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文田 《养生月刊》2012,(3):272-27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日:“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一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三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李生闻之日:“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2.
沈文田 《气功》2009,(4):370-371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李生闻之曰:“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李生闻之曰:“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4.
养生的要诀和方法,不仅医学家在研究,各界人士也在摸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且以“养寿歌诀”的形式,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一位文学家,在《三叟》中写道: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互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诀借用三个寿星的口,道出了三个养生的要点。“内中妪貌丑”是暗示不  相似文献   

5.
源自《东皋杂录》:“有蛇螫杀人,为冥官所迫,议法当死。蛇前诉日:‘诚有罪,然亦有功,可以自赎。’冥官日:‘何功也?’蛇日:‘某有黄可治病,所活已数人矣。’吏考验不诬,遂得免。良久,牵一牛至。狱吏日:‘此牛触杀人,亦当死。’牛日:‘我亦有黄可治病,亦活数人矣。’良久,亦得免。久之,狱吏引一人至日:‘此人生常杀人,幸免死,今当还命。’人仓皇妄言亦有黄。  相似文献   

6.
“四休”     
《医古文知识》2012,(2):26-26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有《四休居士诗》三首。诗中有“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句。其序云:“太医孙居日方,字景初,为士大夫发药,多不受谢。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景初笑日:‘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相似文献   

7.
1“痓”字校改之误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新校》卷四第一下注8:“痓,此为‘痓’误。按:‘痓’俗体作‘痓’,故古籍中多与‘痓’相混。《素问》、《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篇》皆作‘瘛’,与‘痓’义同”。下‘痓’字同。  相似文献   

8.
(一)潛呼吸的起源及其演变‘潛呼吸’相当於古代之‘吐纳法’,淮南子所谓‘吐故纳新’,嵇康养生论之‘呼吸吐纳,服食养身’。这都是当时对呼吸法的一种理论;从前极重视,极神秘,甚至扩大效能,说可以却病延年。七世纪时,变其名为‘调息法’,唐孙思邈千金方第二十七卷曾有详细记载。绵延到十八世纪,清代赵晴初存存齐医话第十五条载王龙溪的论‘调息’,把呼吸分为四种:一风(呼吸出入有声),二喘(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三气(呼吸虽无声,也不结滞,但出入不细。),四息(呼吸无声,不结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止。)。他同时说明前三种是不调和的呼吸,後一种是调和  相似文献   

9.
乐极生悲     
乐极生悲,源出《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希鞲鞠胳,待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相似文献   

10.
上个月的某一天,我正在门诊值班,工具厂的李大爷前来就诊:“我每天鸡鸣前便肚子痛,肚子咕噜咕噜作响,非得起床拉一次稀薄如水的大便不可,已持续一年多了”,他问这是咋回事?我给李大爷仔细检查后,告诉他:“您得的是‘五更泻’,因发生在鸡鸣前后,所以也称‘鸡鸣泻’。”李大爷不解地问:“‘五更泻’为何总是五更时泻?”于是我给他简要地讲了——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释义一位大学教授对学生讲道:"古代‘吕’是接吻的意思.口对口,很形象!"其中一个学生问道:"如果‘吕’是接吻的意思,那么‘品’字又怎么解释,三个人在一起接吻吗?"教授正待发怒,有一个同学起来说:"我看‘品’字还好解释,可是‘器’字呢?四个人和一只狗在做什么?"含笑九泉有一次,上国文课时,老师为了了解一位华侨生的中文程度,就随口问问他一些相关的成语。"你可不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的样子?不过,这个成语中最好能有个数目字,比如一、二,三。"这位学生想了一想,很高兴地说:"我知道了,‘含笑九泉’!"全班莫不捧腹,国文老师当即昏倒。  相似文献   

12.
拙作《关于<任、督、足太阳經脈的管见和刍议>一文的几点商榷》发表后,在《江苏中医》第3、6期上,分別由吳国森和高忻洙二位先生,对这一問題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使我得益不少。但是,吳先生的文章,还不能促使我放棄以前的論点。所以,有必要再加討論。一、吳先生一共列举了三个灸“百会”的例子,来支持他的論点;同时,还以其中一例“灸‘前頂’而热感向‘上星’‘神庭’向鼻部放射”,于是据此作出結論:督脈的循行是由“‘百会’从上  相似文献   

13.
黄帝安坐紫微宫,岐伯、雷公应召觐见。 黄帝说:“孔子谓《韶》:‘尽美矣,尽善也。’中华医药.其理论虽不可以言尽美.其临床亦不可以言尽善。但干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可谓‘善莫大矣’。今有不谙中医之理者,妄言其谬,实为不该。荀子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不识中医药者,不知中国文化之博大与精深。”岐伯说:“陛下圣明,就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药仍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景福源于安康,安康本于医药。自古以来,安康之时,民以食为天;忧患之际,民以医为天。”  相似文献   

14.
“四休”     
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有《四休居士诗》三首。诗中有"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句。其序云:"太医孙居昉,字景初,为士大夫发药,多不受谢。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景初笑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相似文献   

15.
1以《丹溪翁传》:“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教材注云:“以,用来。及物之仁,谓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教材把“以”注为连词“用来”,恐非。“以”当是动词“有”之义。“以”是“有”义,许多工具书都有收录,如《古书虚字集释》:“以,犹‘有’也,古音‘有’读若‘以’,故‘以’可训‘有’。”《广释词》:“以,犹有,不完全内动词、”这也可从异文、互文得到证明,《吴越春秋人“苟前君无废,杜稷以奉,君也。”而《史记·吴世家》作“社稷有奉”。又今本《韩非子·内储说什篇:“立有间,无以沼…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但由于年代久远,辗转传抄,造成文句错乱,文义不属,给后人的理解造成困难。《灵枢&#183;天年》中,“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岐伯曰:“使道隧以长,基墙高以方,通调营卫,三部三里起,骨高肉满,百岁乃得终。”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内经讲义》1984年12月第一版(即“五版教材”)解释:“‘使道’:一指鼻孔(杨上善注),一指人中沟(马莳注)。一般多从后说。‘基墙’:‘基’,星象家称地阁,俗称下巴。  相似文献   

17.
中医古典医籍文字古典难懂,为了帮助后学者读懂弄通,用现代汉语加以注释是必要的。但是有些注释过于牵强,甚至错误,兹将常见错因简析如下。l妄用通假古书多通假,古医籍尤其为甚,故能导致望文生义。例如《黄帝内经索问校注语译》,该书将、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云雾不精”,注为:“‘精,与‘晴’通,见《史记·天官书》、《索隐》。”《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桑解》:“益康日:‘精’,明也。”《索隐》:“韦昭云‘精谓清朗’。《汉书》作‘吐’,亦作‘醒’。郭噗注《三苍》云‘醒’,雨止无云也。”’不论是《集解》,…  相似文献   

18.
孙祥虎 《气功》2009,(3):236-237
社区里有位朋友,今年73岁,患肠胃病,久治未愈。近日常跟我叨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今年是我的‘坎’,可能要过不去。”我笑言:“寿命无‘坎’,你老弟也太多虑了。乐观一些,豁达一些。坚持正确合理治疗,加强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调节,你会长命百岁。”我谈了三点见解。  相似文献   

19.
由香港发明家协会、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联合举办的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98(CIEXPO’98)于1998年11月26日~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发明家协会会长张景丰先生在开幕致词中说:“香港每年有很多的工商业展览会,惟独未曾有个国际性专业化的发...  相似文献   

20.
【俗语本义】农历九月九以后,天气转冷、气温下降,蚊子叮人就像叮石斗那样吃力,它的寿命就要结束了。 【流行示例】清·顾禄《清嘉录》:“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皋落叶,陇首飞云,人以是立秋后第一寒信,谓之‘重阳信’。俗又有‘九月九,蚊虫叮石臼’之语。”苏州常吧《重阳佳节说登高》:“重阳节前后,常武地区气候仍然比较温暖,民谚云:‘九月九,蚊虫叮石臼。’此时若有冷空气南下,百姓谓之‘发冷信’,即‘重阳信’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