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加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CRT)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条件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人 CD133 基因的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并探讨 CD133 对U25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人 CD133 全长cDNA构建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EGZ-Term ,包装成逆转录病毒pEGZ-Term-CD133,进而感染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检测感染后U251细胞CD133分子的表达。细胞计数法、神经球形成实验观察CD133过表达对U251细胞体外的增殖和神经球形成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法检测感染后U251细胞的体内致瘤性。 结果: 成功构建pEGZ-Term-CD133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 CD133 的U251细胞。相比U251-mock、U251细胞,U251-CD133细胞高表达 CD133 mRNA \[(7 400.2±5 003.4) vs (2.0±1.1)、(1.0±2.2),均P=0.0007)和蛋白。感染pEGZ-Term-CD133对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并无影响(P>0.05);但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下,U251-CD133细胞所形成的神经球数量显著高于U251-mock和U251细胞\[(34.0±7.5) vs(14.6±2.3)、(11.5±1.3)个,均P<0.01\]。接种量为1×105 个细胞时,U251-CD13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时间(32 d)少于U251-mock细胞(38 d)、成瘤率更高(100% vs 30%),在第41天时,肿瘤体积显著增大\[(180.3±146.8) vs (4.0±0.0)mm3,P=0.003\]。 结论: CD133分子不影响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体外增殖,但可促进U251细胞神经球的形成和致瘤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使用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胶质瘤是神经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EGFR抑制剂gefitinib对人胶质瘤细胞U251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gefitinib作用于U251细胞72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gefitinib作用后细胞的生存率;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gefitinib作用U251细胞72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gefitinib作用后,U251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gefitinib作用U251细胞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8.01μmol/L。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随着gefitinib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数逐渐增加,而S+G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说明gefitinib阻滞U251细胞于G0/G1期。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gefitinib对U251细胞的G0/G1期阻滞主要通过下调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CDK2、CDK4与细胞周期素cyclin E的表达,同时上调p21的表达,介导周期阻滞来实现。结论:gefitinib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的G0/G1期阻滞,体外抑制人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这为gefitinib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gefitinib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以明确其治疗机制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藤黄酸是否能够增强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并进一步探索其增敏机制。方法: 体 外培养U251细胞,并分成空白对照组、藤黄酸单独处理组、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利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 活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 ROS 水平变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量变化情况。 结果: CCK-8法实验中,四组细胞处理24 h后存活率依次为(98.65±3.68) %、(93.58±2.47) %、(66.81±2.39) %和(38.65±4.13) %, 可 以看出联合处理组能够大幅提高对替莫唑胺对U25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联合处理组U251细胞凋亡比例为(61.43± 2.58) %,与替莫唑胺单独处理组的(26.68±1.82) %相比明显增加(P<0.01);藤黄酸和替莫唑胺共同处理后能够上调U251细胞 ROS水平和降低GLUT-3和p-AKT的表达,抑制GLUT-3/AKT信号通路(P<0.05或P<0.01)。结论: 藤黄酸与替莫唑胺联用能够 通过上调U251细胞中的ROS水平、抑制GLUT-3和AKT信号通路而增强U251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韩刚  杨扬  胡胜利 《现代肿瘤医学》2019,(10):1713-1717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的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微小RNA-216a(microRNA-216a,miR-216a)/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alpha,PRKCA)进行调控。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U251,用不同剂量替莫唑胺染毒48 h后,构建野生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及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miR-216a和PRKCA表达的影响。结果:miR-216a mimics使野生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活性下降了47.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6a mimics使突变型PRKCA 3' UTR-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活性下降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率、侵袭细胞数、PRKCA mRNA相对表达量和PRKCA蛋白表达量均降低,miR-216a mRNA相对表达量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替莫唑胺剂量的增加,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率、侵袭细胞数、PRKCA mRNA相对表达量和PRKCA蛋白表达量随之降低,miR-216a mRNA相对表达量随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可以通过促进miR-216a的表达而抑制PRKCA的表达,降低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PION)作为药物载体增强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在胶质瘤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高温降解法和相转移法制备PEG-Fe3O4@Ce6复合纳米粒子(PION@E6),用水合粒径分析、透射电镜、胶体稳定性分析、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方法对PION@E6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可逆EGFR抑制剂CL-387785对EGFR 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及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0、10、25、50、100 nmol/L CL-387785处理H1975细胞 24、48、72和96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率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FITC/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CL-387785 处理48、96 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法及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CL-387785 处理48、96 h后的H1975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变化,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L-387785 处理的H1975细胞经不同剂量X线(0、2、4、6、8和10 Gy)照射的存活分数(SF)并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增敏比(SER)。结果 CL-387785可抑制H1975细胞增殖,且在10~100 nmol/L范围内随作用时间延长,增殖抑制率升高,总体上抑制效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CL-387785可呈浓度依赖的方式诱导H1975细胞凋亡并缩短细胞迁移距离和减少穿膜细胞数(P<0.05);在2~10 Gy照射范围内,10、25、50、100 nmol/L CL-387785处理后的SF均低于0 nmol/L,且SF随CL-387785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0 nmol/L,10、25、50、100 nmol/L CL-387785处理后的SER依次为1.17、1.39、2.88和3.64。 结论 不可逆EGFR抑制剂CL-387785可抑制EGFR T790M突变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并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纳米金、银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MTT法、克隆形成法检测纳米金、银颗粒增强X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影响,蛋白印记法检测对细胞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酶标仪检测对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谷胱甘肽(GSH)水平改变。结果 纳米金、银颗粒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IC50分别为6.51、2.47 μg/ml。由 D0值得到 1/5 IC50纳米金、银颗粒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37、1.48,1/10 IC50的分别为1.11、1.09。纳米金、银颗粒增加Caspase-3、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减少CAT、SOD、总GSH水平。结论 纳米金、银颗粒均能增加HepG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和诱导活性氧产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虎杖苷(polydatin,PD)对乳腺癌细胞放疗增敏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PD(5、10、20、40和80μmol/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疗敏感性.将MCF-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放疗组(2 Gy放射线)、LiCl组(2 Gy放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3(简称Rg3)对食管癌EC109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g3(10、20、50、100、200、400、600mmol/L)作用EC109细胞24、48及72h的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及单击多靶模型计算10mmol/L Rg3预处理24h经0、1、3、6和9Gy X射线照射后的辐射增敏比(SER)。根据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及Rg3+照射组,流式细胞仪及Foci焦点形成实验分别检测3组经8Gy X射线照射48h的细胞凋亡率和DNA分子损伤情况。结果在10~600mmol/L范围内,Rg3可降低EC109细胞的存活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mmol/L Rg3处理EC109细胞的SER为1.28。Rg3+照射组的凋亡率为(62.33±4.60)%,高于对照组的(6.46±1.23)%和单纯照射组的(30.68±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3+照射组的Foci焦点细胞数为(64±12)个,亦高于对照组的(6±3)个和单纯照射组的(3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3对食管癌EC109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能够抑制细胞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与DNA分子损伤。  相似文献   

11.
楚胜华  朱志安 《肿瘤》2012,32(2):105-108,141
目的:探讨印记基因SLC22A18 (solute carrier family 22,member 18)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有SLC22A 18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2-EGFP-SLC22A18转入U25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LC22A18 mRNA及蛋白在转染后U25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FCM法检测SLC22A18表达对细胞凋亡以及对多柔比星在细胞内蓄积浓度的影响.结果:转染SLC22A18基因的U251细胞中有SLC22A1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SLC22A18基因转染组U251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U251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下降,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上升(t=3.23,P<0.05),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上升,IC50值下降(t=4.28,P<0.05).SLC22A18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35±4.98)%和(6.25±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P< 0.01).SLC22A18表达使细胞内多柔比星蓄积浓度明显下降(t=4.25,P<0.05).结论:SLC22A18表达使人胶质瘤U251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下降,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提高,并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化疗药物蓄积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13.
miR-7沉默EGFR/PI3K通路逆转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恶性表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微RNA(microRNA-7,miR-7)靶向沉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kinase-3,PI3K)通路途径逆转脑胶质瘤的恶性表型。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带有miR-7基因序列的表达质粒转入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ic quantitative-PCR,RFQ-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miR-7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PI3K和AKT2蛋白的表达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瘤细胞迁移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致瘤性。结果:RFQ-PCR结果显示,miR-7基因转染组细胞中miR-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U251细胞中EGFR、PI3K和AKT2蛋白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U25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处于S期的细胞所占比例减少,细胞迁移及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染miR-7可有效沉默胶质瘤U251细胞中EGFR/PI3K通路主要成员蛋白的表达,进而逆转其恶性表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胶质瘤基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多药耐药(muhi-drug resistance,MDR)是卵巢癌化疗失败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Fe3O4颗粒对卵巢癌细胞(SKOV3/DDP)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关系。方法:将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株SKOV3/DDP分为对照组、顺铂组(DDP组)、磁性纳米Fe3O4颗粒组(Fe3O4-MNPs组)、DDP+磁性纳米Fe3O4颗粒组(DDP+Fe3O4-MNPs组)4个组,用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细胞内顺铂的含量,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SurvivinmRNA在SKOV3/DDP中的表达。结果:Fe3O4-MNPs组细胞耐药性的逆转倍数为2.259。DDP+Fe3O4-MNPs组细胞凋亡率[(42.1±5.6)%VS.(26.9±4.1)%]及细胞内铂含量[(0.074+_0.006)μmol/Lvs.(0.057±0.003)μmol/L]均高于DDP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Fe3O4-MNPs组细胞bcl-2、survivin mRNA表达均低于DD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性纳米Fe3O4颗粒可逆转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和surviv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比率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例健康人、41例初诊NHL患者、16例CT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后的NHL患者及25例化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单位体积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和CD+4 T细胞,计算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结果 初诊NHL患者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7.54±2.31)%,高于健康者的(4.13±1.25)%(P<0.05);化疗完全缓解后NHL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6.26±2.28)%,低于初诊化疗前患者的(7.54±2.31%)(P<0.05)。化疗后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为(7.85±2.12)%,高于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的比率(6.26±2.28)%(P<0.05)。结论 化疗缓解后的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较化疗前及化疗未缓解的患者降低,提示CD+4 CD+25 T细胞/CD+4 T细胞的比率可能与NHL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e ability of IL-2 stimulated mononuclear cells to kill the human glioblastoma cell line U251 has been investigated. Highest cytotoxic activity was generated in low cell density cultures incubated for 15 days with 250–1000 U/ml IL-2. Sub-optimal killing was noted, with cells only exposed to IL-2 for three days. Under the latter conditions, 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ies (MoAbs) of either anti-CD3 or anti-CD16 and an anti-NCAM MoAb stimulated LAK cell activity markedly. Anti-CD16 conjugates were found more effective than anti-CD3 and (Fab)2 constructs more efficacious than those made with whole Ig molecules. Maximal stimulation of LAK cell activity was noted with bispecific MoAbs. Little effect was observed with either single or mixtures of monomeric MoAbs. Furthermore, no effect of bispecific MoAbs was observed when target cells lacked expression of NCAM. These results could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as it is not always feasible to screen LAK cells for optimal activity before administration to patients. Whilst bispecific MoAbs have no effect on optimally stimulated LAK cells, they are not inhibitory and can stimulate killing under sub-optimal IL-2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