEGF的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胃癌生物学特性良好的指标,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粘附分子CD44的变构体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与淋巴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53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42/53)、64.2%(34/53);VEGF及CD44V6的表达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6、0.381,P均〈0.05),而与临床分期也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2、0.609,P均〈0.05)。结论:VEGF、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协同起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CD44v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CD44v6和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微波-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50例宫颈鳞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结果 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CD44v6、VEGF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浸润癌CD44v6与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4v6和VEGF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病人预后和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ACC组织及1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结果 OPN在ACC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38/48)、16.67%(3/18);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36/48)、11.11%(2/18),OPN、CD44v6在ACC与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v6在有远处转移的A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17/18)、94.44%(17/18),在无远处转移的A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21/30)、63.33%(19/30),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在ACC组织中OPN与CD44v6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OPN和CD44v6可能在A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预测ACC患者远处转移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孙丽萍 《江西医学检验》2011,(5):479-481,500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CD24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及检测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e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CD24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CD24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45.00%和87.50%,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P〉0.05)。CD44v6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35.00%和76.25%,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与临床分期不相关(P〉0.05)。CD24与CD44v6在宫颈癌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24、CD44v6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D44v6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进展及转移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检测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 CAM)、CD44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胃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组织标本42例、不典型增生组织标本25例和正常胃组织标本25例中Ep CAM和CD4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Ep CAM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p CAM在胃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1%,64.0%,8.0%,P均〈0.01),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浆膜侵润和TNM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均〈0.05);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两比较亦均有统计学差异(69.4%,40.0%,12.0%,P均〈0.01),其在胃腺癌组织中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中高分化/低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0.01)。Ep CAM和CD44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3,P〈0.01)。结论 Ep CAM和CD44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PARC和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PARC和VEGF的表达,用CD34标记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胃癌组织中,SPARC、VEGF和MVD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②胃癌组织中,SPARC主要表达于间质纤维母细胞的胞质,VEGF主要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且均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的MVD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Lauren分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④胃癌组织中,SPARC与VEGF的表达呈反比(P<0.01),且随着MVD的增高,SPARC逐渐减少,而VEGF则逐渐增加。结论 SPARC和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关系密切,SPARC抑制胃癌的血管生成,而VEGF则促进胃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沈鸿彬  王丽芳  张利  王雷 《临床荟萃》2010,25(20):1755-1757
目的 研究3-磷酸肌醇激酶(P13K)和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P13K和CD44v6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13K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vs 71.3%、4.2% vs 76.6%,均P<0.01).随着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的增加,P13K和CD44v6表达增多,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3K、CD44v6在淋巴结转换阳性的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2.0%vs 47.7%,90.0%vs 61.4,均P<0.01),P13K与CD44v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30,P<0.05).结论 P13K和CD44v6表达均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P13K和CD44v6协同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P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表达的研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探讨PTEN和VEGF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PTEN和VEGF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为38.75%(31/80),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100%,20/20)(P<0.01),PTEN蛋白低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r=0.57,P<0.05),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61,P<0.01).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率为70.13%(57/80).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15.0%,3/20)(P<0.01),VEGF的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r=0.49,P<0.05),与淋巴结转移也密切相关(r=0.55,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r=0.48,P<0.05).PTEN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VEGF呈负相关(r=-0.327,P<0.01).结论 联合检测PTEN、VEGF 有助于提高食管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对食管癌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雷  杜媛鲲  何明  孟宪利  白世祥  平育敏 《临床荟萃》2007,22(22):1620-1623
目的研究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4例食管鳞癌和83例淋巴结中生存素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癌组织中生存素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等因素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均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织(P<0.05);原发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生存素和CD44v6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素和CD44v6在淋巴结中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生存素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高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D44途径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癌旁肺组织中Fas的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和46.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减弱(Hc=37.068,P〈0.01)。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CD44s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和46.4%,CD44v6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和39.3%。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2.476~3.986,Hc=10.657~20.210,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癌细胞表面CD44分子的构型由标准型向变异体改变,降低其Fas的表达,从而逃脱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肿瘤进展程度的判断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CD44途径免疫逃逸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和组蛋白酶D(CD)在胃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9例胃癌组织中uPAR和CD的表达,观察它们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59例中uPAR阳性28例。在乳头状、管状腺癌和粘液腺癌中uPAR阳性率较高,而在低分化癌和印戒细胞癌中阳性率较低(P<0.01)。在CD中则无此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uPAR阳性率为60.53%(23/3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3.81%(5/21)(P<0.01),CD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率分别为79.49%(31/39)和50.00%(10/20)(P<0.05);uPAR在早期胃癌组阳性率为12.50%(1/18),侵及肌层组阳性率为37.50%(6/16),侵犯全层组阳性率为60.00%(21/35),差别有显著性(P<0.05),CD中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PAR、CD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uPAR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K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PHK1与VEGF蛋白在178例胃癌组织及其162份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了解SPHK1、VEGF对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