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FGL多肽组装纳米纤维和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同相法合成FGL多肽两亲性分子(FGL peptide-amphiphile,FGL-P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加入0.1mol/LHCI于FGL-PA溶液,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透射电镜观察自组装后的材料.取新生1 d大鼠大脑皮质,培养大鼠NSCs,分别加入最终浓度为0、50、100、200、400 mg/L FGL-PA,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FGL-P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NSCs分别加入分化培养基(对照组:DMEM/F12、2?7和10?S)和含FGL-PA的分化培养基(实验组:DMEM/F12、2?7、10?S和100 mg/L FGL-PA)诱导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FGL-PA对NSCs分化的影响. 结果 FGL-PA可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示其为纳米纤维,直径为10~20 nm,长度可达数百纳米.加入各浓度FGL-PA 48 h后,当FGL-PA浓度为50、100、200 mg/L时,吸光度(A)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s诱导分化培养14 d,免疫荧光结果 显示对照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为46.35%4±1.27%,实验组为72.85%±1.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GL-PA能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神经活性多肽IKVAV(isoleucine-lysine-valine-alanine-valine,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纳米纤维支架,并检测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的生物相容性。[方法]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将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溶于0.1 M NaOH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自组装,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分析其表面抗原标志。将MSCs与自组装支架体外共培养12 d,测定细胞粘附率,MTT方法检测IKVAV自组装材料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结果]IKVAV-PA可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形成凝胶,透射电镜可见其显示为纳米纤维,其直径为7.0~8.0 nm。分离的MSCs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9.3%、99.5%、0.1%、0.4%。共培养过程后,随着时间延长,MSCs在多肽凝胶支架上黏附率上升,吸光度增加,细胞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价纳米纱/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构建仿生组织工程纤维环及进一步开展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取向纳米纤维支架(AFS)、取向纳米纱支架(AYS)、三维多孔纳米纤维支架(3DPS)。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接种于3种支架,静态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评价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将3种支架植入大鼠皮下,在不同时间点取材,通过HE染色、异物巨细胞的形态数目及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评价支架的体内生物相容性。结果体外实验表明BMSC在3种支架上均能黏附、增殖,生长良好。体内实验表明大鼠皮下植入3种支架后早期(1~2周)均有轻度炎性反应,4周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异物巨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炎性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相符。结论 AYS和3DP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进一步体内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明胶-白芨胶/丹参多孔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材料浸提液,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浸提液,观察其发热反应;分光光度法分析0.02 s/ml浓度浸提液溶血率;噻唑蓝(MTr)比色法观察3种浓度(0.10、0.02、0.01 g/m1)浸提液对L929细胞生长的影响;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分别于第1…2 4 8周取出,评价材料组织相容性.结果 浸提液腹腔注射未引起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注入家兔耳缘静脉内未引起发热反应;浸提液溶血率为2.59%,符合规定;3种浓度浸提液在l d时RGR分别为102.8、101.2、100.5,3 d时RGR分别为104.5、100.6、103.4,7 d时RGR分别为109.7、104.6、106.7;材料在体内约8周完全降解,未见异常反应.结论 明胶.白芨胶/丹参多孔材料无毒性,无热源性,无溶血性及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鹿茸多肽抗鼠软骨细胞老化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晓东  林建华 《中国骨伤》2008,21(8):617-620
目的:对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进行鹿茸多肽干预对照实验,检测老化相关因子,初步探讨鹿茸多肽抗软骨细胞复制性老化的机制。方法:进行大鼠软骨细胞取材及传代培养,对第4代软骨细胞进行鹿茸多肽干预,并与第2、3、4代软骨细胞进行对照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检测p16、pRb、E2F、CyclinD、CDK4等因子表达水平,TRAPELISA(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端粒酶活性,进而考察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老化过程中各因子的影响。结果:随着细胞复制性老化p16、pRb、CyclinD表达显著上升(P〈0.01),E2F、CDK4、端粒酶表达显著下降(P〈0.01);鹿茸多肽干预后p16、pRb、CyclinD表达比第4代软骨细胞表达显著下降(P〈0.01),E2F、CDK4、端粒酶表达显著上升(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以逆向影响老化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来实现其抗软骨细胞退变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白芨/聚乙烯醇复合纳米静电纺丝膜,研究其微观形貌,评价其生物活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无针静电纺丝技术,以100目细筛白芨粉溶液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中药白芨和聚乙烯醇纳米静电纺丝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纳米纤维,细胞活死荧光染色和计数实验评价其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结果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最终制备了直径为800 nm的均匀纳米纤维膜。最优参数为转速3 r/min、采集距离20 cm、外加电压40 k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该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形貌均一;细胞活性荧光染色和细胞计数实验表明细胞存活率提高至93%。采用流式细胞术测量了HEK293细胞在有无中药白芨和聚乙烯醇纳米静电纺丝膜干预情况下的细胞周期,结果显示在此两种情况下HEK29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同,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 疏水性中药白芨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聚乙烯醇混合,可以大规模制备成纳米静电纺丝膜,可提高附着细胞的活性,生物相容性好。此法拓宽了传统中药白芨在外科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其促进创面愈合、组织修复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α-半水硫酸钙(α-CSH)、磷酸八钙(OCP)与RGD多肽(RGD)复合, 探究该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材料浸提液备用并作为实验组, α-CSH组、α-CSH/OCP组、α-CSH/OCP/RGD组。CCK-8实验将材料浸提液与前期实验保存的第3代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 以完全培养液、0.64%苯酚溶液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 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评估材料的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购自武汉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MK小鼠(6个月龄, 18~22 g)腹腔内, 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 通过观察小鼠的生物学行为及死亡情况评估材料的急性毒性作用。皮内刺激实验将材料浸提液注入新西兰大白兔(3个月龄, 2.0~2.5 kg)背部脊柱两侧皮肤, 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通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情况评估材料的皮内刺激反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CK-8实验中α-CSH组1、3、5、7 d时BMSCs的相对增殖率(RGR)分别为85.87%、91.49%、91.30%、91...  相似文献   

8.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是指血液与透析膜之间发生的特殊反应的总和、是涉及许多方面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概念。临床上常用补体,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的活化,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细胞因子及一氧化氮的合成,释放。β2-微球蛋白的清除等指标评价。  相似文献   

9.
鹿茸多肽对大鼠软骨细胞复制性老化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晓东  林建华 《中国骨伤》2008,21(7):515-518
  相似文献   

10.
鹿茸多肽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局部给药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厚度为50μm、浓度分别为3mg/g及15mg/g的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取3~6月龄Wistar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0)g,制备坐骨神经切断模型。模型制备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18只。A组:吻合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术后每隔1d术侧腓肠肌内注射10mg/L鹿茸多肽1mL;C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3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D组:神经吻合口部位包绕15mg/g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术后第2、4及6周,大体观察神经断端粘连情况,行电生理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结果术后各组大鼠行为无明显异常,足底、足趾均无溃疡;神经吻合口处均无神经瘤形成。术后2、4及6周,A组神经吻合处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B组仅有轻度粘连,C、D组无明显粘连。术后各时间点小腿三头肌诱发电位恢复率B、C、D组明显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和C组(P<0.05);2、4周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时C组优于B组(P<0.05)。再生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TGF-β1、IGF抗原染色:A组轻度着色,B、C、D组随观察时间的延长着色逐渐加深。各时间点B、C、D组TGF-β1、IGF抗原表达均较A组高(P<0.05);术后6周,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P逆行示踪实验:随时间延长,被标记的有髓神经纤维逐渐增多,B、C、D组标记阳性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A组,D组高于其他组,B组和C组差异不明显。结论鹿茸多肽局部应用和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包绕神经吻合口周围对神经再生均有促进作用,此作用与鹿茸多肽有明显量效关系,鹿茸多肽-PLGA复合膜有预防神经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合类新型骨基质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评价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类骨基质材料(NB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NBM体外复合兔成骨细胞培养1—14天,然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细胞蛋白含量与碱性磷酸团(ALP)活性测定;对NBM采用同种兔体内植入观察2、4和8周,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组织学观察其体内成骨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时NBM对成骨细胞的体外增殖和ALP的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成骨细胞与材料可良好黏附、增殖,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成分;而细胞—材料复合体肌内植入后4周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8周仍未见新生骨组织生成。结论 NBM材料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差异可能与NBM免疫原性有关,体内植入后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影响体内成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引起的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应引起组织工程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医用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及各种医用装置(medical devices)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研究、开发领域,目前已有大量的产品被广泛的应用于牙科、骨科、整形外科、心血管外科及其他各科临床.由于各种医用装置材料植入体内后都将与组织和细胞直接接触,因此,医用装置及材料不仅要有临床所需要的良好的理化性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如何保证医用装置安全性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2] .1992年发布了(ISO 10993-1992)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等系列国际标准[3] .目前已颁布了18个相关标准,被各国政府采纳[4].我国在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生物材料和医用装置的生物学评价方法,1997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采用了ISO 10993-1992标准 ,发布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 16886-1997,并于1997年12 月实施,使国内评价医用生物材料及医用装置(国标统称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与ISO标准等同.从而保证了我国医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促进了医用生物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剂量因素对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成骨细胞相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剂量的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 (HA/ TCP)对兔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 P)活性的影响 ,明确材料的剂量因素在研究 HA/ TCP细胞相容性中的作用规律。方法 以兔成骨细胞为正常对照 ,细胞加入钛合金材料组为阴性对照 ,细胞加入聚氯乙烯材料组为阳性对照。选择三种材料剂量 ,以材料占细胞面积的比例表示 ,分别为 10 %、4 0 %和 70 %。将各组材料与兔成骨细胞复合培养 ,MTT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材料作用下兔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 ;偶氮偶联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剂量材料作用下兔成骨细胞表达 AL P的变化。结果 正常兔成骨细胞的生长呈现时间 -效应关系。与正常对照相比 ,10 % HA/ TCP不会对兔成骨细胞的生长产生影响 (P>0 .0 5 ) ;当 HA/ TCP剂量增大为 4 0 % ,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变缓 (P<0 .0 5 ) ,细胞的生长仍呈现时间 -效应关系 ;70 %的 HA/ TCP使细胞生长趋于停滞 (P<0 .0 1)。 10 % HA/ TCP可造成细胞 AL P活性可逆性损伤 ,HA/ TCP浓度达 4 0 %时 ,AL P活性损伤至共培养 6天不可逆转。相对而言 ,惰性金属硬组织材料钛合金在检测三种剂量下均对细胞生长及细胞 AL P活性不会产生影响。结论 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应向材料接触剂量个体化、特异化的方向发展 ;除增殖指标之外 ,AL  相似文献   

14.
聚乳酸-骨基质明胶多孔复合材料制备及骨诱导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多孔复合型骨支架材料,并检测骨诱导活性。方法选取健康成人供体皮质骨进行脱脂、脱钙和脱蛋白处理制备BMG,将按体积比3:1混合的BMG—PLA及纯PLA,分别置入超临界CO2反应装置中,同时加入粒径为100~200,am的NaCl颗粒作为制孔剂,反应制备多孔PLA—BMG和PLA复合材料。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培养MC3T3-E1成骨前体细胞,按20μl/孔2×10^4/ml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含不同材料的24孔培养板内共培养2周,其中PLA—BMG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BMG复合材料;PLA组:每孔含100μg粉碎的PLA材料;DMEM高糖培养基组作为对照组;每组设6个复孔。通过茜素红S染色法染色钙化结节,定量分析钙化面积;收集共培养细胞并在1m10.2%的Nonidet P-40溶液中超声裂解,检测细胞内钙含量和ALP活性。结果超临界CO2法所制备PLA—BMG多孔复合材料中BMG与PLA混合均匀,孔隙大小为50~150μm,孔径联通性好;PLA—BMG组ALP活性、钙含量及钙化面积均值分别为325.59±70.40U/gprot、3.51±1.64mmol/gprot和42.98%±4.44%,均高于PLA组63.62±30.01U/gprot、1.04±0.21mmol/gprot和9.55%±1.94%,及对照组2.40±1.47U/gprot、0.70±0.24mmol/gprot和0.86%±0.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A组的ALP活性及钙化结节面积与对照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O2超临界法制备的PLA—BMG多孔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骨植入材料及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Recently a first X-ray-positive bioabsorbable urethral stent was developed by our group. The stent is made from self-reinforced poly-L,D-lactic acid (SR-PLA 96/4) blended with barium sulfa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new stent materia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Rods made from pure SR-PLA 96/4 and SR-PLA 96/4 blended with barium sulfate were inserted into the dorsal muscles of a rabbit. Rods made from latex and silicone were used 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BASO4 after the bioabsorption of the polymer, fast degrading SR-PGA (self-reinforced polyglycolic acid) and SR-PLA + BASO4 rods were used as controls. Urethral stents made from SR-PLA 96/4 and X-ray-positive SR-PLA 96/4 stents were inserted cystoscopically into the rabbit urethra. Metal stents were used as controls.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fter 1 week, 1 month or 6 months. RESULTS: In the muscle implantation samples acute tissue reactions due to operative trauma were seen in all specimens at 1 week. After 6 months chronic inflammatory changes and foreign body reaction were seen only in the positive controls. The stent worked well in the rabbit urethra, its biocompatibility was good and there was less encrustation than in the metal stents. CONCLUSIONS: This first X-ray-positive bioabsorbable urethral stent showed no toxic tissu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胶原-壳聚糖/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collagen-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polylactic acid,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检测生物相容性,为其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按8%质量浓度加入PLA和等量nHAC溶解,制备nHAC-PLA;用2%醋酸溶液配制浓度为2%的CS纯溶液及1%的Col纯溶液,以质量比(M/M)20∶1混合,倒入含nHAC-PLA的模具中,冷冻干燥成形制备Col-CS/nHAC-PLA仿生支架。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热源实验、溶血实验、体外细胞毒实验、骨植入实验,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无急性全身毒性;皮内刺激实验示原发刺激指数为0分,为极轻微刺激;热原实验示3只实验动物体温升高均<0.6℃,体温升高总和<1.3℃,符合规定标准;溶血实验示平均溶血率为1.38%,符合≤5%标准。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示材料浸提液不影响兔BMSCs增殖,毒性分级为Ⅰ级。骨植入实验显示支架材料与周边组织相容性好。结论 Col-CS/nHAC-PLA仿生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软骨支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消旋聚乳酸(poly-L-lacticacid,PLLA)/明胶修复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6月龄青紫兰兔36只,体重2.5~3.5kg,雌雄不拘。体外分离培养MSCs,取第2代MSCs种植于PLLA/明胶支架体外复合培养。将36只青紫兰兔制备双侧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模型,根据修复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C3组(n=12)。A组,将MSCs与PLLA/明胶支架材料复合物植入兔双膝缺损处;B组,将单纯PLLA/明胶支架材料植入兔双膝缺损处;C组,缺损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A、B组在植入时均加入2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p1,TGF-β1)0.4ml。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将12周大体及组织学标本按照O’driscoll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2周,A组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结合处完整,表面光滑,界限模糊;B、C组缺损处修复组织呈纤维组织或无修复,表面不平整或呈虫蚀样改变。组织学观察:A组术后4周,细胞数较多,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8周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大部分结合,细胞呈圆形,以透明软骨样细胞为主,有软骨陷窝,表层有梭形纤维样细胞;12周修复组织细胞为透明软骨样细胞,柱状排列,与周围软骨及软骨下骨整合良好;B组,术后4~8周细胞数较少,细胞层次排列差;12周修复组织菲薄,呈纤维软骨样,基质染色接近正常;C组,术后4~8周缺损组织由薄层纤维组织覆盖;12周缺损区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厚,与周围软骨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A组修复组织Ⅱ型胶原染色呈阳性,B组呈弱阳性,C组无表达。术后12周大体观察总评分,A、B及C组分别为2.75±0.89、4.88±1.25和7.38±1.18,A组优于B、C组,B组优于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总评分,A、B及C组分别为3.88±1.36、8.38±1.06和13.13±1.96,A组与B、C组以及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软骨组织工程原理,以PLLA/明胶为支架材料复合自体MSCs移植是一种修复软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1971年~1992年,采用结肠重建食管术后的24例小儿,应用问卷、放射线检查、食管压力测定及肠胃返流指数测定方法进行了随访。重点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消化道的功能状态。结果:术后生长、发育正常,临床评价总优良率89.5%。讨论了三种不同径路结肠重建食管术的优缺点;认为,结肠经食管床径路间置术式的临床疗效更满意;胃引流手术以幽门环肌切开术为佳。  相似文献   

19.
可生物降解止血粉的制备及其止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壳聚糖(chitosan,CTS)为主要材料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止血粉并观察其止血性能。方法以可降解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CTS为主材,海藻酸钠(alginate,ALG)为辅料,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成一种结构疏松的微球。利用单颗粒光学传感技术测定微球粒径,扫描电镜观察干燥微球的超微结构,将其置于伤口渗出液中浸泡,分别于1、3、5、10、20、30和60min后测定微球溶胀率。以云南白药为对照,在6只新西兰兔的脾出血模型,随机使用CTS/ALG微球和云南白药进行止血,观察止血效果。结果乳化交联法工艺稳定,CTS/ALG微球形态圆整,粒度均匀,粒径为2~20μm,平均粒径为4.05±2.55μm。干燥态CTS/ALG微球呈白色粉体状,结构疏松,扫描电镜下可见其呈珊瑚状外观,表面布满皱折。CTS/ALG微球的溶胀率,5min时达280.139%。在兔的脾出血模型上CTS/ALG微球组的出血时间为2.83±0.17min,云南白药组为5.33±0.49min,止血效果明显优于云南白药组(P<0.01)。结论以CTS和ALG为材料制备的CTS/ALG微球止血性能良好,使用方便,是一种新型的粉体止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