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前,我院对门急诊输液室进行了改建,配制患者输液在百级层流的无菌环境下进行。为了提升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为了让患者少排队,让护士少走路,我们应用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完善了门急诊输液室的工作流程。1改造前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中的不良环节1.1患者站着排队等候护士配制液体护士从患者手中接到药品后,需经过一个核对药品、准备液体、转抄输液单标贴、向液体里加药和核对液体的过程。患者站在配液室的外面等候取配配好的液体,期间所需时间超过10 min;输液高峰时,患者要等半个多小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尤其是老人与无陪伴的患者。1.2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OUIVA)与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建立OUVIA前4个月应用传统开放性输液的56 726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输液方法;选择建立OUVIA后4个月59 341例次门急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OUVIA。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输液等候时间、输液反应发生率、患者及护士满意度、护理差错事件、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及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UIVA可缩短患者输液等候时间,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和护士职业暴露,提高患者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在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成立专职静脉输液护理团队前后在我院门急诊输液的患者20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时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患者对输液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时间、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输液并发症(静脉炎、液体渗出、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护理满意度明显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液专职护理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输液治疗,有利于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调整门急诊输液室布局,增设输液接待处和皮试观察区。输液区分为成人输液区、儿童输液区和床位输液室,3个输液区的座椅和放置输液袋的篮筐分别为蓝色、粉色和白色,利于区分和辨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的实施效果,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和综合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前后的有效调查问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后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显著缩短(P 0. 05),综合满意度显著提高(P 0. 05)。结论门急诊输液室实行优化布局和分区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预约系统在输液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5-6月,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手段,采用电子预约系统为连续2日及以上门急诊输液患者提供分时预约服务,解决门急诊输液患者现场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比较预约(2017年5-6月)和非预约(2016年6-7月)服务下患者现场等候时间、患者满意率。结果采用电子预约后,患者输液前现场等候时间为(5.20±3.90)min,与非预约患者[(24.04±6.15)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采用电子预约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7.7%,亦高于非预约患者的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子预约系统可缩短输液患者现场等候时间,缓解输液中心高峰时段拥堵现象,改善输液环境和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PDA)系统在门急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12月进行门诊输液的1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门诊移动输液系统(PDA)。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液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输液效率、输液安全性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粘贴胶布耗时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安全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在输液环境、护理工作以及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系统能够提高门急诊患儿的输液效率,确保输液安全,改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输液室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在门急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OUIVA)输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开展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前1个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5464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将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后1个月的5256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液情况、不同阶段输液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输液反应、输液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嘱阶段、配置阶段、配送阶段、给药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ICARE下的信息化管理可提高OUIVA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少输液反应、用药不同阶段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李蕊  须俊滟  席淑华 《护理研究》2012,26(19):1796-1797
[目的]探讨两种病人身份识别方法在急诊临时输液室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9月临时输液病人进行输液时采用两种身份核对的方法对病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即以病人的座椅编号作为病人唯一有效的标识号,同时反向核对病人姓名来同步确认其身份。[结果]临时输液室自采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对输液病人进行识别8个月以来,未发生输错液体、换错液体的护理差错事故。[结论]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在临时输液室的应用能提高护理人员识别病人身份的准确性,能保证正确的液体输给正确的病人,是减少临时输液室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精密输液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接受输液治疗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试验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7 d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两组患者每日穿刺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4.1±1.3)d,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2.6±0.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2,P<0.001)。结论精密输液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缓解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病人身份识别方法在急诊临时输液室的应用。[方法]对2011年1月一9月临时输液病人进行输液时采用两种身份核对的方法对病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即以病人的座椅编号作为病人唯一有效的标识号,同时反向核对病人姓名来同步确认其身份。[结果川占时输液室自采用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对输液病人进行识别8个月以来,未发生输错液体、换错液体的护理差错事故。[结论]两种身份识别方法在临时输液室的应用能提高护理人员识别病人身份的准确性,能保证正确的液体输给正确的病人,是减少临时输液室护理差错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徐铮  王昕  尹华 《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234-236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拔管期间应用右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和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行甲状腺手术,随机分为右美托嘧啶组(A组):术毕前10min按0.5μg/kg计算浓度为2μg/mL右美托嘧啶溶液量,用微泵10min静脉注射完毕;对照组(C组):术毕前10min抽取与按0.5μg/kg计算2μg/mL右美托嘧啶溶液所需量等量的0.9%氯化钠液在10min内微泵静脉注射完毕。观察并记录:基础值(T1)、右美托嘧啶或0.9%氯化钠液输注前(T2)、输注后(T3)、拔管过程中(T4)、拔管后1min(T5)、拔管后15min(T6)患者心率、血压、脉氧饱和度;记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评分、呛咳评分、拔管后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药物输注后至患者离开麻醉恢复室之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嘧啶组在药物输注完毕、拔管过程中及拔管后1min后血压和心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拔管时躁动评分、呛咳评分及疼痛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嘧啶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拔管之前应用右美托嘧啶微泵注射,能使患者处于舒适的镇静状态,保持循环稳定及充分镇痛,同时不明显延长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地塞米松与50%硫酸镁溶液联用湿敷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使用盖诺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患者进行4个疗程的化疗,试验组在滴注盖诺时用地塞米松加入50%硫酸镁溶液湿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9%,疼痛程度评分为(2.60±1.05)分;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0.86%,疼痛程度评分为(5.72±2.41)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地塞米松与50%硫酸镁溶液联用湿敷预防盖诺所致静脉炎发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不同的输注途径以及不同的时段输注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脐血源CIK/NK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输注前每毫升MSC悬液中加入5μl DiI染液(红色),每毫升CIK/NK细胞悬液中加入1μl CFDA SE染液(绿色)进行荧光标记。每只NOD/SCID小鼠的MSC的输注量为1×106(0.1ml),CIK/NK细胞为1×107(0.1ml)。实验分4为组,每组6只。A组:MSC+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B组:MSC+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同时静脉输注;D组:MSC髓腔输注+CIK/NK细胞静脉输注,CIK/NK细胞在MSC后48小时输注。CIK/NK细胞输注后24、48小时解剖NOD/SCID小鼠(每批次3只),分别取小鼠肝、脾、肺、肾脏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每低倍镜视野红色和绿色荧光细胞的平均数量及其平均比值关系,以反映MSC与CIK/NK细胞体内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IK/NK细胞抑制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A、B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C、D组,而A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后C组小鼠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低于D组,而48小时后其MSC与CIK/NK细胞平均比值之和稍高于D组,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A、B、C、D4组小鼠在输注CIK/NK细胞24小时和48小时后肺、肝、脾中MSC与CIK/NK细胞的平均比值之和均高于肾脏。结论:相同部位、相同时段输注MSC与CIK/NK细胞时,两种细胞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MSC在动物模型体内和CIK/NK细胞相互作用的场所可能主要位于肺部和肝脏等网状内皮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部循环异常的急救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30例创伤致肺损伤同时伴ARDS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和同期30例创伤致肺损伤但不伴有ARDS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方法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前PAD数据均值为(31.1±5.0)mmHg(1mmHg=0.133kPa),治疗12h后均值为(22.5±4.8)mmHg,治疗24h后均值为(17.9±4.2)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6h后PAD、PAS和血管外肺水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在置管和机械通气等急救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液体治疗和对症治疗,对于缓解其肺部循环异常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在急诊患者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65例急诊患者分为研究组(n=265)和对照组(n=200),分别进行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检查及普通平板DR机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情况。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 8.5%,研究组每部位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2.2 min vs 7.5±3.1 min,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胸部、腹部及脊柱检查中的管电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四肢关节骨骼检查中虽然能够降低管电流,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动态平板多功能胃肠机进行急诊检查简单、方便、快速,可提高图像质量及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阳性强化法在社区门诊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哈尔滨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静脉输液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140例。干预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前给予阳性强化法,对照组患儿在输液前进行常规安慰与鼓励,干预2天后评估患儿配合程度、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组患儿的配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可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患儿对疼痛的敏感度,减少穿刺失败因素,从而提高了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效解决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在三级综合医院运行初期存在的瓶颈问题,保证输液系统的顺利运行。方法对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运行1个月后的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分析主要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确保了移动输液系统的高效运行,患者平均输液等候时间由(22.78±3.4)min缩短至(12.36±2.6)min,患者满意度由93.0%提高至98.0%,医务人员对移动输液系统运行模式的满意度由最初的84.2%上升至96.0%。结论及时有效的管理干预对保证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的顺利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的疗效。方法:对78例择期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组,37例)和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41例)控制血糖。另外13例急诊手术者均行CSII控制血糖。结果:择期手术中,CSII组入院时空腹血糖(FBG)15.3±2.4mmol.L^-1,餐后2h血糖(PG2h)19.6±4.1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2±2.12%。对照组入院时FBG14.3±2.68mmol.L^-1,PG2h19.2±3.2mmol.L^-1,HbA1c8.93±1.98%。两组方法均能显著降低空腹以及餐后血糖,与对照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SII组能更迅速控制血糖。另外还有13例急诊手术者通过随时血糖监测调整基础率以及临时给予大剂量冲击后,血糖在数小时内由18.13±3.56mmol.L^-1下降到可接受手术的血糖水平(8~10mmol.L^-1)。除2例出现低血糖先兆经对症处理后缓解外,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治疗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具有平稳、快速、安全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急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探讨高血压急症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在该院急诊科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高血压急症患者79例,稳定性高血压患者41例。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高血压急症组FMD明显低于稳定性高血压组[(6.90±4.14)%对比(8.66±4.17)%,P〈0.05];高血压急症组与稳定性高血压组的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7±3.77)ml/mm地(1mmHg:0.133kPa)×10对比(11.57±3.88)ml/mmHg×10,P〉0.05],但高血压急症组的C2明显低于稳定性高血压组[(4.48±2.14)ml/mmHg×100对比(5.41±2.35)ml/mmHg×100,P〈0.05]。结论:与稳定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急症患者FMD降低和小动脉弹性指数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在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6月及2011年1—6月急诊科18:00~1:00班次的各8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护士使用传统的排班模式,实验组护士采用岗位动态调度法。对两组护士在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0.6%,医生满意度为82.0%,护士满意度为85.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2%,医生满意度为96.0%,护士为9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9.862,5.005,5.959,8.636;P〈0.05或P〈0.01)。结论启用护理岗位动态调度法后,提高了抢救室、输液室和留观室的处置效率,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使患者、医生及护士满意度得到了提升,有效地缓解了急诊科拥挤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