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大鼠动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机制。方法通过超速离心纯化pcDNA-VEGF165质粒;通过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建立动脉性ED大鼠模型;通过大鼠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质粒进行转基因治疗;通过阿朴吗啡实验和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实验检测大鼠勃起功能;通过RT-PCR和VEGF免疫化学染色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通过电镜检查和FⅧ因子免疫化学染色观察海绵体结构的变化;通过NADPHd染色观察NOS水平的变化。结果在阿扑吗啡实验和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实验中,转基因治疗的ED大鼠的勃起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转基因治疗后1个月阴茎组织内仍存在外源基因并可表达;组织内血管增多。治疗组的NOS染色强度要强于对照组。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pcDNA-VEGF165质粒,对动脉性ED大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是通过促进血管增生、改善血流灌注和上调NOS表达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肾动脉内膜后的表达,以及对肾动脉内膜损伤后的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pcD2/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大量提取质粒。试验犬1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右肾动脉随机分为治疗侧和对照侧。行双侧肾动脉造影,将PTCA球囊送入肾动脉中段加压并拉伤动脉内膜,再将涂布pcD2/VEGF121质粒及pcD2空载质粒的球囊分别导入治疗侧及对照侧损伤段动脉加压维持5min,以使基因转染动脉内膜。分别于术后1、6及10周行肾动脉造影后将犬处死,取损伤段肾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动脉内膜的变化和VEGF蛋白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动脉内膜的超微结构变化,以判断VEGF基因对犬肾动脉损伤后的作用。结果:肾动脉造影结果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较术前均轻度狭窄,术后10周狭窄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之间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显示术后6周双侧肾动脉内膜较术前均轻度增生,10周时增生程度更明显,但治疗侧和对照侧肾动脉内膜增生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1周时,治疗侧肾动脉内膜及平滑肌的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侧,6周时仍有差异,但其差异减小;电镜显示:与对照侧比较,术后10周治疗侧动脉内膜覆盖较完全。结论:VEGF基因转染动脉壁后可以促进损伤动脉的内膜化,但不能阻止动脉内膜的过度增生及动脉损伤后形成的狭窄。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促有丝分裂原,属分泌性的糖蛋白。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增强血管通透性;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VE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VEGF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VEGF及其受体在缺血和/或缺 氧的 心肌细胞中表达升高。VEGF蛋白应用于心肌缺血可以通过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提高侧枝血流量而改善心功能。VEGF基因治疗心肌缺血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ED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机制[1].本文旨在分析糖尿病性ED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本院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84人,年龄24~45[平均(34.6±9.7)]岁,均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糖尿病合并ED组43人,糖尿病无ED组41人.两组患者年龄、收缩压(DBP)、舒张压(SBP)、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6.
生理和病理性血管生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的能力在动物和临床中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血管结构需要获得稳定,以避免水肿和形成血管瘤等不良反应。而且VEGF在促进血管生成的同时,也可能促进粥样斑块的生长。通过调节VEGF表达时间和表达量,或联合使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BB,PDGFBB)等“成熟”因子,有可能产生成熟的血管。导入不同基因到同一细胞以获得能同时表达“生长”和“成熟”因子的细胞,使细胞介导的基因转移在治疗性血管生成中具有独特价值。另一个可选择的策略是使用可调控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12只13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作为观察组,12只同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周末每组处死大鼠各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病理图象管理系统测定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内弹力层围绕面积、外弹力层围绕面积,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明显下降,颈动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明显减弱,颈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却显著升高(P<0.01),8周末这一作用更加显著(P<0.01);SHR组内膜增生较WKY组明显,中膜面积显著增大(P<0.01)。结论在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下降,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具有改善血管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术后再狭窄方面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VEGF基因在预防PCI术后再狭窄中的机制、载体的选择、导入途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形成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因其特异性的促血管形成作用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它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肿瘤防治、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参与血管形成,并起关键性作用.被誉为最有希望的候选基因治疗之一。本文对VEGF的血管形成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闭塞性血管病基本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血管介入成形术及血管搭桥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以诱导血管生成为特点 ,现成为研究热点〔1〕。本文将VEGF基因调控、蛋白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如下。1 VEGF基因及其表达调控人类VE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 6p12 〔2〕。VEGFmRNA选择性拼接而成大小不同的表达产物 :VEGF12 1、145、16 5、189、2 0 6 ,并赋予产物不同性质。VEGFcDNA全长 6 4 8bp ,分为 8个外显子〔1〕。人VEGF的基因分析显示 ,在其 3′PolyA加尾点下游6 0bp处 ,有一含有增…  相似文献   

11.
增龄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增龄在勃起功能障碍 ( ED)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注射阿朴吗啡和电刺激海绵体神经的方法 ,观察低月龄大鼠与老龄大鼠阴茎勃起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 NOS)的染色情况。结果 注射阿朴吗啡后 ,老龄大鼠阴茎勃起次数要少于低月龄大鼠 ( P<0 .0 5) ;电刺激海绵体神经后 ,老龄组大鼠阴茎海绵体内压增幅与低月龄大鼠相近 ( P>0 .0 5) ,但勃起潜伏期延长 ( P<0 .0 5) ;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低月龄大鼠阴茎组织 NOS的染色明显强于老龄大鼠。结论 增龄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中枢调节及 NOS水平下降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通心络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SHR组),SHR服用通心络组(TXL组)和正常血压大鼠组(WKY组)。通过放射免疫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动脉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结果SHR组NO水平低于WKY组,TXL组NO水平高于SHR组。SHR组ET-1含量及mRNA均高于WKY组,TXL组ET-1含量及mRNA表达低于SHR组,SHR组及TXL组mRNA表达均高于WKY组,以SHR组为最高。结论通心络可能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和VEGF干预组。VEGF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VEGF(25,50,75,100μg/L)培养48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法半定量检测VEGF对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VEGF对EP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VEGF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EPCs数量并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VEGF可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促进EPCs分泌一氧化氮。结论VEGF可能通过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影响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细胞再生是血管内膜损伤或剥脱后的主要修复方式。本研究在自行成功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VEGF1 65)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VEGF1 65基础上 ,将hVEGF1 65裸质粒DNA直接转染球囊损伤后的血管壁 ,观察其对内皮细胞再生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 ,为血管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大白兔 2 4只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在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麻醉下 ,制备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术后即刻 ,治疗组经扩张导管在损伤的局部动脉腔内给予pcDNA3 hVEGF1 65质粒DNA 5 0 0 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调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修复大鼠颈总动脉损伤的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切除脾脏恢复两周后随机分为两组:VEGF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用2F的Fogarty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建立动脉损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外周血胎儿肝脏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Flk-1+)的细胞比例。动脉损伤两周后取损伤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各组动脉修复的效果。结果VEGF组Flk-1+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59±3.68)%vs(13.78±1.91)%,P<0.05]。两组中相同数目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EPCs的数目,VEGF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8.25±4.23)个vs(6.88±1.34)个,P<0.05]。动脉损伤两周后,VEGF组损伤动脉的新生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2.38±5.58)μmvs(76.38±5.48)μm,P<0.05]。结论VEGF具有调动EPCs修复大鼠颈总动脉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SHR组),SHR服用通心络组(TXL组)和正常血压大鼠组(WKY组).通过放射免疫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动脉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结果 SHR组NO水平低于WKY组,TXL组NO水平高于SHR组.SHR组及TXL组mRNA表达均高于WKY组,以SHR组为最高.结论 通心络可能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为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在体内外均可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人VEGF蛋白于1989年分别由美国两个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学家成功纯化与鉴定,并且其基因序列被成功克隆及测定,证实了VEGF与血管通透因子(VPF)为同一基因编码的同一种蛋白.VEGF为同源二聚体糖蛋白,高度保守,二聚体由分子量各为24 kD的单链以二硫键组成.其单体无活性,N2糖基对其生物效应无影响,但可能在细胞分泌中起作用.近年来关于VEGF的研究较多,研究显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的形成,而VEGF为肿瘤血管生成最有效的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uthfactor,VEGF)是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 ,RA)滑膜血管翳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可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 ,促进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增强血管通透性 ,导致RA滑膜组织的病理性改变。近十几年 ,羟氯喹 (hydroxy chloroquine,HCQ)作为改变病情的抗风湿类药用于临床 ,疗效较好 ,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建立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模型 ,观察HCQ对AA大鼠滑膜组织中VEG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阐明HCQ治疗AA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1 资料与方法1 1 动物…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特异性促分裂原,是最重要的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在脑梗死后高度表达,在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其过度表达也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可能加重脑水肿.文章对VEGF及其受体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编码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VEGF)转染诱导培养的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于大鼠缺血心肌,评价其对心功能的保护和促血管再生作用。方法:Ficoll离心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EPCs;在50倍的转染倍数(病毒数/靶细胞)下,用Ad.VEGF转染诱导的EPCs。然后将其移植于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Lewis大鼠缺血心肌内(组Ⅰ),同时设置单纯细胞移植组(组Ⅱ)和基因治疗组(组Ⅲ),以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的大鼠为对照组(组Ⅳ)。术后4周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价其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另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存活、分化和血管再生情况。结果:骨髓EPCs移植于缺血心肌4周后,缺血区的移植细胞部分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组Ⅰ心功能明显好于组Ⅱ、组Ⅲ和组Ⅳ(P<0.01),在促血管新生方面,组Ⅰ也明显优于以上3组[组Ⅰ(32.2±3.5)、组Ⅱ(17.6±2.7)、组Ⅲ(19.4±3.3)、组Ⅳ(5.9±1.2)个/高倍视野]。结论:转染Ad.VEGF后的EPCs移植于缺血心肌后,可促进缺血心肌再血管化,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