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180例按照其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96例和病毒感染组84例,随机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小儿80例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其C-反应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并检测白细胞总数。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其CRP异常阳性率和WBC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组CRP和WB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CRP浓度和异常率极显著降低(P<0.01),WBC水平及其异常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CRP定量检测对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鉴别、诊断、临床用药和判断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价其在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73例,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与病毒感染组(98例),另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儿童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并分析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以及WBC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阳性率CRP高于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1;P<0.01);细菌感染组中CRP浓度与WBC水平呈正相关(r=0.254,P=0.028);与治疗前相比,细菌感染组治疗后的CRP水平和CRP水平阳性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治疗后的CRP和WBC水平较之于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CRP的水平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性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结合病毒血清学、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检测血清PCT、hs CRP。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hs-CRP为(10.22±2.13)mg/L,PCT为(1.73±0.54)ug/l;细菌感染组患儿hs-CRP为(3.15±0.63)mg/L,PCT为(0.53±0.11)ug/l,两组患儿hs-CRP和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PCT及hs-CRP水平能够有效早期判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区分细菌性感染及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26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而住院的患儿,按照感染的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并且选择6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验并分析3组儿童的血清CRP和WBC。结果细菌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0.49%,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的4.23%,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WBC异常率细菌感染组也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CRP在细菌感染组的阳性率高于WBC,并且在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低于WBC,进一步研究显示经过抗生素治疗后,CRP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CRP测定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感染类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是判断治疗效果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戴学军  陆东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8):2550-25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发病时和治疗后的外周血CRP浓度及白细胞数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浓度和白细胞数分别为(60.14±18.14)mg/L、(1.76±0.82)×109/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儿的(7.47±3.78)mg/L、(8.7±0.47)×109/L和正常对照组的(5.87±2.17)mg/L、(8.5±0.22)×109/L(均P<0.01);其异常例数也明显多于病毒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经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血清CRP浓度和白细胞数明显降低至(8.27±4.02)mg/L、(9.4±0.52)×109/L,异常例数也明显减少(均P<0.01),而病毒感染组患儿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CRP浓度的检测对感染的病原体鉴别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疾病及临床表现等因素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和病毒感染组47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儿童47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呼吸道病原体抗体、痰液及血液培养结果。结果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均低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病毒感染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病毒感染组呼吸道病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痰液及血液培养阳性检出率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用白细胞计数、CRP联合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可明确病情,提高临床诊断率,指导医生合理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在区分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0例感染儿童(细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及2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血清CRP和PA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72.60±18.22ms/L与5.31±1.86mg/L,PA分别为109.67±41.25me/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CRP分别为5.27±1.54mg/L与5.31±1.86/mg/L,PA分别为241.23±53.76/mg/L与258.14±62.38m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P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新生儿住院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感染3组进行降钙素原(PCT)的测定,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比较,PCT、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PCT、CRP轻度升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升高,临床可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与CRP相比,PCT较其优越性更明显,动态监测其变化对判断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CRP、Mp-IgM及WB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在诊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被动凝集法和免疫比浊法及血细胞分析仪对22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行Mp-IgM、CRP及WBC的检测,以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25例Mp-lgM抗体的检测中,共检测出阳性标本46例,总阳性率为20.4%;将Mp-IgM阳性组与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进行CRP和WBC比较,细菌感染组与Mp-IgM 阳性组CRP(82.3%与32.6%)及WBC(66.9%与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IgM阳性组WBC(34.8%)与病毒感染组WBC(2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gM、CRP与WBC联合检测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细菌感染组205例、病毒感染组1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229例及对照组96例,检测血清SAA和CRP。结果 SAA在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MP感染组的异常率分别为98. 54%、79. 41%、55. 02%; CRP则分别为73. 66%、10. 78%、28.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细菌感染组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病毒感染组和MP感染组SAA水平高于对照组; MP感染组CRP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细菌感染组SAA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87、0. 974;病毒感染组分别为0. 904、0. 703; MP感染组分别为0. 746、0. 666。结论 联合检测SAA和CRP能够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VAD)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为能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4-10月门诊儿童160例,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现症感染组(A组)42人、反复呼吸道感染无现症感染组(B组)24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组(C组)18人、健康查体组(D组)76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血清维生素A水平,以血清VA水平介于0.20~0.30 mg/L为边缘型VA缺乏(MVAD)的诊断标准。结果 1)A、B、C组的血清VA值分别为(0.27±0.07)mg/L、(0.28±0.04)mg/L和(0.28±0.09)mg/L,均明显低于D组(0.33±0.08)mg/L(P<0.05)。2)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VAD检出率显著高于非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危险因素有家居农村、食欲欠佳、现患呼吸道感染。结论 维生素A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吸道感染可加重体内维生素A的缺乏;家居农村、食欲欠佳、现患呼吸道感染与儿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0~6岁儿童营养不良现状,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调查对云南德宏州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0~6岁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测量;调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反复呼吸道感染(RRI)、腹泻(CDD)、贫血、营养不良等情况;血红蛋白Hb测定运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BC-2008),6月~6岁Hb<110 g/L为贫血;体格发育形态指标按全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方案;统计处理和分析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结果:消瘦率、ARI、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及贫血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低体重率和发育迟缓率与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呼吸道感染(ARI、RRI)、慢性腹泻、贫血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景颇族贫血发病居4个民族之首,阿昌族以RRI、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居4个民族之首;结论:营养不良有明显下降趋势;贫血发生率还很高,主要原因是地中海贫血占的比例大。  相似文献   

13.
李影  乔淑萍  鲍娟  李正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9):2957-295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5例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采集外周血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组PCT显著增高,与病毒组、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T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与CRP、WBC一同作为儿童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 RRI组患儿MP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儿MP感染率为17.1%,RRI组患儿MP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结论 MP感染是儿童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李政锦  周文  彭昌  况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59-3260,326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WBC)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儿科治疗的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106例,儿童保健科51例,治疗前测CRP和WBC的水平,经过对症治疗后,病情痊愈,再次测CRP和WBC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组CRP、WBC分别为(90.5±20.7)ng/ml、(9.0±1.46)×109/L,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CRP迅速下降至(8.2±3.1)ng/ml。结论 CRP和WBC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治具有一定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8年长春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与疾病负担,为控制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长春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33.67%(4 923/14 620),其中临床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为14.08%(693/4 923)、急性支气管炎为4.12%(203/4 923)、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为1.95%(96/4 923)、支气管肺炎为76.88%(3 785/4 923)、大叶性肺炎1.14%(56/4 923)、肺炎支原体肺炎1.83%(90/4 923);患儿年龄均值为(28.59±20.32)月龄;发病人数1月份最多,5月份开始下降,10月份再次增多;平均住院天数为7天,平均每个患儿住院医疗费用3 275.15元,总耗资约1 912万元,1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死亡。结论:长春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多、耗资大,控制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对社会和家庭的挑战也是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状况,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132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对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分离与鉴定。结果1324份标本中,检出阳性1012份,阳性率为76.4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检出率为50.40%,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6.21%,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3.40%。1324份标本中,细菌和病毒总检出率为76.4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检出率为47.13%,单纯细菌感染检出率为16.21%,混合感染检出率为33.40%;细菌类型以流感嗜血杆菌为主,病毒类型以呼吸道合胞病毒A为主;不同年龄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儿童上呼吸道细菌和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儿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流感嗜血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A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0~1岁为上呼吸道细菌感染高发年龄,1~4岁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高发年龄,冬季和城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探索RRI患儿的病因.方法 58例复感儿分别于感染期和非感染期测定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发现复感儿可分为A、B两组人群:A组感染期EC_3bRR明显降低(P<0.01),E-ICR明显升高(P<0.01);非感染期二者均恢复正常.B组感染期和非感染期EC_3bRR和E-ICR均降低(P<0.01和P<0.05).结论 复感儿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复感儿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48例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为对照组,研究348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PA、CRP检测情况。结果:感染组各种疾病与对照组比较,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A相对于对照组出现降低,尤其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下降较为显著,CRP相对于对照组出现升高,以败血症、细菌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较为明显;感染组重症感染及普通感染PA、CRP平均浓度经q检验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PA降低、CRP升高比较显著。结论:PA、CRP是评价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药物疗效的良好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