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7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专科收治的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患者49例,采用分组治疗:A组26例(其中2例为垂体巨腺瘤,已行开颅垂体瘤切除术),采用溴隐亭口服治疗;B组23例(其中1例为垂体微腺瘤),采用溴隐亭阴道给药治疗。用药半个月、1个月、1个半月后观察泌乳素(PRL)变化情况。对PRL值降至25ng/ml以下者采用CC/HMG/HCG方案促排卵,观察妊娠情况。结果:经半个月、1个月或1个半月溴隐亭口服或阴道给药治疗后,各组血PRL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A组与B组比较,PRL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25例、B组21例PRL降至25ng/ml以下,给予CC/HMG/HCG方案促排卵后,分别有18例和14例妊娠。结论:溴隐亭口服与阴道给药两种治疗方案在降低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患者PRL水平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溴隐亭阴道给药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伴不孕症可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瘤和出现亚临床腺瘤卒中(SP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140例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按照术前是否服用过溴隐亭分为两组:溴隐亭组(74例)和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经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两组出现亚临床腺瘤卒中分别为22例和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切片发现溴隐亭组卒中病例肿瘤细胞缩小,纤维成分增多。结论亚临床垂体腺瘤卒中在乳素瘤中发生率较高。溴隐亭是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一线药物,可使腺瘤细胞缩小,质地变韧,纤维成分增加,但术前服用溴隐亭,特别是不规律服药,可能是亚临床腺瘤卒中的潜在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女性高催乳素血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生殖内分泌门诊及研究室就诊的48例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垂体微腺瘤22例,巨腺瘤1例,空蝶鞍综合征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药物因素所致3例,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13例;1例巨腺瘤应用伽玛刀后加溴隐亭治疗,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补充甲状腺激素,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用二甲双胍加安体舒通治疗,余40例均服用溴隐亭治疗;41例血清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14例溢乳明显减少,8例溢乳停止,21例月经恢复正常,16例B超监测有排卵并获妊娠,4例分娩正常婴儿.结论 高催乳素血症是育龄期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垂体催乳素腺瘤是女性高催乳素血症的最常见原因,其治疗针对病因处理,除垂体大腺瘤神经压迫症状需手术治疗外,溴隐亭是治疗高催乳素血症首选的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溴隐亭治疗月经过少、闭经、溢乳症的临床效果 ,以及溴隐亭的治疗用量及疗程。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 1995~ 2 0 0 0年诊治 6 0例月经过少、闭经、溢乳症的临床资料 ,用溴隐亭治疗 ,先从小剂量 1.2 5 mg/日治疗 1周 ,第 2周开始增加剂量至 2 .5 mg/日 ,第 3周 5 mg/日 ,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至少量 1.2 5 mg/日维持 1~ 1.5月。结果 :经用溴隐亭治疗后 ,3例垂体微腺瘤者症状消失 ,月经来潮 ;11例月经过少 ,3例治疗后 2~ 8周月经量增多 ,3例治疗 4~ 12周妊娠 (其中 2例为高PRL) ;5 1例溢乳患者 ,4 7例治疗后溢乳停止 ,4例明显减少 ;继发不孕 10例 ,治疗期间妊娠 6例 (其中 4例为高 PRL) ,治疗后妊娠 1例。结论 :溴隐亭是药物治疗垂体泌乳素瘤的首选有效药物 ,对高 PRL引起的月经量少、闭经及不孕治疗效果好 ,对某些不明原因的乳房溢乳、继发不孕可考虑使用溴隐亭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溴隐亭治疗月经过少、闭经、溢乳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溴隐亭的治疗用量及疗程.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995~2000年诊治60例月经过少、闭经、溢乳症的临床资料,用溴隐亭治疗,先从小剂量1.25 mg/日治疗1周,第2周开始增加剂量至2.5 mg/日,第3周5 mg/日,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至少量1.25 mg/日维持1~1.5月.结果经用溴隐亭治疗后,3例垂体微腺瘤者症状消失,月经来潮;11例月经过少,3例治疗后2~8周月经量增多,3例治疗4~12周妊娠(其中2例为高PRL);51例溢乳患者,47例治疗后溢乳停止,4例明显减少;继发不孕10例,治疗期间妊娠6例(其中4例为高PRL),治疗后妊娠1例.结论溴隐亭是药物治疗垂体泌乳素瘤的首选有效药物,对高PRL引起的月经量少、闭经及不孕治疗效果好,对某些不明原因的乳房溢乳、继发不孕可考虑使用溴隐亭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单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单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5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入路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等.结果 135例患者中泌乳素(PRL)型93例,生长激素(GH)型23例,混合[PRL+GH或PRL+促甲状腺激素(TSH)]型12例,无功能性腺瘤7例.肿瘤全切除112例(82.96%),次全切除23例(17.04%),无一例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尿崩症28例,积极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85例,好转34例,无变化16例.8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57例影像学复查肿瘤未见复发或未再生长.34例肿瘤残留者行X刀或γ刀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控制满意.结论 依据垂体腺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合理筛选病例采取经单鼻蝶入路手术,具有风险小、微创、操作简单、用时短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则提升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 溴隐亭是治疗高泌乳血症最有效的药物,属于多巴胺受体的激活剂,作用于丘脑下部与垂体,抑制P R L合成与释放.此外还有抗垂体癌细胞有丝分裂及缩小其体积的作用.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妊娠期服用溴隐亭的病例,病人因经医院确诊为垂体泌乳素腺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溴隐亭.十个月后妊娠,继续服药,剂量不变,孕期未服其他药物,接受围产期保健管理.足月顺产一男婴,生后3天出现排便困难,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有关文献报道溴隐亭副作用仅有引起消  相似文献   

8.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学博士李杰副教授在导师史继新教授指导下最新完成的“α-干扰素(IFN—α)和溴隐亭(BC)对垂体泌乳素(PRL)腺瘤细胞的作用”研究证实,IFN-α对体外培养的大多数PRL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延长干预时间,其抑制作用更明显:同时对大多数对BC不敏感的垂体PRL腺瘤细胞激素分泌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雪燕 《现代保健》2011,(34):151-152
目的探讨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门诊就诊的已确诊为单纯由高泌乳素血症所致不孕症的患者60例,观察患者接受溴隐亭药物治疗后的妊娠情况。结果60例不孕症患者中服用溴隐亭治疗后3个月,成功妊娠并维持妊娠至3个月者43例,成功率为71.67%,泌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未孕,临床症状有好转者10例,占16.67%,7例无临床症状好转、排卵及子宫内膜情况无好转行B超检查示,其中2例因垂体泌乳素瘤需行手术治疗,总治愈率为88.33%。结论溴隐亭治疗高泌乳素血症l临床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可作为临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溴隐亭与逍遥丸均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但两者联合使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究低剂量溴隐亭联合逍遥丸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07-06-2018-11-12本院收治的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女性患者84例,根据年龄、病程组间均衡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溴隐亭进行常规治疗(初始1.25mg/d,7d后1.25mg/d),观察组采用低剂量溴隐亭联合逍遥丸治疗(溴隐亭1.25mg/d,逍遥丸18g/d)。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泌乳素(prolactin,PRL)、排卵率、妊娠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2,P=0.002。治疗后30d观察组血清PRL水平为(27.46±8.21)μg/L,低于对照组的(31.58±9.6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38;治疗后45d观察组血清PRL水平为(20.16±5.81)μg/L,低于对照组的(26.79±6.5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9,P<0.001。观察组排卵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941,P=0.026;妊娠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59.52%,χ~2=4.613,P=0.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14。结论低剂量溴隐亭联合逍遥丸治疗女性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可有效降低血清PRL水平,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且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9年2月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组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500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共有42例发生颅内感染,发生率为8.40%。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是导致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42例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1株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占比33.33%最高,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根据术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比较生存(n=493)和病死(n=7)患者,高龄、肿瘤直径较大、肿瘤具侵袭性、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死比例较高(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管均是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术后颅内感染不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护理。方法熟悉经鼻蝶窦入路鞍区垂体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步骤、所用器械,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结果 337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护理不当的并发症。结论护士应熟知经单鼻孔入路的解剖及特点,做好术前准备和术中密切配合,可以缩短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42例巨大垂体腺瘤分别采用神经内镜经蝶窦,显微镜下经额下、额下-翼点等手术入路施行手术治疗。结果42例巨大垂体腺瘤全切13例,近全切24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提高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残牢及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A woman with hirsutism but otherwise symptom-free was found to have a raised serum prolactin and a pituitary microadenoma. The hyperprolactinaemia persisted despite bromocriptine therapy and subsequent pituitary surgery, which yielded a non-functioning adenoma. After a further 15 years with persistent hyperprolactinaemia but no symptoms, macroprolactinaemia was diagnosed. Such cases might account for part of the failure rate of pituitary microsurgery for prolactinoma. Testing for macroprolactinaemia is advisable in a woman with hyperprolactinaemia, especially if her ovulatory cycle is normal. Two other cases are reported in which macroprolactinaemia was associated with menstrual disturbances and other hormonal effects: in these, treatment with dopamine agonists suppressed the hyperprolactinaemia and restored normal menstrual cycles.  相似文献   

15.
李芳  徐燕娇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609-16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42例行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42例患者无一死亡,3例出现脑脊液鼻漏并发症,随访3~36个月,原垂体瘤症状均消失,并发症痊愈。结论加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脑垂体瘤患者的手术护理与配合,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早日康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郭玲玲  叶贵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580-2583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育龄期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患病特征,为早期、科学合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9年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育龄期妇女PCOS患者292例,同期因输卵管因素或者男方因素导致不孕就诊的育龄期妇女20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PCOS患者的一般症状、血清学特征、超声声像学特征及部分子宫内膜病理情况。结果:①遵义地区育龄期妇女PCOS患者常见临床征象依次为:超声显像示卵巢多囊性变(95.89%)、月经紊乱(89.38%)、不孕症(77.74%)、LH/FSH比值≥2(49.32%)、痤疮(36.99%)、肥胖(31.51%)、多毛(9.59%,F-G总分≥6分)。②多毛诊断标准以F-G总分≥2分作为临界值,本地PCOS患者多毛的发生率为30.82%。③PCOS患者LH、E2、T及LH/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不同地区人群PCOS的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存在差异。对于遵义地区人群来说,月经不调和超声显像示卵巢多囊性变是育龄期妇女PCO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②LH/FSH≥2应作为筛查遵义地区PCOS患者的指标之一。③对于多毛的诊断标准,F-G总分≥2分可能更适合于遵义地区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78例垂体腺瘤均经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7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2例,大部分切除36例。78例分泌腺瘤病人中术后激素水平降至正常59例,43例暂时性尿崩,低钠血症13例,脑脊液鼻漏7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汝刚  吴秋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9):2718-2719
目的:了解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相关知识及求医行为,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调查2 663名,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RTI总患病率为47.99%,RTI患者中无症状比例为33.49%,有症状且求医的比例为57.90%,求医遵医嘱治疗的比例为11.61%。已婚育龄妇女对RTI各种知识的平均回答正确率为45.40%。结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高,求医意识差、遵医嘱治疗率低,缺乏RTI相关防治知识,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RTI防治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饮食治疗对苯丙酮尿症(PKU)育龄妇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并防止母源性苯丙酮尿症(MPKU)发生的效果。方法:对3例PKU育龄妇女均采用课题组特定食谱进行治疗并定期监测其血苯丙氨酸(Phe)浓度,使之控制在5~7 mg/dl,观察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及对妊娠的影响。结果:3例PKU育龄妇女既往均有过自然流产或胎儿异常的病史,采用课题组特定食谱严格控制血苯丙氨酸浓度后,其中2例已成功产下正常婴儿,另1例经过6个半月饮食治疗现孕7周。结论:初步认为采用课题组制定的食谱,控制并定期监测血苯丙氨酸浓度,可使苯丙酮尿症育龄妇女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育龄妇女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利用和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连生  杜玉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71-3875
目的:调查育龄妇女利用计划生育服务项目的现况、对开展服务机构的选择及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东、中、西部590名年龄18~45岁育龄妇女,运用SPSS 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户籍、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的育龄妇女,在利用计划生育服务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她们在选择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机构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育龄妇女的户籍、文化程度、医疗保障等背景是其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应对不同特征的育龄妇女制定相应的优惠服务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