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2.
目的 系统评价低骨密度(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与卒中发病风险及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2 月关于低骨密度和卒中发生风险及死亡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由两名审查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  相似文献   

3.
骨保护素(OPG)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一种无跨膜结构的可溶性糖蛋白,是由Simonst等首次发现的一个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OPG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诱导受体,OPG通过与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RANK)的竞争性结合来阻断RANKL与RANK的结合从而抑制破骨细胞(OC)的分化成熟并诱导OC的凋亡,OPG在骨形成和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OPG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现将OPG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4.
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在临床检查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提示,CRP与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CRP升高只是一个反映炎症状态的标记物,还是直接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诱发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关CRP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5]、产生CRP的脏器、CRP对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5.
Cystatin C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虎  王启贤 《临床医学》2012,32(12):105-108
Cys C目前尚无确定的中文名称,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γ2微量蛋白(γ2trace)或后γ2球蛋白(post2γ2globulin)之称.胱抑素C(Cys C)是1961年Clausen于脑脊液中首次发现,因它与哺乳动物胱蛋白A和B的结构及活性相似,当时被称为胱蛋白C.1983年Anastasi等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后被命名为Cys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纯补钙与喝奶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社区82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儿童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儿童单纯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实验组41例,儿童在补钙基础上饮用鲜纯牛奶,每周2次以上。持续补钙6个月后,对两组儿童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进行测量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相关骨密度指标。结果:钙质补充6个月以后,实验组儿童平均身高(145.5±16.3)cm,平均体重(38.9±4.6)kg,平均BMI(18.2±2.9)kg/m2,尺骨骨密度(0.66±0.15)g/m2,平均骨密度(0.48±0.09)g/m2,组间身高、体重、尺骨骨密度、平均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补钙联合饮奶为儿童补充钙质,不仅有利于增强儿童骨密度,而且对儿童身高、体质量的健康增长也有促进作用,其效果优于单纯补钙,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促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范围,而甲状腺激素在正常范围的一类疾病。亚临床甲亢被认为是处于健康及临床甲亢的中间状态,是否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以及是否需要筛查及积极干预治疗,既往相关研究结果,结论不一;近来研究表明亚临床甲状腺亢进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不利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就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应激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相关慢性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的介导,增加非稳态负荷(allostatic load)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急性应激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增强急性危险因素(血压增高、内皮功能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以及血小板和凝血的激活)而可触发心血管事件。地震是自然发生的急慢性应激的典型例证。因此,研究震后触发心血管事件的因素和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既往地震诱发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是一类转录本超过200 Bq的RNA,存在于多种细胞和组织中,其生物学功能多种多样,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MIAT通过细胞凋亡、增殖、氧化、自噬等多条通路参与高血压(HT)、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肥厚(HCM)、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本研究将总结MIAT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探究其成为心血管疾病诊疗新型标志物的可能性,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早期诊治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OP)目前仍以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测定为标准.但在测定中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骨骼不同部位的 OP检出率不同,有必要分析这种差别.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随增龄在骨骼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检出率的不同. 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 单位一所军队炮兵总医院的内分泌科. 对象本研究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 2000- 09/2002- 01在本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共 147例,其中男 54例,女 93例,年龄 50~ 78岁.按年龄分为 3组,即 50~ 59岁组、 60~ 69岁组和 70~ 79岁组,各组人数分别为 46例(男 13例,女 33例), 66例(男 26例,女 40例)和 35例(男 15例,女 2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 5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②符合 WHO推荐的 OP诊断标准 [1].排除标准患肝、肾、心脏、胃肠道等脏器慢性疾病及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者. 方法每个受试者详细填写病史调查表,准确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kg/m2).应用本院新型 Norland Excell plus 双能 X线骨密度吸收仪( DEXA)测定每一受试者的 L2- 4及股骨近端(股骨颈、 Ward' s三角、大转子) BMD值( g/cm2).将所测值与同性别年轻成年人正常数据比较,得出 T评分(即 SD). 主要观察指标①不同性别、年龄、部位 OP检出结果比较;②年龄及体质量指数与 BMD的相关性. 结果女性更年期以腰椎 OP为主(χ 2=10.14,P< 0.01),随年龄增加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的检出率增加 (χ 2=7.41,P< 0.05);男性 60岁以后以单纯股骨颈 OP增加明显(χ 2=9.11,P< 0.05);女性较男性更易患单纯腰椎 OP及腰椎和股骨颈均出现 OP(χ 2=8.04,P< 0.05;χ 2=14.26,P< 0.01);女性年龄与股骨颈、 Ward, s三角及大转子区 BMD有明显负相关( r=- 0.364,- 0.389,P< 0.01;r=- 0.504,P< 0.001);体质量指数与 L2~ 4、股骨颈和大转子 BMD有明显正相关( r=0.306,0.329,0.338,P< 0.05). 结论 OP的检出率随骨骼测量部位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些客观现象,对 O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CVD患者人数约为2.3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病[1]。根据中国冠心病政策模型预测:我国CVD将在未来10年内呈快速增长态势,2010年到2030年,中国35~84岁人群中CVD事件数将增加50%以上,如果考虑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及腰腿痛等骨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6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出院后不主动对其采取干预措施,观察组出院后继续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出院时、出院1年后评估两组骨密度、骨症状.结果:两组出院1年后骨密度、骨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密度、骨症状及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骨折易感性增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动脉硬化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钙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脑血管疾病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心血管相关事件是导致老年人过早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血液循环中红细胞形态可变性的一个指标,常用RDW联合红细胞平均体积来诊断或鉴别诊断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近期研究揭示了RDW对冠状动脉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卒中、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RDW能够预测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和不良事件。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RDW反映了一系列潜在的病理学进程,在心血管与血栓疾病中其机制主要被认为是慢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神经激素通路的激活所致。现将RDW在心血管疾病中运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激素功能紊乱、饮食营养、运动、遗传、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5例接受超声骨密度定量测量者的临床资料,女88例,男57例,年龄20~79岁,其中骨质疏松54例,骨量减少38例;统计分析145例不同年龄段男性与女性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布情况,综述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老年心血管疾病与衰弱关系密切,通常共存一体,且病理生理机制存在共同特征和双向联系,相互恶化预后。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建立规范化的衰弱评估和管理路径,尽早识别高致残风险和不良预后事件,将有利于更多患者从中获益,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适当体育运动对老年后罹患骨质疏松的影响,探讨运动量与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关系,为进一步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体检中心2013-04—2014-04一年内骨密度检查患者846例(均为男性,且年龄在55~65岁之间),其中退伍军人368(43.49%)例作为实验组,普通人群478(56.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生活习惯。结果实验组人群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减少老年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74例体检者进行骨量检测并按检测结果分为三组,记录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在体检人群中骨量减少有较高的发生率(32.69%),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约为2.07%。男性与女性在三个骨量分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070,P<0.01)。骨量减少与年龄、HDL-C的增加及体质量指数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467,6.060,4.586;P<0.05)。结论 BMD是人群中需要监测的指标,骨量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该病以软骨改变为主要特征,进而造成软骨下骨坏死、囊性变、骨密度增加和伴发骨赘形成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生主要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我国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OA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北京地区老年女性有症状的OA患病率甚至达到15.4%[2]。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