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各类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移植过程存在着许多影响治疗效果的负性因素,对于患者能够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有着重要的影响。目的: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特点,重点评价心理干预实施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共收治患者92例,多数患者均实施过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接受异体干细胞移植55例,其中同胞48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7例,部分行骨髓抑制或复合移植。针对移植过程中不同阶段负性因素的特点,实施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观察与处理、全环境保护方案等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获得成功,遵医行为良好,未出现心理应激、情绪失控、破坏物品等不良事件,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作息依从性均良好。2012年与2013年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患者需要严格的治疗路径,留置层流病房较长,行为严重受限,承受较大的心理、生理负担,应严格落实无菌标准,加强病区管理,做好患者指导、支持工作,减少移植并发症发生,使移植能够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6年2-12月对8例急性白血病行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感知和体验可归纳为移植前对获得新生的强烈希望、移植中遭受巨大的身心痛苦、移植后出现两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承担沉重经济负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4个主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会发生不同的、复杂的感知和体验,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重视患者的心理体验,帮助其应对心理问题,构建完整的护理体系,保证移植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目的:比较血缘与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组),15例患者接受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组)。结果与结论:①造血重建:血缘组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快于非血缘组(P<0.05)。在移植后30~40d植活证据指标测定提示异体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完全植活。②T细胞重建:两组移植后各时间点T细胞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感染发生率:两组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白血病复发:两组移植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无病生存:两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较非血缘供者迅速,但两者间移植后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无病生存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的心理体验,为护理人员在移植期间更好地实施整体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深入访谈1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的真实心理体验.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心理体验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孤独感、恐惧感、教疚感、被抛弃感.结论 护士应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隔离期间的心理体验,积极帮助他们应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体验,以期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对2012年1-10月在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血液病科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0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存在怀疑否认、悲伤绝望、自悲自怜、焦虑恐惧、被动依赖、心理应激、期待不安、内疚惭愧、心理飞跃等心理体验。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医疗、疾病相关信息及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造血干细胞患者一般资料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9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总分为(2.75±0.77)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5.70±7.61)分,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的利用度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2.85±3.64)分、(25.30±4.54)分、(7.40±2.21)分;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呈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与社会支持具有显著正相关,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白血病、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造血重建状况并比较两者间的差异。方法:30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分成两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自体移植组)15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异体移植组)15例。在移植35日后,患者无感染、发热,白细胞数上升至1.5×109/L时进行骨髓穿刺,观察骨髓增生状况,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淋巴细胞系统的重建以及巨核细胞系统生成状况。结果:自体移植组与异体移植组患者比较,骨髓增生的恢复程度和粒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的比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自体移植组有4例、异体移植组有2例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未达到正常比例范围,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巨核细胞虽有增生,但是数量少或甚少,而且血小板的增殖速度均较其它系统缓慢;异体移植组有4例淋巴细胞系统增生较慢,而自体移植组有1例增生较慢,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及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重建状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探讨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弹性状况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6年7—12月选取207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73.31±16.45)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为(66.51±11.45)分,应对方式总分为(54.75±6.57)分,心理弹性得分为(29.34±7.17)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总分均呈密切正相关(r=0.441~0.551,均P<0.01)。构建中介模型显示,心理弹性对创伤后成长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35,P<0.01),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97,P<0.01),心理弹性对社会支持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63,P<0.01),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得分均处于在中等偏上水平,且创伤后成长与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总分均呈密切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在恶性血液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间存在中介效应。医护人员可采用积极手段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增强社会支持力度,引导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困境,从而培养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科常规护理。使用 Frank 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治疗态度,使用 POMS 量表和 SCL-90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和护理2周后的情绪状态。结果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治疗态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态度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疲劳、抑郁、愤怒、紧张、慌乱等评分均显著下降,精力和自我相关情绪评分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状况评分均显著下降(P 均<0.05),观察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态度和情绪状态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态度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系统化心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40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心理干预。结果 2组护理后心境状况量表(POMS)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者,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开展系统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耐受力,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遵循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评估护理干预后病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自我监测依从性和心理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情绪反应、用药知识、遵医行为和心理控制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采取积极、主动、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移植期间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年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首选方法,但在中国多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无合适的供者,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国内外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报道少见。目的:观察不同干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10例(3~52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别接受了亲缘HLA相合(2例),单倍体相合(5例),非血缘(3例)的外周血和/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5例患者同时联合了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和抗人胸腺球蛋白,以霉酚酸酯、环孢素A加短疗程的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马利兰和CD25单克隆抗体;同基因的例5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抗人胸腺球蛋白+甲基泼尼龙。输注间充质干细胞的量为(0.27~1.85)×106/kg。接受和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患者回输的造血干细胞有核细胞分别为(7.4~17.38)×108/kg和(6.09~13.68)×108/kg。结果与结论:除1例单倍体相合患者移植未成功,+36d死于并发症外,余患者移植后染色体及DNA指纹检测等说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完全供者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达到0.5×109L-1,血小板计数≥20×109L-1中位时间分别为12d和13d;其中造血功能恢复快慢的趋势是同基因移植〉外周血或/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单纯外周血或/和骨髓干细胞移植,而亲缘HLA全相合的52岁患者造血恢复最慢。非血缘移植例1、6患者发生了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单倍体相合移植的例2和例10患者发生了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后出现了局限性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余下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良好,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除未接受间充质干细胞的例3患者移植后出现严重感染外,其余患者移植后再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和出血。结果提示造血干细胞是安全,高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联合应用间充质造血干细胞者患者造血恢复快,移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d;移植后100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及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重点护理内容。结果本组患者两次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均未检出与多发性骨髓瘤有关的血清M-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D均达到正常值范围,尿本周氏蛋白达到阴性。结论做好化疗后血管的护理、骨痛的护理、感染的预防及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对于保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移植后口腔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住院的15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病例,采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口腔溃疡分度护理相结合等综合护理,分析护理资料与口腔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154例患儿中有68例(44.16%)发生口腔黏膜炎,53例(34.42%)出现口腔出血。结论: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同时增加有效的口腔护理,能够预防并减少口腔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AL)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13例AL患者在本科干细胞移植病房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所有患者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采用单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CSF)方案采集干细胞,人均采集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采集足够干细胞,主要并发症为低钙血症、低钾血症及血小板减低。采集CD34+细胞数(2.00~8.36)×106/kg,平均(4.02±2.01)×106/kg。结论对于严格选择的AL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采集足量的造血干细胞是成功行干细胞移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技术、造血干细胞来源体系的不断完善及支持治疗的不断改进,移植成功率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儿童从 HSCT 中获得长期生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儿的生存质量在近年来也逐渐被重视。针对 HSCT 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在国内仍为空白,而国外学者通过各种量表研究发现:(1)HSCT患儿远期总体的生存质量(QOL)良好;(2)移植前后患儿QOL变化规律:移植前患儿的QOL已经下降,且预处理后会立即进一步下降,但移植4~24个月后会提高;(3)与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儿相比,HSCT白血病患儿有更多的晚期不良事件,QOL低于非HSCT患儿及正常儿童;(4) HSCT患儿QOL较公认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患儿的家庭功能、患儿本身的能力(如社会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而多数研究显示移植时的年龄、性别、原发病、身高等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结论均是由国外研究得出,而我国HSCT治疗后患儿的QOL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背景:慢性移植物肾病是肾移植领域较难处理的一种临床并发症,大多数最终会发展为移植肾失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特殊细胞群,已证实具有分化、转分化、旁分泌等多种功能,在临床其他领域已有成功应用的基础。基于此特点,将其应用于慢性移植物肾病的患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经静脉输注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间确诊慢性移植物肾病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1例,行1次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之后2次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治疗后1年内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24 h尿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移植肾动脉栓塞、假性动脉瘤等相关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1周、1个月时内生肌酐清除率较治疗前升高,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7 d时24 h尿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1个月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果可见数字减影动脉造影引导下经移植肾动脉输注及经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移植物肾病是安全的,对患者肾功能改善有一定效果,输注细胞剂量及后续输注方式的选择尚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单纯化学治疗效果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该类疾病的惟一有效方法。研究显示单倍体移植与同胞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接近,甚至优于后者,且父母作为供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依从性好,能够保证移植干细胞数量及预防原发病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移植成功率及长期无白血病生存率。目的:回顾分析父母供者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入选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采用"改良1,4-丁二醇二甲磺酸酯/环磷酰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和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氨蝶呤三联短程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35例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均植入成功。135例患儿回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5.82(3.23-8.45)×108/kg,其中CD34+细胞中位数为4.52(2.37-11.51)×106/kg。2干细胞回输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4.3%。33-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4.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37.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为42.9%。42年无白血病生存率为42.9%,2年总生存率为51.4%,2年原发病复发率为34.3%,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提示对于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供者及不能及时寻找到非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供者的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近年来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现状,认识移植过程中-80℃直接冷冻保存造血于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PubMed1999-01/2006—04相关-80℃直接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造血干细胞,冻存”和“hematopoietic stem cells,cryopreservation”。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和冻存的文章,查找并阅读全文。纳入标准:①需为非综述、非个案报道类的文献。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③-80℃直接冷冻保存。排除标准:重复研究、个案报告、综述、Meta分析类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8篇关于-80℃直接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文献,纳入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探讨。 资料综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多种实体瘤的有效方法,而造血干细胞的冻存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冻存的条件和方法可直接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活力和数量,也会影响干细胞回输体内后的增殖能力和治疗效果。许多学者对不同的冻存条件和/或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冻存条件和/或技术各有其优缺点。-80℃直接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费用相对较低,且能有效地保存造血干细胞,满足移植要求,有利于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开展。 结论:-80℃直接冷冻保存法能够有效地保存造血于细胞,满足移植要求,且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应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