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很难治愈。婴幼儿腹泻急性期病变多因细菌或病毒引起,应以消炎为主治。若治疗不当会转为慢性,这时已不是感染,而是胃肠功能紊乱,用抗菌药不但无效反而会加重病情。在急性期用药控制住感染后,食疗对帮助婴幼儿胃肠功能恢复有着重要作用,甚至优于药物。苹果泥取苹果1~2个去皮和心后,捣烂如泥或切小块加水煮烂,分数次喂给患儿。苹果  相似文献   

2.
秋季小儿腹泻是常见病、多发病。导致此病的原因多,其中以肠道感染和饮食不节为多见。 一、分型 临床上常可分为下列二型: 1.感受外邪型 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胃腹部胀痛,喘气恶臭,呕吐酸腐,发热汗多,口渴,腹中如雷鸣,大便泄泻如黄水样,奇臭,多泡沫,常有少量粘液或血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调气导滞之法。临床上一般以香连丸、藿香  相似文献   

3.
腹泻病在中国小儿中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夏季及秋季有两个发病高峰。根据本病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大便性状异常,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感染性腹泻多伴有发热、呕吐;非感染性腹泻大便半稀呈不消化,或夹有黄白色奶瓣。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出现精神萎靡、脱水及酸中毒等症状,直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甚多,包括细菌、病毒、原虫、霉菌等。其中病毒起着主要作用。近年来轮状病毒已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轮状病毒感染是世界性的,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婴幼儿为主,6个月~2岁发病率最高。传染方式主要通过合轮状病毒的粪便污染水、食物、用具及手经口传染,肠道排出的病毒在发病后3~4天最多,一周后明显减少。轮状病毒很难培养,必须在电镜下检查。由于病毒在小肠刷缘上皮细胞中增殖,破坏合成糖酶的细胞。双糖酶不足引起乳糖或其它双糖在胸腔内潴留,健康的小肠只能吸收单糖,致使肠道内渗透压增高,大…  相似文献   

5.
6.
01 大枣疗法小儿厌食,面黄肌瘦,时常便泄泻者。可用大红枣5~10枚,洗净煮熟去皮核。每次吃3~5个枣肉,也可加少量炒面或大米作粥食之,大枣温脾健胃,益气生津,可治疗贫血、腹泻。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88年2月以来,以自拟五子止泻散治疗小儿腹泻104例,并与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的108例做对照,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104例中,男54例,女50例;3~12个月以内30例,1~3岁62例,4~6岁12例。对照组108例中,男60例,女48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之一 ,笔者临床根据症状分 4型外治 ,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 分型施治1.1 风寒型 :大便稀 ,多沫 ,水样便 ,臭味轻 ,肠鸣 ,或轻微发热 ,鼻塞流涕 ,苔白腻 ,脉浮 ,指纹淡红。治宜疏表化湿。药用苍本散。苍术、藁本按 2∶ 1调配 ,研为细末 ,用温水调和纳脐中令满 ,外用胶布覆盖 ,2 4 h换药 1次 ,连用 3天。1.2 风热型 :大便喷射而出 ,如蛋花汤样 ,量多 ,日数次 ,色黄绿 ,夹有粘液 ,有臭味 ,肛门红 ,伴发热 ,呕吐 ,口干渴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指纹紫红。治宜清热利湿。药用苦苍散。苦参、苍术热重者以 2∶ 1调配 ,湿重…  相似文献   

9.
10.
林启声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69-470
小儿腹泻,病因多多。风寒暑湿食是其致病外因,湿是基本病因,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内因则关连脾肝肾,而以脾为关键,肝之疏泄太过,肾之温煦不及,无不通过脾,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一般急性多实,治以祛邪为主,或燥湿,或分利,或温散,或清化,或消导,或调气;慢性多虚实互见,寒热错杂,须谨审病机,细查寒热虚实,注意相互联系及转化,或健脾,或益气,或温肾,或升提,或固涩。现将笔者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十法,介绍如下:1 解表散寒止泻法本法适用于感受风寒,脾胃运化失司而致腹泻。症见:腹泻清稀,多带泡沫,臭气不甚,腹痛肠鸣,食少脘闷,多…  相似文献   

11.
针挑疗法是针灸学的一部分,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笔者选用背俞穴为主,挑治颈淋巴结核(瘰疬)26例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一、挑治选穴 1、常用穴: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等。 2、备用穴:大杼、风门、附分、魄户、膏肓俞、膈关、脾俞等。也可取相应的胸1~9椎“华佗夹脊”穴。一般一次选2~3穴(双侧);先由患处开始,逐渐向下选挑。原则上,挑过的穴位不再选用。二、操作让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两臂置于椅架上,充分暴露治疗部位。①选好穴位以龙胆紫或红汞药水作标记。②针挑治皮肤以碘酒、酒精作常规消毒。用  相似文献   

12.
令患儿伏卧于床上或母怀中,要卧稳,卧平、卧正、并防止碰伤。先点穴后捏脊,其顺序如下:先轻点天枢穴、关元穴三、五下,内关穴、足三里穴各三、五下,然后捏脊;术者立于患儿背后,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脊柱之两旁皮肤之上稍着力于皮下组织,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向上推、捏、拿的综合性手法至大椎穴或风府穴为一遍,往复3~5次,于最后一遍时在长强穴、肾俞穴、胃穴各提、捏、拿一下(动作要迅速、协调有力),再轻点肾俞穴三、五下,然后用手指(手呈半握拳拼拢用指肤)轻轻叩击长强穴三、五下即可,一日一次,痊愈为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服药、肌注、静脉给药等法治疗婴幼儿腹泻 ,常因患儿不合作而使治疗困难。本文介绍以下两种简易法 ,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正红花油脐周涂抹让患儿仰卧 ,取正红花油少许涂于患儿脐周 ,再用手在患儿脐部由右向左按摩 2 min。轻度腹泻者每日治疗 1次 ,重者 2次。一般轻者 2~  相似文献   

14.
食疗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中医历来重视食物调养,有“药食同宗”、“药补不如食补”之说。用食物补益精气、调补脾胃、恢复消化系统功能,使身体健康。清代名医龙绘堂在《蠢子医》一书中说:“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相似文献   

15.
小儿泄泻多发于夏秋之交至深秋季节,婴幼儿时期最易罹患.若治不及时或失治误治,多致“伤阴”“损阳”,以至变证峰起,凶危症见.几年来笔者遵塞流、澄流、复旧三法而立方治疗,每能使患儿顺利康复,现介绍如下.[塞流汤]车前子5~8克,炒薏苡仁10克,滑石、鱼骨、葛根、焦楂各6克,乌梅3~5克,柯子1.5~3克,甘草1克.水煎频服.服药1~2付,泄泻次数即明显减少,继用下方.[澄流止泄粥]生山药粉45克,炒薏苡仁10克,滑石、鱼骨、焦楂各6克,白芍3~6克,甘草1克.兼有发热者,重用葛根;有湿热之象者,重用滑石;脾虚症状明显者,重用炒薏苡仁或加炒白术3~6克.以上药物除山药粉外,均用纱布包煎,每份煎成药液约150ml.每服用山药粉15克和药液50ml调入奶锅内,置火炉上,不停地用筷子搅之,两三沸其粥即成,服时加食糖令适口,日三服.服药2~3付.病情基本巩固,继服下方调理善后.[山楂百合饮]山楂糕36克,净百合8克,太子参15克.将百合泡去浮沫,和太子参兑水煎汤.取适量煎液与山楂糕12克煮成汤,饮服,日三次.  相似文献   

16.
三焦分治法治疗小儿腹泻246004安徽省安庆市中医院李梦奇近年来,笔者将三焦分治法用于多例经一般推拿治疗效果不佳的腹泻小儿,收效满意。三焦分治法有5个步骤:①推眉心:两手拇指罗纹面交替由眉心上推至发际30~50次,具有疏风解表、统治外感内伤诸疾之功;...  相似文献   

17.
敷脐法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秀君 《新中医》2004,36(5):56-56
腹泻是小儿发病较高的疾病之一,3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多见,夏秋季多发。笔者临床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敷脐法外治腹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临床见证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总不外乎“脾虚湿困”。根据审因论治的原则,治法有温、清、消、补之别。寒湿者宜温中分利;湿热者宜清利;食积者宜消导;脾虚者宜补虚;久泻必升提;滑脱宜固涩。笔者经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不论哪一种证型的泄泻,均可以健脾利湿的胃苓汤为主化裁,辨证加减甚效。以下举典型病案数例以证。寒湿腹泻王某,2岁,1989年4月28日初诊。因受凉而致腹泻1日,泻4~5次,大便清稀如水样,臭气不甚,伴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肠鸣腹痛,舌苔白滑,指纹浮红紫。证属外感寒湿腹泻,治宜解表散…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儿脏器柔弱,发生腹泻之后,处理稍缓,病情易于变化。因此,临床辨证治疗,不可不慎。现将先师对小儿腹泻的证治十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一、疏表胜湿法:外感风寒湿邪,肠鸣便泻,水粪兼下,臭味不重,小溲自利,兼见发热流涕,苔白舌淡,指纹浮露。选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表邪重者可加荆芥、防风以增强疏表胜湿之力。  相似文献   

20.
腹泻多发生于夏秋两季,其它季节也会发生。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均应及早治疗,否则,会由此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严重病症,非常有害身体健康。腹泻用食疗效果显著,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简便又及时,并且作用迅速,无不良反应。下面九种食疗方可根据自身的腹泻类型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