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云手太极操”运动康复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 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运动方式,试验组给予“云手太极操”运动康复方案。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出院后3个月以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心理一致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试验后,试验组患者的6MWT、生活质量评分、心理一致感评分与组内试验前及对照组试验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后,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与组内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云手太极操”运动康复方案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心脏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结合音乐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4月—2014年8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护理对策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循证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音乐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抑郁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出院指导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给予系统性的出院指导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方法:随机将20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在生理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加快病人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胡兵兵 《全科护理》2022,(29):4115-4119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5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量表、Barthel指数(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病人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联合远端缺血适应训练,可有效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冠心病监护病房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7d后,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的康复训练、均衡饮食、生活作息和复诊随访4个方面得分及康复依从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脏康复疗程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参与心脏康复疗程的比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将2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临床路径护理组(路径组)及对照组。路径组入院期间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路径标准实施治疗及护理,并于出院后直接登记到"健康心俱乐部",接受为期8周的系统的心脏康复疗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院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并推荐参加心脏康复疗程。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对两组病人参与并完成心脏康复疗程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路径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路径组病人完成心脏康复疗程的比率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护理,有助于规范心脏康复疗程,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然后应用中文版SF-36健康调查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半年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六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或P<0.01);一年后干预组各维度得分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质量,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两组患者在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住院人次数、依从性、相关指标等项目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改变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动处方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早期实施活动处方。观察两组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活动处方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康复进程及并发症预防的实用性和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均静脉溶栓治疗,并按内科护理程序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被、主动翻身、起坐、站、洗漱、排便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溶栓治疗2周后干预组患者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2,4,8周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早期功能锻炼康复小组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exercise maintenance rate, leisure-time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relation to exercise maintenance over the 6-mo period after a supervised 5-mo recovery-phase cardiac rehabilitation program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exercise maintenance resulted in reproducible 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outcomes comparable with those of the Japanese normal population. DESIGN: This observational study comprised 109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89 men, 20 women; mean age, 63.5 +/- 10.1 yrs). Physiologic outcomes (peak oxygen uptake, handgrip, and knee-extension strength) measured at 1 and 6 mo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set were compared. Completed exercise maintenance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 and results of electronic pedometer recordings to evaluate leisure-time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were assessed 6 mos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RESULTS: The mean period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o evaluation of outcomes was 18.8 +/- 3.4 mos. Ninety of 109 patients (82.6%) continued exercise for >6 mos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group); 19 patients (17.4%) quit exercise after cardiac rehabilitation (nonexercise group). Improvement in physiologic outcomes was noted at 6 mos vs. those at 1 mo, but outcom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groups. The exercise group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nonexercise group for leisure-time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exercise group for seven of eight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attaining scor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Japanese normal population. CONCLUSIONS: At >18 mo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exercise maintenance rate in our patients remains high, and exercise maintenance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mprovement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leisure-time objective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相似文献   

14.
背景20世纪80年代国内即开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但在市级医院因其条件的限制开展得不普遍.目的探讨市级医院心内科实施3周康复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性.设计分组对照、回顾性分析.单位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6年营口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选择1986年该院收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34~79岁,有心功能不全和心率失常者45例,对照组例数与实验组基本接近.实验组干预中10例出现胸闷症状,3例不敢接受,经监护及教育均参加和完成了实验过程.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合理的临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实施治疗措施的同时,采用急性心肌梗死3周康复程序进行早活动、早离床、早出院的康复治疗.康复程序遵守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酌情个体化原则,依照患者年龄、病情、心理状态等情况加以调整.如出现过负荷指征,暂时停止活动或减少活动强度.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3周后运动耐量及运动恢复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部完成了3周康复干预.实验组急性心肌梗死后3周运动耐量达5~6运动当量者较对照组多(78%,12%,P<0.05).能上下楼者较对照组多(83%,7%,P<0.05),住院日<3周者比对照组多(78%,10%,P<0.05).结论在市级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程序干预是可行和安全的,早期康复活动可明显加快心肌梗死患者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的患者依然存在复发的危险,而且生活状况较差.研究证明,此与患者未掌握适合心肌梗死恢复的生活方式有关.目的采用康复教育的手段,帮助患者建立适合的生活方式,以期提高其生活质量.设计以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对比观察.单位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和两所大学医院.对象病例均为1999-04/1999-11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纳入标准首次发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非首次发病的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为1999-04/1999-06入院且符合上述纳入条件的患者,共35例;试验组为1999-08/1999-11入院且符合上述纳入条件的患者,共40例.除去一般情况特殊且无条件匹配者及试验组中途失访的患者,最后纳入分析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7例,平均(60±14)岁;试验组中男22例,女8例,平均(62±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以Neuman健康照顾系统模式为理论框架,对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实施康复教育,即在试验组患者出院前采取集中授课和个别讲解并配合康复教育手册的形式提供康复教育,出院后3个月期间采用电话教育的形式进行督导,提供咨询,出院3个月时家访获得评价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各维度的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以及躯体、心理、职责角色、健康意识等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03,3.26,3.62,2.05,15.48,P<0.05),而在社会维度方面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17.
王桂明  马倩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61-1862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成功PCI术后、Killip分级1~II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制定“运动康复计划”对运动组进行干预。分别从两组基线特征、左心室功能改善情况和体力恢复程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运动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疗法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孙炜  陈建宁 《护理学报》2007,14(11):45-4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80例,分为康复组和时照组,康复组术后1d开始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随意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4周后生活质量指标(WHOQOL—BRIEF)。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2周、4周的6min步行试验结果以及术后4周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患者60例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的施加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及运动评定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和运动评定量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极为重要,及早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