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疗.方法 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预防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1例经临床诊断的弥漫性泛性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咳嗽、咳大量黄痰及活动后气短.HRCT示两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可见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两下肺可见广泛囊状支气管扩张.伴有鼻窦炎病史.结论 密切结合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以及胸部、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预后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3.
23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总结23例病理诊断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1)持续性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促;(2)肺部断续性湿啰音;(3)胸部CT:小叶中心性颗粒状阴影;(4)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无肺弥散功能降低;(5)冷血凝试验阳性而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G阴性;(6)合并慢性鼻窦炎或有既往副鼻窦炎病史;(7)低剂量红霉素长期治疗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异性,只有正确的认识及诊断才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断为哮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具有长期性,无发热,无明显鼻塞,流涕,症状,胸片正常,胸部CT,双肺弥漫分布的颗粒样结节影,沿细支气管分布,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诊断有一定难度,经常被误诊为哮喘。结论疑似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临床上应该提高警惕,对患者进行多项检查,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观察,避免误诊为哮喘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献复习的方法。结果: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红霉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HRCT对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帮助极大,使该病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CT技术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为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CT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病灶,使医生能观察到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支气管扩张、炎性斑片状实变影、肺间质纤维化及小空洞等病变情况。在本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有副鼻窦炎病史。对这些患者的副鼻窦进行C T扫描,最终确诊其中20例患者患有急性副鼻窦炎、14例患者发生慢性鼻部炎症。CT检查在诊断副鼻窦炎方面的准确率达100.0%。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可准确地检测到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及其伴发的副鼻窦炎,在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特征。结果13例患者CT表现小结节影12例(92.3%),其中8例HRCT显示小结节近侧端有“Y”字型或线状高密度影;支气管扩张11例(84.6%);空气潴留征6例(46.1%);肺间质纤维化3例(23.0%);多形态病变7例(53.8%)。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HRCT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多层螺旋CT(MS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胸部CT表现:(1)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占84%(21/25);(2)小支气管扩张占68%(17/25),伴有小支气管壁增厚16例,合并有黏液栓3例;(3)炎性斑片状实变影占56%(14/25),多局限于单肺叶;(4)肺间质纤维化占16%(4/25);(5)小空洞占12%(3/25)。有副鼻窦炎病史22例(88%),最常累及上颌窦。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多排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6年期间收治的10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胸部及副鼻窦CT表现。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为:(1)广泛分布小叶中心性结节,无融合;(2)小叶中心分支状阴影或短线状影,典型者呈树芽征;(3)柱状或环形的细支气管扩张;(4)细支气管壁增厚;(5)副鼻窦炎。结论多排螺旋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地位。方法选取2O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经我院临床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起(DPB)的患者9例,总结分析其胸部cT特征。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特征主要有:1、双肺弥漫分布的小叶中心性粟粒状结节影并见树芽征:2、远端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双轨状”轻度支扩:3、炎性斑片状渗出病灶;4、肺间质性改变及纤维化;钆支气管粘液栓。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胸部cT具有典型的特征性表现,是临床确诊DPB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示: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肺功能特点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3例,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合并广泛支气管扩张1例。4例患者鼻窦CT均提示副鼻窦炎,2例合并鼻息肉。肺功能检查3例患者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呈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70%。4例经过大环内酯类药物3~6个月后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肺组织活检进行诊断,及时使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则可以阻止病变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的诊断价值。方法 比较常规X线胸片、常规CT,结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HRCT扫描。结果 IPF患者的HRCT典型表现为:网状和蜂窝转改变、膈肌和纵隔面的毛发蓬松征、牵拉性支气管扩张和毛玻璃状改变和小结节。结论HRCT是目前诊断IPF无创性检查中最精确的方法之一,能显著提高IPF的正确诊断率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HR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1例经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行胸部CT平扫和HR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HRCT表现。结果该例为育龄期女性,其HRCT特征性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一囊状透光区,囊腔直径2~15mm,多数为10mm左右。结论PLAM的HR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报告1例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得到国外专家认同的弥温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同时结合文献概要介绍本病的概念,诊断标准与可能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发现于日本的新呼吸系统疾患,与种族相关抗原关系密切,是一种遗传相关性疾病.十四、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其有特殊疗效.该病及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法的发现过程,提示我们应重视疾病的人种差别,不要轻易放过医疗过程中遇到的偶然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的胸部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05年临床确诊的18例IPH影像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①肺纹理增强15例;②肺野内片絮状阴影或磨玻璃样影12例;③双肺弥散分布的粟粒状、小结节影6例;④双肺弥漫境界不清的网织状影8例,其中2例伴心脏增大,1例伴肺动脉段隆鼓.高分辨率CT(HRCT)显示:双肺弥漫性密度增高,呈片絮状及磨玻璃样改变2例,其中1例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双肺弥漫分布粟粒状、小结节状影1例;双肺小叶间隔增厚2例,其中弥漫增厚1例;轻度蜂窝状肺改变1例;心影增大1例.结论:胸片是发现IPH的重要方法,HRCT对病灶的显示更为清晰,只要注意将影像表现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合分析,尤其在痰、胃液或肺组织中找到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PLAM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3年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具有较完整资料的18例PLAM确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18例均为女性,均有活动后气促,3例有乳糜胸,6例有气胸,5例有咯血。18例高分辨CT(HRCT)均显示肺部弥漫分布薄壁囊腔透光区,符合PLAM的特征性表现。14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4例患者的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50%)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主要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部分应用抗雌激素治疗。文献显示PLAM是较为少见的一种弥漫性肺部疾病,多见于育龄女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气胸和乳糜胸,依靠病史、胸部HR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HRCT检查对PLAM具有诊断价值,抗雌激素治疗有一定的效果,雷帕霉素给此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结论PLAM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应早期确诊,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诊断恶性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价值,加深对恶性弥漫性肺疾患HRCT表现的认识,从而提高肺间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复习文献并回顾分析5例肺淋巴管癌病临床病例及其HRCT特点。结果:肺淋巴管癌病是恶性肿瘤致弥漫性肺间质病变最常见疾病,其HRCT特点:小叶间隔不均匀增厚,不均一的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胸膜不规则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区别于良性肺间质病变HRCT改变。结论:HRCT作为常规的CT的一种补充,近年在肺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受到广泛重视,因其能清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故可用于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