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秋梅  陈文 《河北医学》2006,12(6):534-536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体对胎儿进行被动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孕妇产前多次肌注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多次联合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HBVac)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效果。方法对30例HBsAg阳性孕妇从孕20周开始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另23例未行注射的HBsAg阳性孕妇作对照。采用敏感特异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结果阻断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HBVDNA检出率分别为10%(3/30)和34.8%(8/23),二组差异显著,而PBMC中HBVDNA检出率二组无显著性差异;阻断组孕妇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率38.5%(10/26),而对照组10.5%(2/19),差异显著,PBMC中HBVDNA水平二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孕期多次联合注射HBIG和HBVac可有效降低孕妇体内HBVDNA水平,从而降低HBV宫内感染率,但对孕妇PBMC中HBV影响不太,并不降低新生儿PBMC中HBV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乙肝病毒(HBV)DNA数量与宫内传播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探针定量多聚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76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血清中HBVDNA数量,26例HBVDNA阳性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取末梢静脉血检测HBVDNA,结果:孕妇血中HBVDNA阳性者其宫内感染率为33.3%,宫内感染与孕妇血中HBVDNA数量有关,HBV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注射后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结论:孕妇血中HBVDNA数量高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孕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孕妇的宫内感染率以及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乙肝标记物阳性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孕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HBIG 200IU,对照组未进行免疫接种,分娩时取脐血或分娩后24h内取新生儿静脉血进行HBV-DNA定量测定,以评价HBIG阻断效果。结果孕期被动免疫组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率为3.57%,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21.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妊娠晚期注射HBIG,可减少胎儿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观察孕期应用乙型肝炎 (乙肝 )病毒免疫球蛋白阻断其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②方法 将88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4例 ,于孕 2 8、32、36周肌肉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HBIG) 3次 ;对照组 4 4例 ,仅随访查体不用药。胎儿娩出后 ,检测所有出生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乙肝表面抗体 (HBsAb)及HBV DNA ,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 ,随访新生儿至生后 8个月时 ,复查上述指标。血HBV DNA含量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③结果 孕期预防性应用HBIG被动免疫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新生儿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 c=7.4 3、6 .5 6 ,P <0 .0 5 ) ,HBsAb阳性率两组无差异 (χ2 c=5 .88,P >0 .0 5 )。随访新生儿至 8个月时 ,两组婴儿HBsAg、HBsAb及HBV 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c=9.38、8.81 ,χ2 =4 .36 ,P <0 .0 1、0 .0 5 )。④结论 孕期应用HBIG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宫内传播 ,联合新生儿主被动免疫 ,尚能提高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疗效,选择2004~2006年血检HBV阳性30例孕期用HBIG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孕妇,HbsAg阳性阻断组17人,合并HheAg阳性13人。自孕28周起注射HBIG 2001U,每4周1次,共3次,新生儿静脉血查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单一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11.1%,合并HbeAg阳性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为46.6%,两组比较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孕妇于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阻断部分乙肝病毒的宫内感染,但HbeAg阳性产妇阻断困难。  相似文献   

7.
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预防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 )孕妇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在预防乙肝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自孕 7个月起多次肌注HBIG的HBsAg( )孕妇 30例 (A组 ) ,及未经注射的 2 4例HBsAg( )孕妇 (B组 ) ,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HBsAg ,HBVDNA及新生儿血HBsAg ,抗HBs,HBVDNA。结果 :A组 30例新生儿中 2 8例血清抗HBs( )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组新生儿血HBsAg ,H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120例HBsAg、HBeAg均阳性的孕妇纳入研究,将母亲妊娠晚期注射HBIG分为观察组(妊娠晚期从28周开始一次性肌注HBIG 200IU,每间隔4周肌注1次,共3次),妊娠晚期未注射HBIG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孕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胎儿娩出后立即收集脐静脉血进行HBsAg测定。观察孕晚期注射HBIG后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提高新生儿阻断成功率有帮助,观察组感染率为14.81%,对照组感染率为40.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和极低风险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13.63%、10.53%,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2.0%、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HBV-DNA低风险和极风险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HBV-DNA高风险的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对减少胎儿宫内感染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研究组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或(和)HBeAg阳性和对照组2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外周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HBV M)、IFN-γ、IL-4、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行HBVDNA检测.结果:HBVDNA阳性的宫内感染率是25.81%,HBVDNA阴性的宫内感染率是6.12%.HBeAg阳性、阴性孕妇的HBVDNA阳性率及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孕28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FN-γ水平降低, IL-4、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乙型免疫球蛋白(HBIG)后,HBsAg阳性孕妇的IFN-γ水平上升、IL-4和IL 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IFN-γ与IL-4呈负相关(P<0.01);IFN-γ与IL-6亦呈负相关(P<0.01).结论:估计HBV宫内感染危险性时,HBVDNA较HBeAg更可靠,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孕妇体内TH1/TH2功能失衡,使IFN-γ上升,IL-4、IL-6下降,IFN-γ、IL-4、IL-6在阻断HBV宫内感染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孕妇34例,以套式PCR法测定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其中阳性14例(A组),阴性20例(B组),所有孕妇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少量多次肌注,测定新生儿血清HBsAg,血清HBVDNA,PBMC HBV-DNA。结果:A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7.1%(8/14),B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1/2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4.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